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元素与小学数学教育的有机结合

2018-09-24秦四发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音乐元素小学数学教育结合

秦四发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抛弃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喜爱的音乐元素融入其中,让数学课堂“声”、“色”具备。音乐元素与数学教学相融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音乐氛围、引领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记忆的方式来促进二者的融合,以此来达到较好的数学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音乐元素;小学数学教育;结合

小学生很容易被某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而因此喜欢上这位教师所教授的学科[1]。比如,音乐教师婉转动听的歌曲和技艺超群的琴技,美术教师画出栩栩如生的画作,体育教师超炫的运动技能等都会吸引小学生的目光,而数学这门缺乏“声”、“色”的课堂就显得格外的黯淡无光。小学生会因为不断重复枯燥的数学内容而身心疲惫,无法对数学课堂投入足够的热情,而数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也自然变得刻板、严肃、严谨,对于思想发展不够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对这种沉闷的数学课堂无法产生任何的兴趣,显然会影响整个数学教学。将音乐元素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形成一种全新的、灵动的数学课堂,使数学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

一、利用动听的音乐来营造学习氛围

小学生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在数学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为了保证小学生数学课堂上的持续注意力,需要教师不断的通过一些手段来激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2]。在数学课堂上适时的引入贴合教学内容的音乐,来为学生数学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种音乐氛围下,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的集中,音乐元素与数学思维产生共鸣,可以消除学生数学课堂上的倦怠,有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在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首先展示了一张游乐园的图片,带领学生观察图片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旋转飞机一共四架,每架上面坐了两位小朋友,小火车上每个车厢都坐了两位小朋友,一共5节车厢。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有多少人乘坐旋转飞机,多少人乘坐小火车,并列出加法算式:2+2+2+2+2=5人,转换出乘法算式2×5=10人,熟知被乘数、乘数和积。

教师在讲解乘法算式之后,在古筝演奏的《广陵散》的配合下,带着无比崇敬的感情讲解九九乘法口诀的来历。同学们,乘法口诀是中国古代筹算中的基本运算规则,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的乘法口诀是自上而下背诵,即“九九八十一”到“一一如一”,与我们现在背诵的九九乘法口诀正好相反,古人将乘法口诀开始的两个字“九九”作为该口诀的名称,又称为九九表、九九歌、九因歌。

师: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有了九九口诀,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代书籍中就出现了“三七二十一”、“四九三十六”等句子,西方文明古国希腊和巴比伦虽然也有乘法表,但是要比我们的九九乘法表繁琐很多,就连英国也在2015年将乘法表引入,但由于语言变化导致九九乘法口诀变得很长,因此英国版将九九口诀改为了“12×12乘法表。”我们应该为古人的智慧感到自豪!

在音乐的配合下,教师富有感情的介绍九九口诀的来历能让学生内心深有感触,《广陵散》所创造的古代情境,学生仿佛置身其中,眼前不断的浮现出古人使用九九乘法口诀的场景。音乐元素在数学课堂上恰当的运用,营造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氛围,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二、利用激昂的音乐来引领学生探究

数学课堂注重启迪学生智慧,在数学课堂中融入音乐因素,有助于引领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入探究状态,音乐的情境创设对数学探究活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来激发其探究的热情。在教授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角的认识》一课中,为了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各种角的形象认识,选择以“红领巾”作为认识角的开端。在展示各种风车图片时,配以音乐“少先队之歌”,这首歌曲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在欢快的乐曲伴奏下,教师将红领巾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现在都已经加入了少先队,都是光荣的少先队员,那么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红领巾。

师:是的,红领巾就是国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染成的,那么来看这张红领巾的图片,请仔细观察这条红领巾是什么形状?

学生:三角形。

师:为什么叫三角形呢,因为三角形有三个角。那么我们看这个图形(正方形),正方形有几个角呢?

学生:四个角。

师:同学们,让我们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包含角呢:

此时将音乐转换成为“一闪一闪亮晶晶”,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下联想到天上的星星也是由多个角组成的,随之联想到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老师的三角板,学习用的书本等这些生活和学习用品中都充满了“角”。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从实物图片转变为头脑中的联想到之后的自主探究,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头脑一直在不断的思考,同伴之间也在不断的沟通和交流,此时音乐元素已经完美的融入到数学课堂中,完成了对数学自我探究的引导。

三、利用音樂律动来帮助学生记忆

数学知识是一个逐步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会接触许多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数学学习效果。小学低年级涉及到的乘法口诀、10以内加减、20以内加减、数学公式等都成为数学学习中需要记忆的重要内容。学生往往对于死记硬背这些数学知识较为抗拒,因此将音乐元素融入到基础数学知识中,帮助学生记忆数学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中涉及到的乘法口诀,成为学生记忆的重点内容,学生会因为反复的读写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导致的恶劣结果。教师让学生有节奏地诵读“乘法口诀歌”,让口诀朗朗上口,百读不厌。从而扎实牢记乘法口诀。再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时,我会将两个大数比大小的方法编成顺口溜:“”比大小,有诀窍。数位多的一定更大。数位一样多,就比最高位,高位大的数就大。高位一个样,就比下一位,下一位大的数就大。”将这首顺口溜配上适合孩子的节奏,学生会很快熟记于心。同时还可以把知识要点编成歌曲,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掌握抽象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本文尝试将音乐元素与数学教学内容相融合,将音乐作为数学课堂的辅助手段来使用,让数学课堂告别以往的枯燥、乏味,在音乐律动的衬托下更加灵动,充分利用音乐的精髓来创设氛围、引领学生探究、帮助记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音乐元素小学数学教育结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
竞争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