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2018-09-24孙小雯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国学中华文学

孙小雯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最佳时期。儿童记忆力较强,即使这时他们还不完全理解,但这些经典积淀在脑海中,会让他们幼小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受到深刻的影响,成为一生开智、受益、励志成长的源泉。因此,让孩子们走近国学经典,用经典指导他们的的言行举止,必然可以伴随孩子的成长,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如诚信、自强、勤、孝悌等。教师不仅要教孩子知识,还应该教他们如何做处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及班主任,我利用自习及班队活动等时间,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取了《弟子规》《小儿语》《三字经》《论语》《朱子家训》等国学经典篇且,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序列的诵读。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的,重在“感悟”“熏陶”。要求学生朗朗上口,熟读成诵。

一、诵读中华传统文学经典,陶冶道德情操

中华民族是以崇尚道德著称的礼仪之帮,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诵读经典,有利于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养的良好习惯。孩子的生活品位和人生内涵会在更高的起点上迈步。

诵读《弟子规》“首孝悌”后,我班的孩子们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现在的孩子太多衣来张口,饭来伸手,很少会为别人着想,关心体谅父母及他人。诵读《三字经》“黄香温席”后,孩子们深有感触。许多孩子回家后主动关心父母、家人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校主动关心帮助同学,讲谦让……孩子们微妙的改变,让我和家长们倍感欣慰。

二、诵读中华传统文学经典,培养诵读能力

读书时,读出声音,读得抑扬顿挫,读出语调神情,比只用眼睛看所得的印象要深刻得多。国学经典中的篇目大多语言精练,朗朗上口。经常进行诵读经典的训练,会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增加识字量,提高记忆及朗读、背诵能力、培养语感、我抓住孩子爱表现的心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诵读、经典的比赛。孩子们跃跃欲试,积极参与。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还逐渐养成大声诵读的习惯。一年多的经典诵读活动,对我班孩子的朗读、背诵,良好习惯的形成及能力提高取到了极大的作用。

三、诵读中华传统文学经典,提高学习能力

中华传统文学内容丰富,是我国千百年灿烂文化之精华。通过诵读,能让孩子们感情圣贤文明,启迪心智,陶冶气质,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积累各方面丰富的知识及经验。对语文及其它学科的学习大有助益。

许多孩子诵读国学经典后,在发言和写作文时能引经据典。“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争两丑,一让两有”“步从容,立端正”……诸多经典的言辞已成为孩子们常用的语言和行为准则。诵读国学经典,让孩子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

四、诵读中华传统文学经典,深化爱国情感

中华传统文学经典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教育的最佳教材。通過诵读,了解五千年的璀璨文化,增进民族认同感和加强民族自豪感,得到一种民族情感的熏陶。

精忠报国的岳下,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慨。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国学经典,华夏的辉煌,激起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借此时机,我组织开展了“爱我中华”的活动,通过故事、诵读、表演等形式,深化了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文化积淀,孕育了中华民族诚信友爱,温文有礼的优雅人格。不仅是中华文化悠久的明证,也是中国人立身处世之本。国学里一些文化精髓,与现实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熏陶,是文明传承的好措施。

猜你喜欢

国学中华文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