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合作缓解小班幼儿园焦虑

2018-09-24陈婧文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入园焦虑家园合作

【摘 要】幼儿园生活是孩子们在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他们第一个接触的大集体,幼儿园生活是孩子们成长的一个转折点。在幼儿入园初期要让他们逐渐熟悉环境、信任老师,当幼儿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如何给予他们安全感?这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重视,让幼儿在新环境中减少焦虑感,保证孩子们在幼儿园中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为幼儿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这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配合。

【关键词】家园合作;小班幼儿园;入园焦虑

小班幼儿在入园时常常会有哭闹、焦虑、逃跑、孤僻等情绪问题发生,离开父母的不安给幼儿适应集体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阻碍,新环境难以适应也是幼儿产生焦虑情绪的关键所在,幼儿园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伙伴应该本真尊重、理解、关爱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本着平等、合作的教育方式积极与幼儿家长配合,尽可能的降低小班幼儿入园时的焦虑情绪。

一、熟悉幼儿园环境,降低幼儿陌生感

小班幼儿在入学之前学校可以组织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校园,让幼儿熟悉自己即将适应的班级环境,并对自己的任课教师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组织一些亲子游戏让同班级的小伙伴之间互相认识,一起参加活动有助于幼儿了解幼儿园的一个整体氛围,降低对新环境的陌生感。营造一个短暂有趣环境氛围是激发小班幼儿兴趣的基础,让小班幼儿自身对即将到来的幼儿园生活产生向往。其次,幼儿园班级教师在开学之前可以通过家访的形式先和幼儿们进行熟悉,通过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心里距离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理,两者之间所提前培养的亲切感是降低幼儿入园焦虑的重要手段,同时家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能消除一些家长的顾虑,避免家长情绪影响到小班幼儿入园的情绪。

當幼儿初次步入幼儿园这个新环境时,教师要注意好自己的言行举止,无微不至的照顾是减少幼儿入园不安情绪的关键,一个父母般的教师形象在陌生环境中会给小班幼儿一种无形的安全感,一个坚实有力的依靠不仅是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感情好方法,同时也是小班幼儿提升自身安全感的基础。

二、多方面沟通的家庭合作教学方式

小班幼儿在初次步入幼儿园这个集体时,班级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好新生家长会的机会积极与新生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具体介绍幼儿园的课程安排、环境概况,加强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构建家园合作的共同教育模式。幼儿们在成长中是多变的,除了家长会之外,幼儿园要多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生理状况是维持他们正常学习生活的重点。幼儿教师及时的发现问题与家长共同解决,征求家长的意见与幼儿在家中情况的反馈,让教师在幼儿园中能够正确的指引学生。

(一)家长与教师面对面的沟通

面对面的交流是一种很常见的家园合作方式,无论是家长到幼儿园与教师反映情况还是教师家访都是有效解决小班幼儿心理问题的方式。家访在每个学期都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通过登门拜访的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反映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并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情况,这种传统的家访形式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局限性也是很大的,过于一对一的交流局限减少了家长之间的交流,一些普遍的育儿问题部分家长可能有自己独到的解决方式,而对于一些缺乏教育经验的家长这些方法是需要他们去认真学习的,幼儿园教师要积极转变以往的家访形式,为小班幼儿家长之间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新的家访活动可以通过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家长的具体问题来安排,幼儿园班级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家长们聚在一起交流经验,对大家的普遍问题展开交流,对个人的问题进行具体探讨,创造一个良好的经验交流氛围,增加家长之间的联系。此外,幼儿家长们在空闲之余还可以自行组织互相家访,这样的交流方式给大家一个轻松愉悦的交流环境,更多的利用好有限的信息资源,促进家园合作教育方式进一步的扩大发展。

(二)增加家园联系栏交流

部分家长由于缺少育儿经验,对幼儿的一些心理和生理问题解决得不到位,在教师无法及时进行交流指导时这份空缺就可以通过家园联系栏的方式来补足。教师可以针对大部分新生家长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选取一些合适的教育文章、保健知识、育儿经验定期的粘贴在家园联系栏上,分享一些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食谱、心理分析等内容分享在联系栏中,让家长能够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家长也可以通过家园联系栏来反映自己的问题,教师针对内容回复在家园联系栏中,这也起到了分享经验的作用。

(三)信息化的家园合作

目前,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的问题父母双方都很少顾及幼儿的校园情况,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学就很少有在学校的时间,自然与教师的交流就更少了,部分的校园活动也无法参加,这样也失去了教师安排家园活动的意义,家长缺少对家园活动重要性的认识,针对这部分家长教师应该多利用空闲时间与家长进行电话、微信等交流,分享教育经验和幼儿的在校情况。

此外,幼儿园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博客、群聊等方式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校园交流,增设家长开放日,采用信息化的交流方式构建同步的家园合作教育,长此以往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家园合作下的沟通是架起家长、学生、教师、校园之间互相发展的桥梁,教师在影响家长教育理念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和家长多沟通交流,吸取家长之间的教育经验,积极听取家长对学校教学的评价和要求,不断的学习借鉴。开展家园合作的教育模式需要幼儿园和家庭之间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家长以信任的态度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中接受教育,幼儿园因为家长的支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两者都要清析的认识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积极的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努力达成共识,进一步发展家园合作教学,帮助小班幼儿缓解入园时的焦虑情绪,促进幼儿们的身心发展,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陈婧文(1990-),女,籍贯:泉州鲤城,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单位:丰泽机关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应灵敏,郭薇.小班幼儿入园焦虑全攻略[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09(3):226-226.

[2]何倩.浅谈幼儿入园焦虑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1):116-116.

[3]艾珠.职初教师应对小班幼儿入园焦虑之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265-265.

猜你喜欢

入园焦虑家园合作
新生入园体验活动的设计和实施
幼儿入园焦虑案例分析与解决策略
教师巧评价,幼儿少焦虑
家园合作的意义及其途径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