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暖起来——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改变

2018-09-24戴晓民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思维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教育发展的要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面对今天我国的发展,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应试的教育已滞后当今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凸显其改革的必要性。当下教育四大支柱发展的理念,彰显了教育不再是传统的将思维与实践、情感割裂开来,把思维变成冷冰冰的过程,而表现为学习是“活”的、思维是“暖”的、紧密的陪伴着人们,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不限于家庭、学校或社区等等场所,只要生命存在,实践就继续、探索就继续、学习就继续、成长就继续的素质教育。在诸多的素质教育中,拓展培训的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方法,秉承在做中学习,在学中做的教学理念,使得思维在中小学素质拓展中“暖”起来。犹如一叶小舟驰骋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的海洋中,让温暖的思维之风鼓动体验的风帆,带着学生奔向成长的未来。

【关键词】拓展培训;素质教育;“暖”思维

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思考

1987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有人问一位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答道:“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等。”这位科学家的回答耐人寻味,我们本应想象的回答是精英头脑中的“智慧”,但这位科学家谈自身的成才体会,强调了比智力更重要的是品德、礼貌的养成,是做人、做事、学习探究的基本素质。教育培养人,除了知识的积累,还有那些更重要?

然而不可否认现在“冷认知”的现象还一直在盛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概念一直留存在人们的心中。登科封爵是人们传统追求的理想,学习只有“冰冷”的记忆存储以及在“题海”中畅游,不能真正形成思维的延续;忽视情感参与、没有实践检验及应用、反思,纸上谈兵,不适应环境、毕业意味失业,人情冷漠、自私自利、道德滑坡、人格扭曲等。最近中央新闻台曾报道我国患精神疾病的人近1亿人,具体媒体报道不胜枚举,某校学生自杀、投毒、刺杀老师、殴打父母等事件。这些报道似乎在告诉人们,人是怎么了?是人的问题?还是我们的教育缺了点什么?有人曾说,中国的教育中缺少“人”。我以为,中国的教育缺少“暖的思维”的培养,割裂了与实践及感情参与和验证的“暖思维”的发展及延续。

面对21世纪全球化的影响,面对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新需求。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习近平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习近平高屋建瓴,准确把握时代教育的最强音,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中小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中小学生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2015年北京支持30家社会资源单位开发课程资源,推进中小学10%的课时用于社会实践,并立足“北京数字学校”和“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开发100项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大力推进全面的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体验培训的诠释

近代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一部重要的著作里,详尽分析了“传统教育”和“进步教育”的特点之后,他认为教育的问题不在于“新”和“旧”1,而在于对经验应有正确的理解,把远离实践“冷冰冰”的知识学习比喻是一个空架子,强调教育的本质,即教育是成长,教育是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造。让思维在体验中有情感、有接触、有温度、有分享,活动起来、“暖起来”。

1941年德国人科翰(Kurt Hahn)在杜威的:“教育的目的就是思维的训练”,“教育应从学生的经验和活动出发,使学生在游戏和工作中,采用与儿童和青年在校外从事的活动类似的活动形式。”2的教育理论基础指引下,付诸于实践,开展了具有建设及创新的体验式培训-拓展训练,其过程即从做中学,从学中做。通过拓展的实践尝试,让思维“暖”起来,让实践走进自然、走进团队、走进心理,坚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潜能(自信、乐观、坚韧、勇气、希望等),都可塑造成一个全面发展、健全人格、朝气蓬勃、团队精神、乐于助人、挑战及不断超越自己的高素质的人。“您的拥有超过你意识到的”(There is more in you than you think),是他创建的第一所拓展学校(Gordonstoun School)所引用的信条。

三、让思维的“温度”充满在中小学素质拓展培训中

(一)让体验做船,让思维杨帆,学会求知

学习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对于知识产生兴趣及科学的探究方法,人类之所以有今天高度的成就,在于对自然界的无穷兴趣和不断认识中寻找新的方法,说到底就是在寻求解决世界的方法和对自然界的改造,因此方法好能事半功倍,方法不好则事倍功半。法国的物理学家朗之万在总结读书的学习中深有体会地说:方法的好坏会主宰整个读书过程,它能将你带到成功的彼岸,也能将你送入失败的深谷。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学会求知是何等的重要。

学习需要“温度”,那些“冷冰冰”靠死记硬背,咀嚼旧有的毫无生气的知识,培养“百科全书”式的人,充其量是 “百科全书”的复制品。杜威曾说:“从做中学,从学中做”是一种科学的方法,是人们思维反省的过程。他强调学习要有真实情景即有趣的活动;强调情景中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强调必要的观察与知识的联系;强调解决问题的设想(反思);强调方法付诸实践及检验,让思维“热气腾腾”贯穿与参与和学习中。中小学生素质拓展培训,小的游戏大的道理,学生亲身体验,变“冷冰冰”的知识学习为探究、实践、反思、提升。诸如拓展项目“激流勇进”,“过沼泽”等;首先在拓展项目实际情景体验中情感引领,兴趣鼓劲,每一个项目学生见到的是一次新鲜的实践及尝试,学生探索的精神变成对知识的渴望及学习的动力。在实践初期,学生就做好了积极的情感储备,他们彼此鼓劲、跃跃欲试,按照游戏的规则,思考目的、资源及条件,一旦时機成熟就会全力以赴。在探究及项目实施中,拓展项目的参与、发掘,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收集、处理、选择、时间利用、计划执行、韧性持久、目标设定等;其次利用已有学到的知识与实践进行检验,发现新的问题,把知识与现实结合,形成对已有知识的解读及感性的温度,学会了反思及另辟蹊径的选择,分析及解决问题。在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成熟、在成熟中获得新的知识,最终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在整个体验游戏活动中,学生学会观察及利用环境的能力,学会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对未来的发展的想象,学会分析、判断、推理、逻辑的思维,学会实践、求索、勇于创新的方法,学会知识的利用与总结检验的真理把握,进而把握未知世界的本质规律,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二)让思维“暖”起来,实践体验、积极动手,学会做事

客观世界的认识,终究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服务人类。中国古训有之,《礼记》在谈到治学时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在这五个阶段中,“笃行”是目标、是归宿、是结果,是如何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做事,做正确的事。习近平曾多次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撸起袖子,加油干”等就是学以致用,做到知行合一的自觉。

拓展培训实践,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动手、动脑、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项目,也就是实践如何把“一件事”做好。无论是富有挑战的自我超越的高空项目、还是低挑战的要付出思索、统筹的半高空、地面及室内项目,完全体现了设计的本意。如“翻树叶”、“荆棘取水”等项目,完成拓展项目就是不断的实践做事,是已学知识的应用与检验,在体验的过程中以往储存的知识在体验项目中被调动利用,凝聚起来,举一反三附加与实践,完成任务及预判未来检验知识的效果。伴随其拓展培训的活动中,相应的积极品格也在孕育产生着,积极的尝试,情感的付出,促进强化了学生的坚持;不断的试错及纠错,锻炼了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计划、统筹、决策,提升对事情的管理及责任;积极探索、追求,点燃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反思、总结、提升,奠定创新的动力,最终按照项目规则要求完成项目。即便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成功,也是在培养探究解决问题时的坚韧,联系生活的实际,迁移到现实的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并不总意味着成功,失败带来的反思会让我们走的更好,方法更优、更会做事。正如伟大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灯泡一个样,灯泡的发明总共失败了8000多次。曾有人讥讽他说:你失败了8000多次,真了不起!爱迪生说:您错了,我只不过是证明了7600多种材料不适合作灯丝而已。做好事、会做事、做成事,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提炼,量变到质变,发现事物的规律,继而推动有利于成功的方向发展,用学到的技能、本领,用勤劳的双手,创一流的业绩,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三)让思维“暖”起来,学会共处及团队的精神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客观必然性。青少年作为成长阶段,是培养相容、共处、团结的良好时机,学会与家人共处,与老师同学共处,与同学共处等等,培养团结、协作、奉献的团队精神。这也是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情况下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新教育课题。诸如在“神笔马良”、“荒岛求生”拓展实践参与中,让学生懂得人的差异,多发现对方的优点,由于生活的环境及思维的方式各有不同,要求同存异,心胸开阔,学会包容、尊重他人、“善待”嫉妒;学会了解自身,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挥自己的长处,欣赏别人也赏识自己;学会共处,团队凝心聚力,共同进步发展;学会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然和谐的共处,非牺牲自我,不提倡竞争,其实有许多的实践教学都设计团队之间的竞争,但竞争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潜能、还要让学生学会要公平、公正,要规矩、在体验中学会正确对待冲突及矛盾,学会人与人交流技巧,学会倾听、学会说真话、学会同情,学会真诚、学会感恩、学会宽容、豁达,学会求大同存小异、化干戈为玉帛,在未来的实践中、生活中、学习中,构建和谐关系,团队为我成长助力,我为团队多做贡献。

(四)让思维“暖”起来,参与体验、树德立人(学会做人)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德”是每个人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不仅是社会衡量一个人行为对错、好坏、善恶、美丑、荣辱的价值标准,也是界定着人的行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的,就是要从小确立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接班人。处处以身作则,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然而我们的道德修身说教的多,实践的少,中国几千级的文明美德,不是教出来的,是社会榜样的示范,及人们代代实践中对比、修炼,探索及应用而成的。没有那一个道德的培养是脱离实际从书本上,仅仅记住一些道德锦句就能学会做有道德的人。没有实践的检验,没有应用的反思,就如无本之末、无源之水,这样的道德只是书本的道德,高高在上的道德,华而不实的道德。

中小学素质拓展培训实践,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引导道德的实践,诸如拓展项目“击鼓颠球”、“齐心协力”。一是在项目中教师以现场体验、反思的实际情况,向学生灌输学做一个高尚有修养的人,从细微处的小事做起,爱屋及乌,不夜郎自大,平等、善意、关怀的道德规范。二是项目中学会爱集体,爱祖国,自豪爱国的基因注入到从关心团队到乐意奉献的集体荣誉感。三是在项目中学会规则、践行规范,知礼、懂礼,遵守法规,知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遵章守纪是文明的基础要求,是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四是项目中学会做一个积极向上、诚实守信的人,“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的人,用满满正能量面对学校、家庭、社会、纯化社会风气。

四、结论

总之,教育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说体验并不否认传授的教育,传授间接经验的学习也是一种体验,是“抽象”的体验是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但现阶段的教育及评价体制,我们太过度强调知识的积累、“死记硬背”,检测(考试)及分数,把思维变成一种“冷冰冰”形式。殊不知,教育除了知识的储备、积累还有其更加丰富的内涵。苏格拉底曾说过:“教育是点燃。”课堂上应在如何去寻找点燃儿童思维的触发点。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以深刻体现了这点,有情感、有道德、有责任等的全面教育,即在书本、在实践、在生活等思维的温度,学习活动中的温度,在情感、道德的伴随温度;在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温度;正如马克思所说:教学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国的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人的思想观念、社会的要求及对教育的评价、选人用人的标准等,随艰难但也是社会发展及要求的必然。中华民族要振兴、要发展、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把素质教育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培养什么人?民族素质需要哪些?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如何让学生调动个体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适合社会、适合成长、适合未来,使自身得以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正如总书记所提出的科学论断,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丰富教育的方法,兼容并蓄,让学习的思维“暖”起来,让孩子们学会仰望星空,用发现的眼光去丈量世界,融入体验式学习之中,诸如,基于茶艺的传统文化学习,基于手工制作的小工匠学习,基于拓展的团队熔炼学习,基于社区、家庭的服务学习,等等。作有潮气、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道的祖国未来。如毛泽东所寄语的那样:“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們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让体验式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有温度的伴随学生的成长,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

作者简介:戴晓民(1963.5-),男,工作单位:中石化北京燕山石化教育培训中心,研究方向:中小学素质拓展培训及应急急救。

参考文献:

[1]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姜文闵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思维跳跳糖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