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习作不再难

2018-09-24盛爱香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趣事习作作文

盛爱香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3-6年级习作教学更是关键阶段。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但作文难教,作文难写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学生。究其原因,学生感到作文难写,主要是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所谓“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是让学生容易写作,喜欢写作。要让学生喜欢上习作,首先要让学生有“米”下锅,才能做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如何让学生习作有“米”呢?本文结合实践,从获取习作素材、激发习作灵感、唤起真情实感三方面进行阐述。

一、提供感观,让学生摄取素材

如今城里的孩子学这学那,农村孩子放学一回家,除了电脑就是电视,要他(她)写作文,搜肠刮肚也想不出有什么东西好写。因此,完成习作关键在于给学生寻找或提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

(一)走出教室寻找习作素材

人教版三上第六单元习作“抓住家乡一处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三下第一单元习作“按一定顺序写家乡的景物”;四上第一单元习作“写一处自然景观”;四下第一单元习作“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等等,都是景物描写。学生必须有一定的摄入,才能有输出。我在教到这些内容时,就带学生欣赏校园里的景观:“小庭院、竹林、荷花池”,劳动实践基地“锄园”等;还带领学生游览家乡的农民公园“森利园”(学校的德育基地)。由于学生带着目的而去,组织有序、观察有序,写作时自然轻松,学生也喜欢写作,因为习作课有外出的机会。

(二)回归课堂再现习作素材

教材中有多篇习作是看图作文,这些习作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除了让学生说一说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演一演,那样更直观。六上第八单元习作“写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的故事或感受”。我提前布置预习了,当我跨进教室,看到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的样子,心中猜到几分:学生写作有难度,农村的孩子很少有学艺术的故事,他们心里的艺术肯定是高大上的东西。我心想:为难学生,还不如为难自己。我示意学生安静,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学生观察仔细,兴趣也很高。我话风一转:如果今天这节课要写下来取个什么题目好呢?学生马上说:“一堂奇怪的作文课。”“好,就这个题,马上写下来。”我布置任务,因为有内容可写,学生不到下课,便完成了习作。提供了写作素材,作文不再是难事。

二、激发灵感,让学生易于表达

学生作文时,大多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或者老师说一说,“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事、人或物,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使无事可说,变成有事想说;使无话可写,变成有事可写。

(一)教师导说唤醒习作灵感

在作文指导课上,有时光想让学生说,也有一定难度,学生心里确实是无话可说,或者是学生还没有说的欲望,高段学生则更不容易激发他们说的欲望。那就要求我们老师身先是卒,教师创说唤醒学生,激发习作的灵感。例如:五下第二单元《童年趣事》,有的学生尽管有很多童年的趣事,但不知道选择哪一件好;有的学生就说自己没有童年趣事。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教师创造性地说一说自己童年的趣事,会激发出学生心底的有价值的写作素材。那一次,我直接把自己《童年趣事》的下水作文,当堂说给学生一听,教室里马上像炸了锅似的,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接了话茬说自己童年的趣事、傻事了。在说的基础上,适时习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同伴互说引发习作灵感

在课堂上,特别是作文课,要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事比较难,高段学生更难。学生觉得难为情,怕同学嘲笑,心里有事也不肯说。所以,先让学生同伴间互说互听,打开话匣子,教师巡视个别了解,再选择大胆、爱表现的学生说一说,别的同学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说得有条理了,写得自然通顺。三下第四单元《我学会了……》,第五单元《父母的爱》,四上第四单元《我喜欢的小动物》等,多可以采用“同伴互说引领”的方法,由说到写的习作指导。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学生,一说到小动物,个个眉飞色舞,说到动情处还真是落泪。小学中段的“说”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说得充分,说得条理,才能写得文通气顺。

三、唤起真情,让学生有感而发

小学高段学生的习作,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少之又少,虚情假意、空发议论的随处可见。这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习作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是不相符的。教师在习作指导时,一定要想办法唤起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动心、动情,习作便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

(一)文本引路,以情唤情

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语言优美,情节感人的文章,我们要多从语言、语用、情感等角度去思考、引导学生落实作文教学的目标,让文本的情去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才能真情表达。我曾努力地去唤醒潜藏于学生心灵深处的有意义的事件,让文本作为“药引子”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点燃思维火花,找到写作素材,作文不再痛苦、不再无病呻吟。例如:五上课《慈母情深》一课,虽然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字里行间透露出深深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学完课文让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想一想,母亲是怎么做家务,怎么关心爱护你的?学生联系生活,作文素材应运而生,写作是自然真切感人。

(二)行为指引,以行唤情

语文教学不单有它的基础性,还应该有它的思想性,作文教学也应该担负这一任务。语文的作文教学也应该指导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不能说一套、写一套、做一套,应该培养学生说、做、写是他内心世界的真实再现,所以“行为指引,以情唤情”也是作文教学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写出好文章的又一“真招”。我的做法是:要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必须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妈妈天天做家务辛苦吗?学生都说“辛苦”,说了没有用,“今天我当家”做一做家务“体验生活”;你们爱爸爸妈妈吗?学生都说“爱”,“我给媽妈洗一周脚”,“我给爸爸泡十天茶”。特别是我校举行的孝敬教育“一横老师孝敬演讲活动”,那一次,多少学生写出了感情真挚的好文章。

学生不是没有感情的人,真挚的感情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学生不是没有作文的好素材,好素材要我们老师帮助学生去发现;学生作文咬笔头的时候,需要我们老师去激发学生的灵感,只有这样,学生作文不再是难事。

猜你喜欢

趣事习作作文
春天的趣事之狼狈逃窜
街头趣事还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