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018-09-24张莉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小学数学

【摘 要】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使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怎样设计小学数学堂课的提问,以使所提问题合理、有趣味、有意义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抓住重点、难点提问

提问,不但要深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提问才会有据可循,才能抓住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弱点、疑点设问。每一问题都要问到点子上,要选准问题的切入点。另外,问题的设计不能过于繁琐,没有主次,要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否则不但抓不住重点,反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总之,课堂上如能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质疑、思考等一系列智能活动,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难易适度,问题具有层次性

古人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难者”。设计问题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对复杂问题化整为零,分散难点,逐步深入,各个击破。设计的每一个问题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当问题难度过大,跨度太宽,不能三言两语就解决时,学生就会茫然,有层次的提问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提问的层次要密集些,较为简单的知识层次跨度要大,以免浪费时间。所以提问要有详有略,层次井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以深化。

如用字母表示数这一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针对这一难点,我在教学时就从身边的问题出发,这样设计问题:1.你今年几岁了(指一位同学)?如果老师比你大20岁,老师今年多少岁?2.请同学们思考:当他1岁时,老师的年龄多少岁?当他5岁时,老师的年龄多少岁?3.总结规律:已知这个同学的年龄,只要用他的岁数加上20就是老师的年龄。4.如果这个同学的年龄是X歲,那么老师的年龄就表示为(20+X)岁。通过这样逐步提问,降低了思维的难度,使学生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灵活性和普遍性,自然接受了新知识,并养成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方法多样应灵活、化难为易、语言简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上应牢牢把握“化难为易、易中生趣、趣中生智”原则来提问,所提问题应“物有所值”, 充分体现问题的“导向”作用,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剔除“要不要、好不好”等无意义的提问,“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这个方法你是怎么得到的”都是启发思维的好方法。问题难易不同,目的不同,发问的方式也不同,力求灵活多样,化难为易、语言简洁,切要采取正问反问相结合,方式过于单调,千篇一律,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枯燥,进而反感,产生厌学情绪。

四、以人为本,营造平等和谐氛围

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体行为,而是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形式,老师一定要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只有在平等、鼓励、和谐的氛围中,才敢想、敢说,愿说,老师态度温和自然,不断的给予鼓励和肯定和引导,学生才乐于表现、敢于质疑,勇于发表不同见解。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问活动中来,主动质疑,课堂提问才是科学有效的。

五、充分思考,不走形式

课堂提问是思维的指挥棒,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充分的思考和交流表达。问题提出后、跳转不能太快,如果只是表面热热闹闹、此起彼伏走形式,学生没有充分思考和思维碰撞,直接影响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要使他们主动观察、合作探索,要用热情的微笑、耐心的等待、巧妙的指点、热烈的掌声,让学生们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六、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玩,又对新知充满了的特点好奇,课堂提问也要遵循儿童文化,要采用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和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这样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寻找答案例如在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时,这样提问“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狗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熊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谁先到达终点?当学生回答小猴先到达后,老师又问“为什么?”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到答案“因为圆的半径都相等,圆形车轮才能能平稳前行,而正方形、三角形都不能”。这样提问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形象直观,生动有趣、扣人心弦,极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七、面向全体,因材施问

课堂上教师常常存在“定势思维”,喜欢提问优秀的学生,“差生”常被遗忘在角落里,长此以往,可使他们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感,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所以提问要面向全体,除根据学生的反应确定人选外,还要分难度较轻的问题给相应程度的学生,因材施问。这样才可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创造学习的氛围,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准确而富有吸引力的数学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之弦,奏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壮阔的动人之曲!只有用心琢磨,精心设计,才能更好的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有效性。

作者简介:张莉,女,汉族,陕西商洛市人,大专,陕西省商洛市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有效性小学数学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