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柬埔寨华校小学《华文》教材的趣味性分析

2018-09-24陈飞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华文趣味性

陈飞

【摘 要】本文分为柬埔寨的华文教育介绍、小学《华文》教材介绍以及趣味性原则的体现三个方面,通过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教材编写的趣味性原则在该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华文教育;《华文》;趣味性

一、柬埔寨华文教育介绍

在东南亚国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被统称为华文教育。柬埔寨是世界上华人华侨聚集较多的国家之一,华文教育的发展也有着百余年的历史且相当具有影响力,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受红色高棉的影响华文教育曾一度被中断,但很快便恢复了。现在柬埔寨的华文教育蓬勃发展,已经逐渐自成体系。

(一)教育模式

柬埔寨实行多元的教育政策,政府对华人办学及华文教育也大力支持。华文教育是在当地华人最大的领导机构——柬华理事总会的管理下运作和发展的,暂未被列入国家教育体系。全柬的几十所华校,虽以首都金边最大的端华学校为参照,统一教材、统一标准,课程设置大体相同,但在课制上也存在区别,除去大多华校采用全天上课的模式外,部分华校为适应学生还要同时攻读柬校的需要,采用半日制的模式,即只在上午或下午开课,更有学校为解决成年人学习汉语的需求,开设了晚上班。

(二)师资

柬埔寨华校华文教师主要有年龄较大的本地华人教师、中国国家汉办志愿者教师及中国国务院侨办援柬教师。

本地教师大都是年龄较大的二代华人,大多毕业于华校,也对祖籍国的文化爱得深沉,因此他们心系华文教育,为华文教育事业奉献半生,更有的花甲之年仍站在讲台上孜孜不倦的教书育人。但是这些老教师虽然经验丰富,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还是一直沿用着母语语文教学的老旧方法,未能很好的与时俱进,进行创新,这就与新时期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显得有些偏离了。

汉办志愿者教师和侨办教师大多是高校本科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以及在职中小学教师,他们工作在全柬的三十几所华校中,支撑起了柬埔寨华文教育的半边天。但大部分教师在任期结束后就回国了,新的任期又会有新鲜的血液加入,这就造成了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华文教学工作难以呈稳定化、系统化发展。

二、小学《华文》教材介绍

柬埔寨华校小学所使用的《华文》教材是由柬华理事总会出版发行,与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合编,现在被广泛使用的是2012年出版发行的,与之配套出版的还有《华文练习册》和《教师参考书》。全套教材共计有12册,每学期使用一册,其中1-8册教材每册含课文20篇,9-12册教材每册含课文24篇。每册书分为必读课和选读课,每4-5课有一个综合练习和识字部分。每册的课文内容选材广泛题材多样,大多涉及中国和柬埔寨的神话故事、传统节日、历史国情、风景名胜和道德品质等方面。

三、趣味性原则的体现

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提出了教材编写和选用的五大原则:分别是“针对性、应用性、实用性、系统性和趣味性”。有些专家认为趣味性原则与其他原则的重要性是等同的,也有学者认为趣味性是教材编写的辅助性原则。不论其重要性如何,趣味性都是教材编写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则。

刘颂浩认为,语言教材的趣味性,不是一个层次单一的概念,简单来说了可以分为:教材本身含有的趣味性和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呈现出的趣味性。那么,如何实现教材本身含有的趣味性,大多都是从教材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着手讨论。教材的形式就是指教材的外表,也就是视觉上的。教材内容趣味性指的是教材形式所承载的内容,大致包括课文和练习等。

(一)教材形式上的趣味性

1、封面趣味性

封面是教材的衣服,是教材最直接的、第一视觉的冲击。良好的封面设计能给学习者带来视觉上的美感,还能体现教材的风格。《华文》的封面设计以淡蓝、淡绿系为主,色彩搭配和谐,画面内容使用动画设计的人物形象,加上彩色印刷,更能凸显出活泼的形象。人物形象尤其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第2、3册和第10、11册为例,前者是一二年级学生使用的教材,在人物设置上分别选用的是小女孩追蝴蝶和小男孩玩风车的形象,配以了清新亮丽的颜色,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种欢乐的氛围。后者是五六年级的教材,学生年龄在10岁左右,封面分别选择了更符合年龄段的图画形象,色彩搭配鲜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兴趣。

同时,封面正上方和正下方标注了“柬埔寨华文学校小学课本”和“柬华理事总会编”等字样,在中上方用加黑加粗的大号黑体字标注了书名“华文”,紧随着下方用小号黑体字标注了册别。这些标注设计到了出版信息、课本名称、册别等关键信息,并注意了字体等的变化,显得简单美观。

2、插图趣味性

我们通常所说的插图是指书本中除文字以外的图画性的素材,它们对文本或起解释说明的作用,或与文本并无联系仅起到加以装点、丰富内容、增添色彩、加强趣味性的作用从而使得书本更加具有可观性以及满足视觉上的舒适性。那么,这里我们主要从数量上讨论《华文》教材中以承载教学内容为目的,起到解释说明或辅助教学作用的图片、漫画、图表等。

根据对《华文》教材第一、三、五、七、九、十一册的插图统计情况。第一册中第一课是汉语拼音教学,共配有27张彩色插图,是全套教材中最多的一课。尤其是在课文最后讲解“大米”和“马”时,也配以图片来解释学习内容,这种直观手段能使学习者一目了然,不僅是注重了趣味性原则,选材源于生活,随学随用,更是实用性的一种体现。

除此之外,整套书的插图情况还是需要改进的,总体上插图情况随册别的增加没有呈现增多趋势,而每册书的平均配图只停留在1-2个。我们认为随着册别、课文篇幅、生词、语法难度、练习难度的增加,学习者的学习难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必定也会随之变难,那么,适当的增加插图数量是必不可少的,图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教材中合理适当的使用插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给学生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一定的插图配置可以在课文、生词、练习中作为解释说明的辅助工具,协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其他装饰手段

把握好教材版面的层次结构,能很好地体现课文内容的结构和层次,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层次结构可以通过装饰手段来体现,如字体、字号的调整、图案以及标题的变化等。以《华文》教材第五册第一课《时间》这篇课文为例,文章主体是黑白字体,没有填充任何的彩色图案;编排顺序是课次-标题-正文-生字-词语-句子-分角色朗读-填表格。先不考虑练习题的设计问题,单从版面来看,装饰手段过于单一,从学习者的角度看不仅缺乏视觉上的感受更很难把握文章的重难点。

所以说采用恰当的字体字号、图案以及标题的变化或色块填充等装饰手段更能体现出课文、生字、词语、思考等栏目的多元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内容脉络的把握,适当的装饰也能使学习者一目了然,更具吸引力。

(二)教材内容上的趣味性

1、文化趣味性

作为汉语学习者,除了学习汉语语言本体知识,也需要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尤其在柬埔寨华文教育的发展下,学习祖籍国语言,弘扬祖籍国文化,对华裔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了。但因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一些简单而有趣的文化现象才有兴趣学习,而对深奥的、难以理解的文化兴趣不大。《华文》教材中对文化现象的选取不仅考虑到了目的语文化,加入了当地文化,而且设计题材广泛,更加生活化,如介绍当地国情地理的《柬埔寨》、《金边机场》等;介绍当地风景名胜的《荔枝山》《美丽的磅逊港》等。在中国文化的相关介绍中,有传统美德、神话传说、汉字起源等诸多方面。这些都是各国小学生都会感兴趣的,还可以通过美德教育,使学生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学生。

并且文化课文的介绍穿插在每一单元中,这就使得学生在每单元枯燥的文本学习之余,能享受文化知识带来的乐趣,拓宽眼界,一些文化介绍如能以视频等方式呈现,更能增强趣味性。

2、练习趣味性

每册的《华文》教材中包括五个综合练习,每册的练习题型有所不同,大致包括“注音、造句、仿写、按课文内容填空、近反义词、词语搭配、选择填空、改病句、排序、阅读”等多种方式,这些练习与课文内容及课堂所要教授的语言点有着紧密的联系。题型多样,富于变化,并且随着册别的提高,综合练习部分的题型也加大了难度,由对知识的直接考察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比较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练习内容的难度也在合理范围之内,既能让大多数学生取得好成绩,不挫伤学习的积极性,又能给汉语水平高的学生留出发挥的空间。

不过缺乏能让学生“动”起来的练习,不符合小学生爱动的特点,如果针对低年级学生增设一些“走迷宫练句型、掷骰子练习生词、图片连线”等练习游戏,可能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我们知道趣味性原则对于《华文》教材,乃至针对儿童的对外汉语教材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编写原则。那么教材内容通过形式表现出来,多样的形式又能对内容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所以《华文》教材趣味性的实现既要保证形式上的趣味性,也要十分重視内容上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刘颂浩.我们的汉语教材为什么缺乏趣味性.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

[3]席静前.对柬埔寨华文教育的几点思考.国际观察.2013.

猜你喜欢

华文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美剧翻译中的“神翻译”:准确性和趣味性的平衡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总目录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