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初探

2018-09-24穆秀丽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成因中学生

穆秀丽

【摘 要】中学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性格品质会发生新的发展变化,因此,在初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里健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中学时期的心理问题多为厌学、叛逆、自卑、懦弱造成的,学生在这些问题因素的干扰下很难进行自身素质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针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文展开对策探析,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生活。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对策初探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开始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在这一时期也会有自己很多的想法,部分学生可能被五光十色的外界所诱惑,形成错的价值观念。与此同时,部分学生还会因为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使自己变的内向自卑,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针对学生在初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做提前准备,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初中这一心理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给学生做好引导,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外界五光十色的诱惑

学生在初中阶段有一定的思想意识,会接触到外界许多新奇的事物,但丰富多彩的社会同时也掺杂着许多不良的现象,诱惑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使许多学生在人生转折点处做出错误的判断,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会比较叛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会对教师和家长的教导产生排斥的情绪,学生在极端情绪的控制下还会做出许多不理智的行为。例如,部分初中生在社会交往中结实了不良的朋友,使本该努力学习的年纪荒废在无用的交往中,及浪费了大好青春,也丧失了学习的良好契机。

(二)家庭不和谐因素的影响

据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为家庭因素造成。家庭是人们心灵停靠的港湾,是人们感受到温暖和爱的场所,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家庭出现问题,学生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很难使自己免受其干扰和影响,会产生巨大的心灵逆差,情绪也会受到家庭不和谐因素的影响,变的消极阴暗。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在生活中忍受父母生活中的矛盾,会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变的懦弱自卑,感觉自己比其他学生缺少温暖有爱的家庭,会在人格形成方面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中学生心理问题解决的应对措施

(一)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关怀和开导

教师在初中阶段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成果,同时还要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关怀和指引。学生在情绪舒畅、积极向上的心理条件下,会学习的更加有动力和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让学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五光十色的诱惑所迷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初中养成健全的性格品质,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学习中。教师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善于寻找问题的源头,并根据自身的生活和教学经验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改变错误的思想,可以正確的辨别生活中的是是非非,真假善恶,不被外界的物欲以及错误的思想所改变,始终保持清净的内心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使自身的能力水平得到锻炼提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实际经验向学生讲解正确的做法及学生任性行为所可能带来的后果,让学生可以迷途知返,不要在初中叛逆阶段做出错事以致于之后悔恨。

(二)强调良好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可以更好的进行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指导。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的契机,想家长传输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让家长合理的解决家庭矛盾,不要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负担,让学生在家庭关系中处于为难的境地。教师可以让家长在初中阶段给予学生生活中的关怀和爱护,要重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工作之余也要与孩子加强交流互动,不要让孩子感到被忽视的感觉。教师与家长在家庭关系的良好沟通交流,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轻松欢快的家庭氛围,和谐有爱的家庭关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抛却其他的干扰和困惑,让自己有十足的信心和热情去迎接生活和学习上所面临的问题。因为有家庭作为后盾,可以让学生在初中阶段积极外向的去与他人交往,收获真实的友情。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问题的指导,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健全的性格品质,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教师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成因,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和指引,可以帮助学生在关键时期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五光十色的诱惑所蒙蔽双眼,在中学时期做好自己的本职任务,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拥有健全的性格品质,也是教师教学的一大追求。

参考文献:

[1]莫弘.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以"概率与统计"概念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7(18):64-65.

[2]吕梅林.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中),2017(5):235-235.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成因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