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世外桃源 一曲乡村牧歌

2018-09-24吴启权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人性美沈从文

吴启权

【摘 要】《鸭窠围的夜》是沈从文先生的散文名篇。先生的学生汪曾祺抓住了老师作品的三昧,阐释了先生散文的人性美。《鸭窠围的夜》通过对水手和吊脚楼妓女人性美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世界。

【关键词】沈从文;《鸭窠围的夜》;人性美

1934年沈从文回老家湖南凤凰看望病重的母亲。他和张兆和商定写信报告旅途的情况,这些书信后来结集为《湘行书简》,今天大家耳熟能详的散文集《湘行散记》就是根据这些书简写成的,而《鸭窠围的夜》则是《湘行散记》中的一个名篇,是沈从文散文代表作。

《鸭窠围的夜》是作者沈从文在回乡途中夜泊鸭窠围的所见所闻,里面写了跑船的水手夜泊鸭窠围,去到岸上和岸边吊脚楼妓女相聚的事。但是与其他人写嫖客与妓女的故事不同的是,普通人写嫖客与妓女是揭示一种人性的丑,而沈从文笔下的《鸭窠围的夜》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大山深处人性之美。《鸭窠围的夜》中作家着重表现的不是“堕落”,而是蕴蓄了“抒情诗气分”的美。在这篇散文里,作者给我们虚构出来的一个世外桃源、一曲乡村牧歌,一首爱与美的赞美诗。

沈从文对水手和吊脚楼妓女的态度不同于一般的作家,而理解沈从文对他们的态度又是理解这篇散文的关键。概括说来,沈从文对他们的态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发生在湘西辰河边“多情的水手”和“多情的妇人”之间不过是原始的嫖客与妓女的钱色交易,在常人看来应该是进行批判的丑恶,然而在沈从文的笔下却是一种值得赞美的“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因为他们光明正大,平常自然,就像常人饮水吃饭。妇人和水手的对话犹在耳边:“一个晃着火炬停顿在大石间,一个便凭立在窗口,‘大老你记着,船下行时又来!‘好,我来的,我记着的。‘你见了顺顺就说:会呢,完了;孩子大牛呢,脚膝骨好了。细粉带三斤,冰糖或片糖带三斤。‘记得到,记得到,大娘你放心,我见了顺顺大爷就说:会呢,完了。大牛呢,好了。细粉来三斤,冰糖来三斤。”

这场对话真是充满了人间烟火,平常男女的琐言碎语,经沈从文天才的捕捉,便充满了诗意。他的弟子汪曾祺评论道:“真是如闻其声。这样的河上、河下喊叫着的对话,我好像在别一处也曾听到过。这是一些多么平常琐碎的话呀,然而这就是人世的生活。”认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常自然的,这是沈从文的第一重态度。

与五四时期的启蒙作家不同,沈从文不是以启蒙者自居来审视或同情他笔下的人物,而是把自己置身于底层弱势群体之中。“妇人手指上说不定还戴了水手特别为从常德府捎来的镀金戒指,一面唱曲一面把那只手理着鬓角,多动人的一幅画图~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这正同读一篇描写西伯利亚的农人生活动人作品一样,使人掩卷引起无言的哀戚。”所以,沈從文在描写他们的悲哀与欢乐时身同感受,平等是沈从文对待他们的第二重态度。

沈从文说:“关于一个女人身体上的交易,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这些人重义轻利,守信自约,即是娼妓,也常常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为可信。”沈从文甚至赞美水手和吊脚楼妇人,认为“他们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神圣”。沈从文对于社会宝塔底层挣扎而生命顽强一类人物怀着“近于基督的悲悯”,他就像一缕和煦的阳光照在这些人物的身上,同时也照亮了这些人物身上所蕴涵的诗意。赞美是沈从文对待他们的第三重态度。

沈从文之所以为他们披上神圣的光辉,这是源于作家独特的历史观照。在他写给张兆和的书信中认为,我们平常所读到的历史是帝王将相争权夺利相互杀戮的历史,这是一部“最笨的人相斫相杀”的历史,它忽略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而在这些人的身上也存在着可敬的庄严、挣扎的努力和生命的高贵,是值得赞美的。

水手和吊脚楼妓女之关系当然存在丑恶的一面,但沈从文却把目光聚焦在美好的一面,这是他独特的选择。沈从文说:“我不明白一切同人类生活相联结时的美恶,换句话说,就是我不大能领会伦理的美。接近人生时我永远是个艺术家的感情,却不是所谓道德君子的感情。”沈从文在看待这些男女时正是用的 “艺术家的感情”,所以他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眼光选择。他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其目的是“从一个乡下人(笔者注:沈从文经常以乡下人自称、自居)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永远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这种感情且居然能刺激你们,引起你们对人生向上的憧憬,对当前一切的怀疑。”

他对优美、健康、自然人性的描写,目的是“重新燃起年青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振奋起整个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想的是这块土地,这个民族的过去和未来。他的散文不是晋人的山水诗,不是要引人消沉出世,而是要人振作进取。”汪曾祺抓住了他老师作品的三昧。而这也是沈从文创作湘西诸作的良苦用心。只有明白了这些,我们才不会对沈从文对水手和妓女的赞美态度感到奇怪。

沈从文《鸭窠围的夜》正是通过对水手和吊脚楼妓女人性美的描写,使这个夜晚更加美丽迷人。一个漫长、寂寥、寒冷的夜,经沈从文的描绘、渲染、想象、点化,火光与杂声综合,“交织了庄严与流动,一切真是个圣境”,成为一首优美的小夜曲。“人性”之光的点点灯火永远闪烁,温暖着寒夜中人们的心房。

猜你喜欢

人性美沈从文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浅谈《项脊轩志》的人性美
《云中记》的人性美与灾难文学的美学意蕴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