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应用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2018-09-24张囡囡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参与度短视频翻转课堂

张囡囡

【摘 要】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加灵活、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自学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当今备受教师欢迎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授课模式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不管是从学生学习互动方面,还是教学效率方面都有很大优势,能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数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于翻转课堂的应用,本文从课前制作短视频、课中学习活动安排与学习氛围营造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参与度;数学教学;翻转课堂;短视频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下教育随之出现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呈现了多样化的形式,许多一线高中数学教师也在积极探索着怎样在自己数学课堂上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来创新性地教学,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知识,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提出了把翻转课堂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中去的理念。可以说,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数学课堂的重大突破,不仅改变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授课模式,而且减缓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与压力,让学生争取在课堂有限时间里学会数学、理解数学并且学会应用数学,这对于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来说至关重要。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及特征

所谓翻转课堂,是指教师利用信息化网络技术将课堂内外的学习任务与时间进行了重新分配与组合,将“学与不学,学什么,怎么学”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来决定,也就是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本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关注程度,让学习学得更深入透彻,从另一方面讲,翻转课堂从本质上来说仍然属于面授方式的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最大不同之处,也是翻转课堂独有的特征在于教师提前将课堂授课内容以短视频的形式录制好,学生可以利用课下时间预习和自学,而课堂时间更多地是用来探究某些疑难问题,解答学生们的疑惑,这样可以节约许多的课堂授课时间,能够将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价值。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中,教师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如何丰富课堂探究活动,如何促进师生互动交流方面,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对提升教学质量有重大帮助。

二、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为翻转课堂奠定基础

充分地把信息化网络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打破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转而为学生先学、教师后教的教学形式。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需要花费课堂一半甚至更多的时间讲解新知识点,帮助学生去理解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就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时间比较少,不利于知识的内化吸收。如果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其中,这些工作完全可以由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学生先自学,增强对知识点的认知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第一步就是教师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软件录制了下节课教学短视频,学生可以通过短视频来完成下节课的导学环节,短视频的制作必须要简单易懂,简洁明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理清本节课教学思路,梳理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然后将这些要素都体现在短视频中。同时,视频内容上应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比如在人教A版必修5《正弦定理》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课前短视频的制作教师应当在其中体现出以下几个要素:(1)正弦定理内容;(2)证明办法;(3)解题中的基本运用与灵活运用。在视频中,还应包括教师的实证案例,即通过一道详细的问题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如在黄河两岸分别有A商场和B商场,此时要在黄河上建立一座桥,组成一个三角形ABC,此时施工人员需要丈量出AB之间的距离,请大家思考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工具得出AB间距离。这个视频案例可以用黄河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般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短视频的作用其实就是导入课堂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的去思考问题、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其主要考察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找到自己模糊的知识点,方便在课堂中的提问。

(二)有效拓展课堂活动内容,摆脱传统课堂的束缚

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大家一起学”,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互动地参与课堂内容活动。在数学课堂中,如果每位学生都能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积极参与讨论教师提出来的每个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形式肯定是高效的,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很高。由此可见,学生的参与比重是衡量课堂是否高效的关键。把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到教学中,理论知识的讲解已经通过短视频在课前完成,课堂中更多的时间是给学生和教师交流学习用的,这就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程度。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课堂中“假热闹”的现象,即虽然会有许多学生都在积极发表自己观点看法,但是班级中仍有一部分成绩偏低的学生无法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此时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些学生并给予帮助。

至于如何具体地拓展课堂活动内容,仍以人教A版必修5《正弦定理》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授课环节,教师组织了许多小组合作式的探究活动,来拓展和加深学生对正弦定理的理解与记忆。课堂探究活动围绕了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正弦定理可以普遍运用于所有三角形中吗?(2)如何严谨证明该项定理的正确性?(3)a/sinA=b/sinB=c/sinC,在這个算式中每个分数的比值代表什么几何意义?(4)a/sinA=b/sinB=c/sinC这个式子有哪些变式?以上四个问题难度由浅入深,在进入问题(3)讨论的时候,有的学生可能没有预习到外接圆法证明正弦定理,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做好准备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同时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提供机会。问题(4)提出后,教师可能会明显发现有些学生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节奏,教师尝试着参与个别小组的讨论,去引导能力较弱的学生思考,帮助他们融入到讨论中去,慢慢地跟上其他同学掌握该知识点的脚步。

(三)创造良好数学学习氛围,为翻转课堂提供条件

兴趣是学习的意识倾向,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目标中提到“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强调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习兴趣的目标。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在传统课堂授课模式中,学生一般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他们对于教师的讲解一般不会去自主思考进而缺乏能力去提出自己的疑惑。把翻转课堂模式应用到教学中,学生自己会自发地去探索新的知识点,这就更有利于他们勇敢提出内心对知识点的疑惑,进而提升学生数学自主探究能力。

翻转课堂引入中国不久,许多学生的探索意识、提问意识、合作意识都还比较薄弱,这就导致课堂开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难题,而这些都依赖教师积极主动地去引导课堂进度,引导学生的思维,多设计层次化的问题将学生带入到课堂之中,使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氛围。例如有的教师用短视频给学生介绍一道题目多解、数学历史人物或者关于数学发展史等,然后上课的前三分钟作为数学小讲堂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视频内容的认识,通过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自我解读和自我学习新方法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有的教师会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邀请每组派一名学生代表来总结本小组今天的学习成果,并且提出自己还存在的疑惑,看看其他小组是否能帮助解决,这就有效实现了知识共享的功效。

三、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方式上的应用,把信息化互联网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就课前如何设计制作教学短视频,课中如何丰富课堂活动内容与如何营造课堂良好学习氛围,展开对翻转课堂模式应用的研究探讨,旨在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全面、深入,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应用中的实践越来越多,该种教学方式所取得的成效会逐渐提升,翻转课堂会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数学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吴华,孙丽梅.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

[2]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

[3]唐晓勇.“翻转课堂”:数字技术引发的学习变革[J].中小学管理,2013.

猜你喜欢

参与度短视频翻转课堂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激活珠心算生命力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