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舞蹈作品《觅迹》在朝鲜族舞蹈中的价值

2018-09-24秦德京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民族舞蹈传统文化

【摘 要】传统舞蹈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朝鲜族舞蹈文化以其独特的民间艺术魅力发展至今,本文主要通过对剧目《觅迹》的剖析,从创作内容、创作特点、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来印证它在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中的价值。

【关键词】《觅迹》;传统文化;民族舞蹈

舞蹈《觅迹》主要通过一个女人作诗的过程,引用舞蹈道具纸来表现,象征着朝鲜族民族舞蹈文化,来说明对朝鲜族传统舞蹈文化的一个重新的認知。运用群舞中的构图形式,把舞蹈道具纸比做成一道一道在前进中的门,来刻画女子在想像中进行作画、作诗,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寻觅,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来说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舞蹈《觅迹》在民间舞蹈中所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一、作品概述

2015年,第十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活动在四川凉山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院校和社会团体参加了此次盛会。延边舞蹈家协会选送的由金英花老师和研究生安海月共同创作而成舞蹈作品《觅迹》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得到全场最高荣誉,此作品的创新让我们对朝鲜族舞蹈有了一个更深了的认识,展现出最传统的朝鲜族舞蹈到现代朝鲜族舞蹈的演变和发展。

作品《觅迹》讲述一个女子作诗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用舞蹈道具纸来表现,通过运用朝鲜族舞蹈中特有的身体律动,来说明对朝鲜族传统舞蹈文化的一个重新认知。

第二部分:讲述女子入门的一个过程,通过运用群舞中的构图形式,把舞蹈道具纸比做成一道一道在前进中的门,来刻画女子在想像中进行作画、作诗,这是对传统文化的寻觅,通过这样的艺术手法来说明传统文化的创作内涵。

第三部分:讲述了一条条前行的路,路中亦或顺畅亦或坎坷,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前行探索,来形象表达传统文化在创新发展的过程。

此作品的问世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它褪去了以往的面纱,以现代人的视角去创新编排,给人们以新的认识和感受。最值得关注的当是舞蹈道具的运用,是这部舞蹈作品的一个点睛之笔,给人以全新的思维感知和艺术感染力。

二、创作特点

(一)道具的运用

每一张纸纯净而洁白就像襁褓中刚落地的婴儿一样。当我们在洁白的纸上麾下笔迹留下诗篇时,纸上的每一个留下的印记,都是人生的一个个缩影。古时候的诗人通常在作诗时会留下非凡的诗篇,但有时也会留下很多败笔,正是无处不在的败笔,才铸就了现如今一幅幅魅力的花卷。古代人们通过诗歌来传情达意,而舞者通过舞姿向人们传情达意。

《觅迹》正是用道具纸把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以“纸”作为门,以“纸”做为指路明灯,以“纸”表现了人生之路,这样的表现手法把舞蹈表现的具有朝鲜族民族文化特点和民族精神。同时道具的应用也很形象的反映出舞蹈的民族性、传统性和现代性。从纸的展开描绘了我国朝鲜民族纯洁性,彰显民族精神,也烘托了舞蹈的美好画面。舞蹈的传统性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舞蹈的现代性主要是以现代人的思维和感知进行编创,把纸文化充分掌握并运用到舞蹈中再进行刻画,使舞者在舞蹈的表现上更加的形象生动。

(二)服装上的体现与创新

舞蹈服饰是指在舞蹈表演中所使用的服装和饰品,舞蹈服饰是舞蹈中最为华丽的一面。在舞蹈中服装的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衣服,它是舞蹈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设计要结合舞蹈演员人体动作姿态,渲染舞蹈艺术氛围,反映舞蹈的主题内容,塑造舞蹈中的人物形象。朝鲜族舞蹈以优雅大方著称,它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民族信仰等,本民族舞蹈的服装反映出民族气质。

舞蹈《觅迹》服装的设计能在更大程度上折射出地域文化和人民的生活习俗,在服装的设计上,依托道具主要以白色为主打颜色,既有传统的韵味又彰显出现代人的风格特点与道具交相呼应。民族服装的展现反应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创新,它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不断地成长,形成了独特的朝鲜族舞蹈文化。一个民族的民俗舞蹈文化,见证着一个民族的发展,通常我们看到的很多舞蹈服装都体现着本民族的民俗文化,《觅迹》中在服装的选择上大大提升了朝鲜族民俗舞蹈文化,很有利的加强了舞蹈的创新性和创造性,也大大升华了舞蹈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三)情感上的体现与创新

情感在舞蹈表演中是凸显舞蹈作品的一个重要媒介,舞蹈中演员情感的展露是一个舞蹈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情感上一般有喜悦、悲伤、痛苦和无奈等等,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演员用内心的世界去阐明和表现。舞蹈《觅迹》中烘托着白色的纯洁,没有任何模糊的渲染,舞蹈演员情感的抒发,使舞蹈动静结合,充分表现出舞蹈内在含义,快慢之间的交融,呼吸和动作的律动,情感上的迸发,使舞蹈更具有艺术魅力。一个舞蹈的成功与否,情感的表达是至关重要。舞蹈情感的传递和传达是舞蹈作品的精神支柱,是民族舞蹈文化和民俗舞蹈文化的一个创新和创造,情感的连接直接体现了舞蹈作品结构的新颖性。

三、作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舞蹈《觅迹》不管是在编排上还是舞蹈动作语汇的创新上,都大大丰富了朝鲜族舞蹈文化。道具纸的运用,使舞蹈更加的形象生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道具的安排不仅仅是丰富舞蹈,它在内容深刻含义上,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对舞蹈道具纸的运用进行创新,运用新的书写手段,把舞蹈主题内容提升到一定境界,让观众欣赏后久久不能忘怀,这才是舞蹈真正的价值所在。

(一)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代一代人传承和创新的结果,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舞蹈《觅迹》是朝鲜族舞蹈代表性作品,自问世以来,受到极高的称赞,从审美的角度,我们在舞蹈中不仅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印记,还看到了我们现代文化的踪影。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朝鲜族舞蹈传统文化特征,不论是在道具、舞美还是姿体动作上都是一个大胆的创新。该作品在道具的选择和运用上都是一个很大的创新,道具“纸”装载着民族历史文化形成了一道道前行的门,来寻觅民族传统文化。在舞美上以白色灯光为主色调,一方面烘托舞蹈艺术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朝鲜族是一个白衣民族。在舞蹈动作上,引用了滚地和跳起的舞蹈动作元素,在以往的朝鲜族舞蹈中很少出现,这样的舞蹈动作丰富了舞蹈整体形象,使舞蹈更形象具体生动。舞蹈《觅迹》正是在对朝鲜族舞蹈传统文化一个再认识,它以装载着民族历史文化,把纸作为舞蹈道具和贯穿整部作品的支柱,运用朝鲜族舞蹈语汇,以朝鲜族舞蹈独有的身体律动来诠释和寻找历史留下的足迹。舞蹈作品在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根据现在人思维观念和视觉洞察力,去探寻传统文化的真谛。

在舞蹈作品中,动作语汇的编排,充分体现了朝鲜族舞蹈的动作特征,以其独特的手脚为一体,在探寻人生的路,同样也是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舞蹈《觅迹》用肢体语言诠释了从哪里来又将去往何处的真谛。舞蹈道具的运用将是这部舞蹈作品精华之处,纸文化的再创造實际就是一个崭新的突破。它丰富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就了舞蹈文化的积淀,同时也和观众达成共鸣,能使观众一目了然的明白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舞蹈跳的是什么?跳得是文化的传递,也是心灵的传递。

(二)朝鲜族舞蹈内容的创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国舞蹈文化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不断的发展,我国朝鲜族舞蹈文化在民族民间舞中作为一支分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我国朝鲜族主要聚居在我们东北地区,以延边地区最为居多,我国朝鲜族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发展以来,经过几代人的研究创作,把最为系统最为正宗的朝鲜族舞蹈文化和舞蹈语汇编著的非常详细,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族舞蹈特色。我国朝鲜族舞蹈文化同韩国和朝鲜相比,有共同的特征,但由于国家、区域、社会性、文化性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在进行新的改变,我国朝鲜族舞蹈也在进行新的改变。它一方面以更加积极的心态专心的投入到舞蹈的创作之中,另一方面以更加自信的态度向传统文化靠近,在不同的创作理念上,继续向一个更加理性的层面迈进。当代社会的进步,造就了舞蹈的文化的再发展,作品《觅迹》在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上,有独特的认知能力,同时在舞蹈的创作上,能跟上时代的潮流,以传统文化做根基,以现代文化做创新,两者之间相互交融,形成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舞蹈作品。这正是我们需要的舞蹈,需要的舞蹈文化。

舞蹈《觅迹》正是以一种不同的创作手法,大胆的创新,才有了如今的成就。舞蹈的创新其实是一个简单而又漫长的时间,它的发展和变迁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都是阻止不了的,我们在改变的同时要不失我们最初的想法,把传统文化继续发扬下去,也就是说把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更加的丰富和改进。现如今社会都在强调传统文化的保留,也不断的在非遗上留下印记,但是不应忘记的是,传统文化是今后继承和发展的依据和典范,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们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基础。舞蹈《觅迹》的创作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个再认识,一个新的突破,正是有了这么好的一个实例让我们看到了朝鲜族舞蹈文化的精髓和深度。

四、总结

文化的形成主要是人类在长期的探索中不断的实践逐渐的产生的,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充分的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朝鲜族舞蹈文化在其独特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不断的发展,在依托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朝鲜族舞蹈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不断创新改变。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们身边人的精神建设,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我们要做到真正的传统文化传播者,对传统文化,进行发展和创新,让我们的舞蹈文化享誉世界。

所以,作为朝鲜族舞蹈的传承者,我将会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好好的研究朝鲜族舞蹈,进而把朝鲜族舞蹈发扬光大。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的创新,让朝鲜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越走越远。我们不求发展的多么迅猛,我们之追求在民族舞蹈的发展中,朝鲜族舞蹈文化是不可抹去的一笔。

作者简介:秦德京(1991-),男,山东省滕州市人,延边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硕士,2016级音乐与舞蹈学学科舞蹈学方向。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我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朴正花:《浅谈朝鲜民族舞蹈与服饰的关系[M]》戏剧之家2014.

[3]向开明:《朝鲜族舞蹈《觅迹》 情乎 韵乎 风流矣[M]》舞蹈 2016.

[4]王荔荔:《从文化视角探寻朝鲜族舞蹈作品<觅迹>[J]》儿童发展研究2017.

[5]安海月:《悟诗·舞诗创作感想[D]》硕士毕业论文2015.

猜你喜欢

民族舞蹈传统文化
与生灵共舞
民族舞蹈的特点与民族韵味分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对民族舞蹈的学习兴趣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