APP下载

浅析清代宫廷女性服装所蕴含的文化原理
——以朝服和便服为例

2018-09-25胡易

数码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后妃衬衣皇后

胡易*

(武汉理工大学,湖北武汉,430070)

引言

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与我国其他朝代相比,清朝有着自己独特之处:首先,清朝是由满族这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全国性王朝,因此,满族的服饰文化充斥了整个社会;其次,在其统治的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满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之间也在不断的进行借鉴,吸收以及融合;最后,在清朝的晚期,我国更是从古代进入到了近代,还有大量的外国文化的涌入,在这时代变更的历史节点上,清朝的服饰文化更加复杂多变。

清朝在封建皇权的统治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因此在服装上,等级制度也十分完善和严格。在清朝宫廷女性所用的服装上,由上而下可分为四个等级:朝服、吉服、常服和便服。各类别的服饰用于各种规定的场合时穿戴,后妃的等级不同其服饰的规制也是不同的。而在这四个服装等级之中,朝服和便服是位于明显的两极,因此,选择这两种服饰来阐明宫廷女性服装所蕴含的文化原理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1 朝服

1.1 朝服的介绍

朝服是清代女性服装中等级最高的礼服。用于后妃在册封,祭祀等大型礼仪活动中。在清代宫廷,后妃等级分明,由上到下共分为八个等级,依次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和答应。这八个等级中,嫔以上是后宫主位,需要正式的册封典礼,并且可以出席各大皇室活动。所以,朝服的使用在清朝后宫之中是从皇后开始,到嫔为止。

图1 清乾隆 孝贤皇后全身朝服坐像

朝服不仅是一件衣服,而是由朝袍,朝珠,朝冠等构成的一整套礼服。在各个后宫等级的朝服中,皇后的朝服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所以本文将主要以皇后的朝服为主进行介绍。

(1)皇后朝冠、朝珠

图2 皇后朝冠

图3 皇后朝珠

这是《大清会典》中有关皇后朝冠的规制记载:

【典 制】

皇太后、皇后朝冠,冬用薰貂,夏以青绒为之,上缀朱纬,顶三层,贯东珠各一,皆承以金凤,饰东珠各三,珍珠各十七,上衔大东珠一。朱纬上周缀金凤七,饰东珠各九,猫睛石各一,珍珠各二十一。后金翟一,饰猫睛石一,小珍珠十六。翟尾垂珠,五行二就,共珍珠三百有二,每行大珍珠一。中间金衔青金石结一,饰东珠、珍珠各六,末缀珊瑚。冠后护领垂明黄绦二,末缀宝石,青缎为带。

可以看出,朝冠是一个用料极其复杂,设计十分考究并且仪式性和审美性相统一的帽饰。

皇后朝珠须佩戴三盘,东珠一盘正佩于胸前,另外两盘珊瑚朝珠交叉于胸前,由左右肩斜挂至肋下。材质上只有皇后才能佩戴东珠串成的朝珠。

(2)皇后朝裙、朝袍、朝褂

朝裙是后妃在朝会、祭祀等仪礼场合穿在朝袍里面的礼裙。朝裙形制只有一种,用料为缎,夏天用纱。

朝袍是穿在朝裙之外,朝褂之内的服装,与披领共同组成朝袍的形制,它的特点在于肩部袭朝褂处加缘,披领及袖皆石青色。

朝褂是套在朝袍外面的礼褂,因为是穿在最外层,所以朝褂的纹样最为繁复、华丽。

图4 皇后朝袍

图5 皇后朝褂

(3)皇后金约、领约

金约为后妃及女贵族穿朝服时佩戴在朝冠下檐的饰品,形似圆形发卡。

领约为后妃及女贵族穿朝服时佩戴在朝袍披领之上的饰品,形似项圈。

图6 皇后金约

图7 皇 后彩帨

(4)皇后彩帨

彩帨是清代后妃和女性贵族垂戴于胸前的彩色绸带,具体佩戴在朝褂第二颗纽扣处。彩帨在颜色及纹饰上尊卑有别。

到此为止,整个朝服的形制都已经图文并茂的介绍了一遍,可以看出朝服是一套繁琐而又能反映出许多满族服饰旧俗的服饰。

1.2 朝服的文化

前文已经阐明朝服的等级之高、穿搭之繁琐、配饰之全面,是最具有满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一种服饰,受到汉族服饰文化和外国服饰文化的影响最小,正因此,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满族统治者的内心诉求以及通过服饰所传达出来的文化原理。

清代帝、后朝服的繁复,有着深刻的寓意和丰富的内涵。这些服装的设计,不仅继承了古代传统礼制中的十二章纹饰,龙的形象等,还融入了马鞍、马蹄的形象,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与满族特色巧妙地融为一体。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通过冠服的形制和色彩等,得到极致的张扬。

文化的特征往往可以通过服装上的纹样清楚直白的表现出来,在朝服的下摆处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典型的中国古代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这种纹样常常装饰于古代龙袍的下摆。在海水江崖纹的下端,斜向地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被称为水脚,水脚之上有许多波涛翻滚的水浪,水中矗立一座山石,并且有祥云点缀。它寓意着福山寿海,也带有着一统江山的含意,将这种带有明确政治意图的纹样绣在代表封建王权的朝服之上,不仅相得益彰而且带有审美的价值体现。

图8 海水江崖纹

2 便服

2.1 便服的介绍

满族统治者对于日常生活中常穿用的便服没有刻意的限制,可根据各人的爱好选用衣服的色彩和纹饰,同时也接受了汉族服饰的影响。这样就为清代后妃便服的多姿多彩提供了客观条件。便服的形制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大体可以分为衬衣和氅衣两种。但是由于二者外观颇为相似,所以接下来我将简单的做一下区分。

(1)衬衣

衬衣通常是一种圆领、直身式的袍服。衬衣左右无裾,且腋下无如意云头。因为衬衣左右没有开裾,行走时不致露出腿部,所以可以单用。

(2)氅衣

氅衣是宫廷后妃日常穿在衬衣、便袍外的服饰。其形制通常是左右开裾至腋下,并在开裾处镶饰如意云头,因为氅衣左右开裾,所以必须套在衬衣之外搭配使用。

图9 衬衣

图10 氅衣

2.2 便服的文化

便服无论在用色、用料还是装饰纹样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意图。如果说朝服等高规格礼服所用的海水江崖纹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象征,那么便服上所采用的装饰纹样就是清代宫廷女性自己的美好愿望,并且这些纹样不仅有单独的寓意,也有以组合的形式呈现在服装上,例如石榴寓意多子;牡丹和海棠寓意富贵满堂;灯笼、蜜蜂、谷穗寓意五谷丰登等。

3 结束语

无论是朝服还是便服其实都是在少数民族统治的全国性大一统国家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服装这一礼仪性和实用性相统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所以,二者所蕴含的文化原理我认为是有区别但实质是相通的。清朝服饰也是中国历代服饰中最为庞杂和繁缛的,对于近世纪的中国服饰有很深的影响。众所周知,在民国时期广为流行的旗袍就改良自清代宫廷服饰,而在当今社会中,穿着旗袍的女性已经不多见了,如此体现女性气质韵味的服饰就这样被大众所淡忘,岂不可惜。因此,再次挖掘清代宫廷女性服饰的特征并结合当代服饰的特点,重新设计应用到我们日常的服装中,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1] 王鸣.论清代晚期女装图案装饰[J].装饰,2005,8:52-53.

[2] 张静、张竞琼、梁惠娥.牡丹纹样在民间服饰中的形式美[J].纺织学报,2007,2(28):108-111.

[3] 杨晓冰.清代服饰图案的特征与文化内涵研究[J].文化视野,2010,104-105.

[4] 韩澄.明清时期绣品吉祥纹样考据[J].饰,2006.3:35-37.

[5] 清 允禄等.大清会典[M].北京:文海出版社,1995.

[6] 宗凤英.清代宫廷服饰[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2004.

猜你喜欢

后妃衬衣皇后
全方位满足客厅娱乐需求 派对屋5.1皇后系列加强款
衬衣面料三维虚拟展示系统的开发
宫闱时尚
神奇衬衣
宋代后妃形象初探
为什么皇后镇被称为“冒险之都”?
衬衣男vsT恤衫
《史记·外戚世家》中的悲剧后妃形象
解开偶像的衬衣扣
古代哪位“高富帅”生了3个皇后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