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教师角色的思考

2018-09-24熊泉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引导者教师角色

【摘 要】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探讨教师角色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不仅有利于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促进自身的发展;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教师角色;促进者;引导者;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教师角色的定位

何谓角色?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意义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由于一个人参与的社会生活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他在社会上往往要承担多种角色,教师也是如此。教师作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性因素,尤应思考自己究竟应当充当什么角色的问题,根据时代的变化对自身的角色进行不断地适应与调整。

(一)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由接受性的方式向创造性的方式转变,教师角色也必然由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二)教师由管理者转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即“我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因而,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学生被视为知识的容器。这导致我国传统教育出现一个很严重的弊端即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为此,教师必须由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三)教师是学习者,是职业生涯的自我规划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局限于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因而知识结构呈现单一化趋势,这势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首先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也是“学习村”的成员,应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有关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

(四)教师是研究者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日益高涨。这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自身于教学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1

二、实施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出教师角色的转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概括地说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突显学生的主体性;二是要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包括知识、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发展。由此,在当前提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实行教师角色转变需要国家、学校和教师三方的共同努力,任何一方的懈怠都不利于教师角色转变的实现。

首先,从国家方面来说,主要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国家必须提高教师的职业地位和改善教师的工资待遇。

教师职业地位的提高和教师工资待遇的改善有利于形成尊师重道的社会风尚,增强教师的社会责任感,为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国家应适应时代的需要修改不合时宜的相关法律。例如在《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的地位,细化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2)出台相关的政策,确保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推行需要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保障,例如教育督导制度、教师招聘制度。只有有了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各地区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才有依据和方向,进而教师实行角色的转变也有了相应的支持和保障。

其次,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是教师成长与生活的主要园地,要为教师的发展,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有力条件。

(1) 建设学校文化,尤其是校园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它的存在会对学生和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学校文化有利于师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教育的顺利进行。由此,学校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渗入到学校当中,使之成为学校成员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2)开展校本培训,推动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所谓校本培训,就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3它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适合教师学习与成长的方式,也是推动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动力。

最后,从教师自身方面来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通过以下途径实现自己角色的转变:

(1)学会合作。教师必须具有合作意识,学会合作。这种合作包括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其他教育组织的合作、与学生的合作及与家长的合作等方面。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与不同主流文化背景下的教师进行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会加强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程度,从而建立起信息共享的机制。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与此同时,也能成为学生合作的榜样,增强教师角色转变的意识。

(2)学会反思。反思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这是多数学者所赞同的观点。美国学者波斯纳就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在教师实行角色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也更要强调反思。通过反思,会提高教师对问题的敏感度,能使教师内隐的个人知识予以外化,也能使教师教育经验理论化。

作者简介:熊泉(1981.10-),男,汉族,湖北鄂州,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中学政治。

参考文献:

[1]林正范、贾群生、任顺元等:《课程更新与教师行为的转变》,浙江大学出版社,第2005版.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3]袁振國:《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第2003版.

[4]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04年版.

[5]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

注释: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26页。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第471页。

3.郑金洲、俞海燕:《认识校本培训》,《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9期第23页。

猜你喜欢

引导者教师角色
正确把握教师角色转变合理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重视高中历史学科才能提升教学效率
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初探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