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2018-09-24谢红亚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社会性机会经验

谢红亚

【摘 要】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期是人交往能力形成的启蒙期,我们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使他们在环境中树立交往的意识。交往既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又能提高幼儿社会性认知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性;游戏;机会;经验

幼儿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发展起来的。《指南》提出:“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但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及游戏中,他们常常发生争执。

娃娃家游戏:馨蕊妈妈煮鸡蛋、宇圣爸爸推车、佳佳姐姐给娃娃喂奶……一会儿,整个区域到处都是玩具。我看到后忙提醒,“妈妈,房间好乱哦。”馨蕊好像没听见,一直忙着煮鸡蛋、放调料,煮熟后“啊呜啊呜”吃了起来,吃好又继续煮着;宇圣爸爸推着小车走来走去,这边翻一翻,那边拿一拿。刚想进厨房拿东西,就被馨蕊推倒在地,馨蕊大声地说:“是我的,你不许玩!”宇圣一边哭一边去拿桌上的玩具,结果又被馨蕊抢走了,馨蕊生气地说:“这是我的,你不能玩。”佳佳抱着娃娃没有理会他俩,一直不停地泡奶粉、喂奶。

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有了角色意识,但常常自我为中心,对成人的提醒不予理睬;喜欢攻击同伴,一样玩具玩腻后想拿其他东西时,不会征求他人同意,结果就出现争抢现象;有的幼儿则显得孤僻,总是坐在一旁顾自己玩,不合群。这些都是小班幼儿经常会出现的现象。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呢?

一、积极创造交往机会,激发幼儿的交往兴趣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所以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幼儿渴望了解成人的一些社会行为方式,想要尝试,我们应及时抓住这个兴趣点,以此为契机,为幼儿提供丰富生活经验的机会,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准则,初步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或亲戚朋友家去,让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他人交往。同时也要允许其他孩子到家做客,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对做客的孩子要热情、温和,尽量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自主、自由的交往环境,让孩子们体验到交往的愉快。

二、结合本土礼仪特色,发展幼儿的交往行为

我们幼儿园的特色课程—本土礼仪,课程中要求小班幼儿能与同伴一起玩;能主动与认识的人打招呼;与人交往能使用礼貌用语。但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孩子们的主动性不强,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和强化。

(一)生成项目活动,提高幼儿自信。

随着主题游戏的开展,小班幼儿已形成了初步的角色心理,在角色游戏中能模仿成人的各种动作,但同伴间缺乏语言交往。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近阶段的兴趣点,选择幼儿喜欢的情节、人物等,引起他们的共鸣,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做。

在《甜嘴巴娃娃》主题中,我们结合一些生活情景,开展项目活动“礼仪小天使”,请幼儿每天早上到大厅门口,轮流迎接同伴和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到来,微笑着和大家问好、说再见!第一次有些孩子不敢大声地、主动地打招呼,通过鼓励、激励、示范、互动等形式,胆小的孩子能轻轻地说了,多次表扬后,敢大声说了。有了大家的赞扬,孩子们的自信逐步提高了。

通过“扮演”甜嘴巴娃娃,学习主动问好,孩子们学会了说“请”、“谢谢”、“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感知了礼貌的重要、交往的快乐, 在不断地感受、体验和练习过程中,自然的成为了孩子们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二)丰富游戏活动,促进幼儿发展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能为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提供条件。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活动材料并不断及时更新,拓展游戏内容,丰富游戏情节,让幼儿懂得该如何交往,并将学到的交往方法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到运用。

“山羊踩痛小公鸡”是《甜嘴巴娃娃》主题下的一个音乐活动。这首歌曲的节奏活泼,歌词朗朗上口,孩子们很喜欢进行歌表演活动。教师及时抓住孩子们的这个特点,分组让孩子们角色扮演山羊和小公鸡,使其在无形中懂得了影响别人别要说“请原谅”、“对不起”等道歉的话语。并在一日活动中,看到有这种行为的幼儿及时提出表扬和肯定,强化这种好行为。慢慢地孩子们学会了主动道歉,同伴间的矛盾随之减少。

三、正确把握指导时机,巩固幼儿的交往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小班孩子年龄小,不知道该如何去学习这种技能,我们可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让幼儿通过实践感知技能的重要性。

在《找朋友》游戏中,可请能力强的孩子去邀请胆小的孩子一起游戏,引导他们在邀请的过程中使用礼貌用语,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和情感,及时给予鼓励,慢慢的胆小的孩子不再害怕交往了。针对孩子们在交往中可能会出现的矛盾,结合幼儿已有的游戏经验,向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如“你想玩他的玩具该怎么说?”“你想和谁一起玩玩具?”“你们是怎么玩的?”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可协商“两个人轮流玩”或“两人一起玩”,也可以交换玩,让幼儿学会主动交往。

在游戏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后,教师一定要及时介入,可以扮演一个适宜的角色,如“娃娃家”的客人、“小医院”的病人等加入到幼儿的活动中,用角色的语言、动作等参与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活动、交往的意愿,还能在在活动中暗示小朋友,用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交往技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四、运用多元学习方式,提升幼儿的交往策略

由于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他们在角色游戏时常常会显得无所事事。一般来说,幼儿的经验大多来自家庭和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因此,教师要注重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让他们自由结伴,自由玩耍,自由合作,利用一切机会引导他们多方面地去观察和了解社会,丰富他们对周围生活的知识和经验。

1、 结合晨谈,说说自己的朋友和同伴,夸夸他们,引导孩子们共同发现同伴的优点、长处。

2、 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孩子们讨论什么样的行为受大家欢迎,想要得到别人的接纳应该怎样做。

3、 鼓励小班孩子找中大班孩子一起游戏,让他们在哥哥姐姐那里学会沟通、交往的技巧。

4、 當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有正确的交往行为,要及时表扬、鼓励,发挥其榜样作用,让其他的幼儿知道这样做是对的,并在活动中加以模仿;在发现不正确的行为时,要及时指出并教给他们正确的做法。

当孩子们学会了交往技能,体验了交往快乐后,他们就愿意主动去跟同伴交往了。从不敢到主动会,需要孩子很大的勇气,教师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变化过程,及时肯定他们的行为,给与孩子力量的支撑。

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不仅依靠游戏开展,还要延展到其他领域。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只有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和机会,进行适时指导,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交往的乐趣,才能实现游戏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

[2]《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江苏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社会性机会经验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给进步一个机会
经验
最后的机会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给彼此多一次相爱的机会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