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之我见

2018-09-24刘瑞臣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野炊现象事物

刘瑞臣

小学科学学科内容广泛,包括了天文、气候、植物、生物等方方面面,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传授科学启蒙知识的主要课程,也是小学生认识大自然、研究大自然的基础课程。在科学教学中经常要让学生从认识自然现象、自然规律开始,研究其现象的内在联系。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认真观察有关现象就显得十分重要。

认识自然现象,就是要让学生用感觉器官对现象的外部形态和内涵进行观察。那么,应如何去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进而去认真观察。例如我在教学《自然水域中的水是不是纯净的》一课前,如果我们单纯让的让学生去采集水样,学生往往认识不到采集水样的意义,因而并不积极去做。如果教师亲自领着学生到有河流、池塘、泉水的地方附近去野炊、野游、钓鱼等活动,让学生观察鱼的活动,吃什么,如何游,抓蟹时蟹吃什么,哪里容易抓到它,野炊做饭时河水、泉水能不能用,水煮沸时你有什么发现,河中的青蛙怎样生活......等等問题。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了解自然及现象,为学习科学学科中的内容打下基础。可以见得,教师应该常常让学生有意观察一些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食物和自然现象的兴趣。

其次,要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学生有兴趣之后,教师因势利导,加强指导,同时组织学生有步骤地看,强化观察的目的性,一直达到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例如在学习《植物的花》一课时,我试着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观察。一是让学生先看一束花、一枝花,并找出一朵花,初步看花的颜色及能看清的部分。二是让学生观察老师在解剖一朵花的详细过程。三是指导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花的雄蕊、雌蕊的结构及形态。四是借助投影仪将花的基本构造放大,让学生仔细观察。五是引导学生亲自解剖各种各样的花朵,了解一般花和特殊花,知道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的基本构造。六是让学生找出果实在哪一部分形成,那些话将来不会形成果实。这样,就使学生掌握了观察技能,对认识事物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再者,要让学生持之以恒,引导他们对周围事物进行长期观察。事实上,每个人天天都在观察,只不过观察的程度、目的不同,有的是有意观察,有的是无意观察。我们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对某一事物进行长期观察,如养鸟、饲养小金鱼等。小学生的好奇心强,因而兴致很高,喜欢看小鸟吃食、鸣叫、学飞,看鱼儿游水吃东西。但仅仅如此,想真正了解他们的一生变化及生活习性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对其变化详观、略观,长期观察为主要过程。

总之,要想上好科学课,必须注重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兴趣,使其有意识地长期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目的。

猜你喜欢

野炊现象事物
图画捉迷藏
湖畔野炊
快乐的野炊
奇妙事物用心看
竹林野炊
猜谜语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