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小学生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

2018-09-24谢枫霖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语言运用语文教学

谢枫霖

【摘 要】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高效的一个关键。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它是一种在科学性、规范性的基础上形成的富有情感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是连接知识和学生接纳知识的一条纽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讲情绪,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语文阅读教学取得高效的关键。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师语言艺术;语言运用

一、教学语言要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语文课堂上教师教学的语言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入学,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但注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相对较差,因而更需教师注重课堂语言的组织与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学语言总是受教材内容、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制约,所以,教师在决定语言表达方式时应对低年级有针对性。

二、课堂语言艺术还反映在组织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向市场管理那样 “放而不乱,管而不死”。

(一)放下老师架子,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

(二)放开学生思路,让其思路畅开而不凝滞,联想滔滔而不漫流。至于“管”,一:要管住自己,不随心所欲,不损害学生自尊心。二:管课堂纪律,不能听之任之,让学生任意喧哗吵闹。三:管学生视听,有的学生上课,身在教室,神却游于江河之上。教师应以最快方式,凝聚学生的目视、耳听、心思。

三、语文教学突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要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趣味性。如:用“找朋友”、“开火车”、“打电话”、“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等活动进行拼音教学。

四、语文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循循善诱

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就是在教学时“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点亮”。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学语言相应地应当含蓄、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的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学习的内动力,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多为学生制造悬念和创设意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渴望,使他们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并发展智力。

五、教学语言应富于鼓励性

我们经常会听到出自教师之口的这样一些话:“你为什么还没完成作业,昨晚上到哪儿疯去了?就知道玩!一点出息也没有!”甚至有的还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下这样的批语——“废话连篇,狗屁不通”。这些话实在是有损教师的形象,也严重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我们可以这样说:“这个问题还需要教师再讲一遍是吗?” “我相信你会努力的。”对于作文水平差的学生,我们在写批语时更应该注意使用鼓励性的话。比如:“你已经努力了,老师可以看出来,让我们一起再加把劲,好吗?”

六、课堂教学具有启发性

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如果都能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将起着重要作用。那种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不能培养能力,自然也无艺术性可言。启发式教学离不开课堂提问,但学生不经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决不是启发式教学。因此,对课堂提问必须精心设计,不仅要在备课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客观的预测,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这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艺术。

七、语文教学作业设计的艺术性

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消化、运用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組织好学生的作业,对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如何布置学生作业的问题上,比较普遍存在两个弊端,一是数量多,学生负担重;二是纯知识的机械性的作业多,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上设计好学生的作业。

其次,语文教学的艺术性还体现在教师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化课堂语言。

语文教学语言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口头表达的教学语言,叫教学口语(语言、语音、语气等);二是通过动作表达的非口头因素的语言,叫教学态势语(表情姿势、堂上走动等)。

课堂上声音传播信息的数量和速度是任何一种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高水平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以提高学生感受文本的能力,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操作能力和灵活性,达到词能达意的功效。

(一)教学口语的艺术性

教学口语除了具备一般教学语言所应具备的教育性、科学性、启发性、针对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规范性。上课时,语文教师要力求做到语言规范、准确明了、干净利落,富于美感,决不出现讨厌的口头语;同时,语音正确,吐字清晰,音色优美甜润,声调抑扬顿挫,倾注真情实感。时而深沉,时而激昂,时而悲愤,时而愉悦……

2.生动性。为了达到语言的生动性,教师必须注意语言的节奏,利用声调的高低、升降、快慢以及长短的变化,形成抑扬顿挫的音响,使之符合学生听觉的需要;教师还必须讲究遣词造句,讲究语言表达的修辞,讲究多种句式的变换,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的口语要有情感性,让“情”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或诗情画意,或幽默风趣……

(二)教学态势语的艺术性

教学态势语是教学口语的重要辅助手段,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眼神等来补充口语的不足。有些口语或文字,学生不甚明白意思,而通过教师的态势语,便豁然开朗。教师口语与态势语同时使用,往往会使学生情绪更饱满,理解更透彻,印象更深刻。教学态势语是教师思想观点、知识功底、教学技艺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体现,赋课堂予生机和个性。

教学语言是贯穿起教学过程的一根导线,语文教师必须下苦功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要让教学口语和态势语两者自然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总之,我们在新课改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真正达到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人生观与价值观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鲍宇.幼师生职业口语素养培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熊瑛.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猜你喜欢

语言运用语文教学
浅谈《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艺术
让 巧妇”不再难为“淘”米之炊
有效提高表达能力,拉近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