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容量的现状与策略

2018-09-24刘燕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主体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学语文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把目光投向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容量的大小。中学教师的实践在对传统课堂有所改变,教学有所成效的同时,语文课堂教学容量也出现了过于追求课堂大容量、课堂节奏快、讲解过于全面等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精讲精练。

【关键词】课堂教学容量;主体;中学语文

一、课堂教学容量内涵

对于“什么是课堂教学容量”,有不少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此笔者列举数例作以审视。第一种观点,课堂教学容量指的是在一节课的时间内的信息量,也就是说在实际课堂的一节课时间里,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不知道的知识的多少。第二种观点,课堂容量就是教师所设计的一堂课内要求学生接受并完成的课堂各环节的教学内容。此种界定将课堂教学容量与教师传授的知识量等同,也就是说,课堂上讲授知识量的多少决定了课堂教学容量的大小。

课堂教学容量不能只是从物理意义上来进行理解,即不能仅是关注课堂教学在量这个方面的广度,更要关注课堂教学容量在质这个方面的深度上。从这个方面来考虑,笔者更加倾向于第五种观点对课堂教学容量这个概念的界定。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容量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语文老师积极响应改革的号召,也意识到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不足之处,不断的进行探索实践。这些语文课堂的改变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以前语文课堂所有的不足,但是也出现了其他方面的问题。

(一)过于追求课堂大容量

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更多的是文学知识方面的讲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给学生拓展了许多的课外文学知识,而这些知识仅仅是一些硬性的记忆性的东西。中学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提高教学效率,一堂课的45分钟每一分钟都是知识点,都是记忆点,但是这只是语文老师自己认为的学生会掌握和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事实则不然,这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中学语文教师一味地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密度,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育科技和手段,教授大量知识信息,把课堂这个有限的时间长度变成无限的知识宽度。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威胁,把语文课堂变成单向的、线性的、平面的、僵化的硬性知识的传授,课堂没有一点生机和活力,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扼杀,严重偏离教育的原本意义,这样的课堂就无所谓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了。

(二)课堂节奏快

一些中学语文教师为了能在一堂课中尽可能的讲授更多的知识点,就加快上课的节奏。教师的语速很快,学生不能清晰的听到教师讲解的内容。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很快的提问同学来进行回答,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表达的不是十分流畅,教师就经常替学生表述。课堂上更多的时间都是教师在不停的讲授,学生不停的记笔记,往往是这一个知识点学生还没有理解消化掉,教师就进入了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

“快节奏”的课堂让学生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没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更没有师生之间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这样的课堂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认为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发展。

(三)讲解过于全面

有些中学语文教师对一个大对于中学生来说浅显易懂的知识点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讲解,这种讲解是在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不但没有在传授知识的量上有所增加,更不能延伸知识的深度。

三、应对策略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的一个前提,就是确定一个具体而且明确的目标,然后再依据这个目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如果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仅仅是依靠加快教学的节奏来快速的完成教学内容,那么这堂课无疑是失败的。

从三个方面入手来确定教学目标。第一,充分了解学情,依据学情。教学不能根据自已的主观意识或者说是个人经验来确定教学目标,而应该充分的了解学情,依据学生现有能力、经验和知识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来确定。第二,依据学科的课程标准。教育部门在进行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的评估和考试的命题时都是以课程标准作为依据的,课程标准规定着所有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并且给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教学方面的建议。第三,依据该堂课教学内容在整体教学结构中的作用。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建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如果某一部分缺失了会影响整体知识的理解一建构。

(二)明确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上对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进行讲解教学,对容易的知识点少花点时间,难点、重点多花些时间,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精讲精练并不是说课堂上教师尽可能的少讲,学生尽可能的多练,而是要教師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教学案的设计以及问题的生成都尽可能的做到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课堂上,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并不意味着学生的自主时间增多,教师的清闲时间增多,相反的,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截获答疑。笔者认为,精讲精练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的知识越少越好,课堂教学容量越小越好,而是说课堂教学容量要有一个适度的范围,也就是说课堂教学容量要符合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授给学生适量的知识。

四、结语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容量不能只是一味地去追求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或者是加快课堂的节奏,这样不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恰恰相反的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虽然目前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容量方面的实践有利于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但是其本身的缺乏科学性和有失严谨性还是需要进一步探索改进的。在探讨和改进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容量的问题上要遵循它所固有的规律,教育本身也是一门科学,一个科学发展的问题,不能仅凭个人经验和热情去实践。

作者简介:刘燕(1993-),女,汉,山东省枣庄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1]柴军应.论合理的课堂教学容量[J].中国教育学刊,2014,(6):53—58.

[2]陈涛.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保持课堂教学容量”的几点思考[J].教师教育,2015,(7):10—11.

[3]杜玉坤.试论课堂教学容量[J].广西教育,1999,(8):41—43.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从“我”到“仲肯”——阿来小说中叙述主体的转变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中学语文四美赏析法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