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8-09-24吴俊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德育教育小学生

【摘 要】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推动了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化发展。德育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品德素质,提升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影响作用。近年来,在城乡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差距不断扩大,留守、半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等等环境下,不良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农村小学生不断增加。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与教育现状出发,对其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以期提升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质量与水平,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情感传递;五项德育;书香活动;感恩教育

在全面实施法制建设的环境下,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改革中的有效渗透,已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其可塑性決定了德育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性。因此,对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思考

(一)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道德观念、品质素养、思维形式养成的重要阶段。教育作为学生素养、品质、能力、思想、知识培养与提升的重要手段,在小学阶段把握学生特点,组织开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小学生道德品质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已成为农村教育教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建设和谐农村的重要手段。

(二)现状

由于受经济、交通、信息、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生的犯罪行为时有发生。随着近年来城乡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差距不断扩大,留守、半留守儿童数量的逐渐增多,致使部分农村小学生严重缺乏家庭教育,从而易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改善这一现象,加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已成为农村教育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与发展。

与此同时,由于教学资源、经济发展存在不均性,导致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专业教师缺乏,一位教师身兼数门课程教学,在增加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不利于德育教育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的有效渗透与优化发展。此外,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家长虽然认知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思想认知上多存在偏差,认为“成绩”、“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而对学生“全面发展”、“素质培养”缺乏认知与理解。部分家长由于自身知识的匮乏,对孩子的教育心有余而力不足等等,成为制约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优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实践

(一)重视不同学科教材的情感传递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符合三维目标要求,其中一个目标就是情感与态度的传递,以及价值观的传输,而不论是基础学科还是必需的学科,教材都会体现出人文情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重学生正面的引导,情感、态度的培养。另外,教育部最新统编的《道德与法治》、《语文》两门课程是我们开展德育教育很好的课堂教材,前者包含了不同的主题,比如国家主权意识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等;后者有不同类型的文章,包括《朱德的扁担》、《金色的鱼钩》等,教师在日常教育中,不应该只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应借助教材中内容,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让其从书本与生活中,发现代表美与丑的事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良好的品行。另在教学的同时,教师也要有目的引导学生深度分析教材,结合自身或教师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让自己具有内在美。

(二)以“五项德育”为主阵地,营造良好氛围

开展“五项德育”做为日常学校教育活动中的主要内容,贯穿以学校德育教育的始终,其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日常活动中,如何将“五项德育”真正开展好,起到触动和正面感化学生的效果,是落实“五项德育”的初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转变德育教育观念,不断提高积极性,主动参与到学校德育教育中,不断扩大知识面,特别是国学知识面,吸取中华千年文化精髓,故而灌输给予学生。同时精心组织德育活动,发现并利用身边大量素材,不断丰富德育活动形式,以提高教育效果,把“五项德育”落到实处。

(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广泛开展“书香读书”活动

农村小学生的活动空间有限,社会阅历不足,其主要通过读书和看电视等方式了解外面的世界,而读书也是德育教育的方式之一。所以,教师应引导和启发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阅读中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对正义与邪恶有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四)结合生活资源,充分开展感恩教育

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多是农民,每天有大量的体力劳动,生活水平低,这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内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引导学生说出父母生活的艰苦,班会上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家长,让其倾听孩子的感想。随后,教师也会进行班会主题的延伸,从感恩家长变为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班会后,学生内心会充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回到家后主动帮服务做家务,在父母生病需要照顾的时候,为父母端水拿药。一段时间后教师家访时,很多家长都表示孩子开始关心自己,在学习上也端正了自己的态度。

除上述几点外,教师可结合学生发展需要,将国学经典中华千年文化精髓形成校本课程;亦可以利用本土资源,优化德育教育。

三、结语

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对农村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当今全面推进法治建设,注重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明确认知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并在资源整合与学科融合下,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教育实践,已成为农村小学生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学生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

作者简介:吴俊(1986.1-),民族:汉,籍贯:云南禄丰,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侯瑞军.略论如何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3.

[2]张文忠,顾洪宇.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2016.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德育教育小学生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