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国内研究现状及其与人民政协的内在联系

2018-09-24修建超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内在联系研究综述人民政协

【摘 要】协商民主经过中国数十年的实践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梳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国内研究现状,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加强和完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综述;人民政协;内在联系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国内研究现状

协商民主在西方发展的历史较我国来说要早很多,协商民主传入我国是哈贝马斯来我国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提出的,他提出之后在国内就引起了重大反响,随后,我国学者对于协商民主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并一步一步地让这一理论走向成熟和发展,国内学者对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探讨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

对于协商民主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对其也作出了不同的解释。综合国内学者的观点,大概分为三类:

第一类,协商民主是民主类型中的一种,属于一种民主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的伟大创造,从理论到实践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顾榕昌,2017)

第二类,协商民主是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工具应运而生的,属于国家治理方式的一种。“协商民主是一种治理方式,它是让各方共同参与到协商当中的一种保障公平的形式,它能够获得多方的呼声,在尊重各方权益的基础上寻求最佳的治理方式,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俞可平 陈家刚,2012)。

第三类,协商民主融入决策过程之中,是社会主义民主决策的重要方式。“协商民主决策也可以保障不同的主体不受身份地位的限制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去了解其他利益主体的观点,各方对涉及人民主体的根本利益的问题进行探讨,能保障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李君如,2011)。

当然,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既穿插于政治决策之中,也是社会主义众多民主形式中的一种。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重要民主形式。”(孟祥锋,2017)

(二)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演进历程

社会主义国家不止一个,但是目前学术届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演进历程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历史时期划分层面的研究,这些层面的划分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以我国政治历史发展进程作为划分依据。例如有些学者将我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程分为“三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协商民主思想形成并进行局部实践——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新中国成立前后时期,“新政协”召开及《共同纲领》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改革开放新时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方刘松 张立,2013)當然,还有一部分学者对我的政治历史进程划分不同,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分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三个阶段。”(万传明 唐贤健,2015)

第二种,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发展的兴衰作为划分依据。如有些学者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协商民主发展历程进行总结,指出“20世纪80年代是政治协商制度恢复与完善时期;20世纪90年代是进一步完善政党和人民协商制度时期;21世纪前十年是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时期。”(张光辉,2014)

(三)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作用与意义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虽然21世纪后才在我国国内兴起,但其在国家民主和治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的国家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功能作用的发挥。目前学术界关于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作用与意义的研究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宏观层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刘学军提出,协商民主能够普及民主文化。他认为,这种文化上的普及能够推进社会的公平、公正,能营造出良好的政治氛围,联合广大群众来为民主政治献计献策,吸纳多方的力量为民主政治服务,这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刘学军,2014)刘凌认为“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新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以及体现了中国民主制度的特色。(刘凌,2016)

第二类,微观层面,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广泛吸取社会多元主体的政治诉求,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如有学者提出“协商民主使得多方共同参与到决策当中,让人们对民主政治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它能够让人民参与到决策制定的讨论过程当中,让人民更加了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参与到政治当中,没有孤立群众,反而不断听取群众的声音,代表了我党以人民根本利益为中心为人民服务的品质。”(燕继荣,2006)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顾榕昌,2017)

(四)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完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发展实践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会遇到各种因素的阻碍和困扰,因此,研究如何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效发挥其功能作用,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进程,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目前学术界关于如何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完善,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如有学者提出,“协商民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公共利益的共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应当遵循增量改革创新与存量资源挖掘相结合、制度建构与制度实践相统一和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一致的基本路径。”(陈家刚,2017)

第二,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平台载体作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例如一些学者认为要想发展好协商民主,绝对不能忽视人民政协的作用,发挥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功能,来完善协商民主的形式。(宿婷婷,2010)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协商过程中必须注重协商主体和人民群众的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制度安排、程序设计以及政治实践,促成社会上各种政治主体之间广泛协商和互动治理,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充分和便利地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民主权利。”(李金河,2014)

第三,必须提高协商能力,促进协商方式方法创新。例如李火林、王洋等学者认为在当前形式下,要想发展好协商民主必须发挥多方的作用,必须丰富协商的形式。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涵、演进历程、作用意义以及发展路径等几个方面,但是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研究在21世纪之后才在我国兴起,起步较晚,因此学术界目前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研究角度和研究视野相对比较狭隘,例如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切实推进其在国家治理过程中有宏观到微观、从中央到地方等层面的贯彻落实等,尤其是在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缺乏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视野下的人民政协,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方面的研究,切实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的有效践行。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研究的内在联系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我国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的价值追求,结合中国的国情(历史的,现实的,物质的,精神的,经济、文化、政治等)采用和创造多种民主形式。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为人民民主的实现提供了政治前提,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能体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最高实现形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政治制度的前提和保证。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把二者紧密和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民主和法治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保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序推进。

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等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提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要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并强调,“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建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离不开人民政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离不开人民政协职能的发挥。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想充分发挥出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功能,应当与时俱进地改革和完善中国人民政协组织。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对人民政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人民政协的改革发展将为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提供特有的制度保障和实践场所。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研究的重要意义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主形式,与人民政协的协商性质密不可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人民政协积累了丰富的协商经验,进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视野下的人民政协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已经有了数十年的發展历史与实践经验,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对于国家政治制度建设、政策制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等多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辅相成,进一步丰富人民政协的理论建构有助于有效地指导其协商民主实践,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为人民政协发挥功能提供理论指导。

(二)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加强和完善中国的民主政治参与。面对新时期利益结构的调整、收入差距的拉大、社会矛盾的突显以及西方敌对势力的破坏,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利益多元的社会主体需要通过政治参与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实现自身利益。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的主要制度载体,为社会多远主体提供了重要的、系统的协商平台,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

其次,有利于促进政策制定与践行的科学化、合法化、有效化。人民政协收集、整理民意,形成具有高度针对性和可实施性的政协提案进行协商,纳入民主决策环节,极大地促进了政策制定与践行的科学化、合法化、有效化,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党和国家的决策制定与践行过程。

最后,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安定团结,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保证中国社会安定团结、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团结大联合的重要保障。

基金项目: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611312009)。

作者简介:修建超(1994-),男,河北承德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社与中共党史、政党政治、民主政治。

参考文献:

[1]陈家刚 俞可平.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中国深化改革的新路向新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

[2]李君如.民主政治、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J].党政干部学刊,2013(1).

[3]孟祥锋.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N].人民日报,2017-12-22.

[4]方刘松 张立.中国协商民主的生成逻辑与现实定位[J].求实,2013,(2).

[5]万传明 唐贤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1).

[6]张光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成长的深层逻辑[J].学习论坛,2014(1).

[7]刘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及其重要意义[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

[8]刘学军.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的三个维度[J].人民政协报,2014-10-29.

[9]燕继荣.协商民主的价值和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6(6).

[10]顾榕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路径探索[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1).

[11]李金河.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

[12]宿婷婷.当代中国协商民主发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13]王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内在联系研究综述人民政协
诗歌、咏叹调及艺术歌曲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转化——以皮埃特罗·梅塔斯塔西奥诗作《我永远不能》(Ch'io mai vi possa)为例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浅析动画《花与爱丽丝杀人事件》与其系列的内在联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内在联系
中国梦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联系
论人民政协的决策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