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史料实证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思考

2018-09-24倪桂芳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教学设计

倪桂芳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了高中历史的教学改革。基于史料实证素养下对史料进行区分明晰、鉴别求真以及客观引用已经成为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基于此本文针对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对史料实证素养下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实证素养;教学设计

何谓史料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历史教学环节,教师要根据历史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取较为恰当的史料,引导学生对所选的史料进行阅读理解和分析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研究方法,提升其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分析

新课标中提出高中历史的五大核心素养即: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唯物史观以及家国情怀。越来越多的高中历史教师开始实践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而其中的史料实证素养就是学生针对获取的史料进行客观的辨析,能够运用可信度高的史料对历史的真实情况进行重现的一种态度和方法。突出了史料在高中历史学习中的关键性作用,学生通过对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总结归纳出史料背后所蕴藏的客观规律。史料实证素养是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素养,其也是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史料实证素养对学生历史综合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本文将进行教学设计上的研究[1]。

二、基于史料实证素养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研究

(一)树立史料实证意识

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通过积极树立史料实证意识,引导学生借助史料来解决历史问题,从而促进其史料分析能力的不断提升。首先,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史料实证教育,随着高中历史的新课程改革,使教材中渗透了很多史料方面的教学元素。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史学素养,从而引导学生借助史料来论证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其次,高中历史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选取恰当的史料。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环节,做到充分挖掘史料,从而确保史料的真实性、典型性以及权威性,实现史论结合,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例如,在进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分封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较为典型的史料文本进行阅读和分析,从分封的目的、对象以及各诸侯天子间的关系等角度对材料信息进行综合的归纳,这不仅能够恢复历史的真实面貌,还能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借助史料实证方法,使学生养成求证的思维。

(二)丰富史料的表现形式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新鲜的、变化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综合运用各种最新的历史材料,丰富史料的表现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史料分析的兴趣。这需要教师对史料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完善,以便更好的輔助历史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教学时,有关抗日战争的史料可以说是相当丰富的,因此教师要去粗取精,从中获取最能反映历史实际和最新的历史材料。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抗日战争期间的真实照片、报纸、条约等文字信息;有关抗日的经典歌曲,如《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等;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抗日期间所使用过的武器装备;有关抗日题材的电影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史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其爱国情怀,还能有效引导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相关史料进行客观分析。通过这种丰富的史料表现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逐渐提升。

(三)开展有效的课堂提问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比较少。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史料进行正确的解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更加重视多元化的课堂提问,促进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双主教学,加强师生间的交流。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开展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因此要求在进行问题的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的梯度性、连接性,使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中逐渐培养其实证精神。例如,在进行“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如文艺复兴首发在意大利,那么意大利的首发条件有哪些呢?文艺复兴的概念是什么?复兴的是什么文艺?人文主义具体来讲是什么呢?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链,层层递进,帮助学生有效解读着这段历史,使其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断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四)提高学生史料搜集能力

高中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和创新性思维主要体现在其可以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其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尤其值得关注。因此在进行新课程历史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独立收集史料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逐渐提高其搜集史料的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对于搜集史料的辨别真伪能力和考证能力,使其养成历史思维。例如进行“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这一课的教学之前,教师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身边各种资源,搜集整理有关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学生通过大量的原始材料,能够概括叙述出孔子的生平大事和思想核心以及其教育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并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孔子及其思想进行正确且有建设性的评价。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学生的史料搜集能力,这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

综上所述,基于史料实证素养下进行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是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通过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庄瑞英.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05):166.

[2]何英.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4):74-75.

[3]苏平.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8(02):131.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教学设计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