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英语课堂交流意愿分析

2018-09-24陈亚莉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

陈亚莉

【摘 要】英语课堂交流意愿和口语密切相关,而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英语课堂交流意愿的分析发现,学生的交流意愿普遍偏低,且存在差异。对此,本文主要从学习者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动机及课堂焦虑感三个方面对原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交流意愿;学习动机;课堂焦虑

一、引言

Maclntyre.认为交流意愿是指学习者“在特定的某个时间和特定的某个人用二语进行话语交流。”基于此定义,Kang(2005)认为交流意愿是指“个人自愿积极地参与到某个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交流,而语境根据对话者,话题,及语境的不同有所差异。因此,交流意愿和口语密切相关。

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在加强语言基础知识技能训练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听说能力,尤其是口语,是高职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导致学生在英语课堂交流中产生自卑甚至抵触情绪,交流意愿逐渐丧失。笔者针对高职学生的英语课堂主动交流意愿较低的情况进行了分析。

二、交流意愿与师生互动

课堂交流意愿主要表现在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两个方面。学生不愿和老师进行交流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英语交际能力差。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口语差,无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二,课堂焦虑感。即,学生认为在和老师进行英语交流时会紧张焦虑,害怕出错,交流意愿大大降低;也就是说课堂焦虑感是阻碍他们英语交流的绊脚石。其他一些原因还包括缺少课堂氛围,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以及学生自信心不足等。

學生不愿意和其他同学进行英语交流,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英语基础差,口语差,这是交流意愿低的主要原因。第二,中文交流更方便。校园内缺少说英语的氛围,中文交流更方便快捷,便于理解。第三,面子观念,当代大学生面子观念较重,在同学之间用英语相互交流时,怕说错话被同学嘲笑而丢了颜面,不愿意用英语交流。综上,高职生的英语课堂交流意愿低主要表现在与老师、同学进行英语交流时。尤其是与老师进行沟通时,消极被动,缺乏交流的积极主动性。

三、交流意愿与学习动机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分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入型动机是指学习者希望能融入到第二语言的文化中,成为这个社会的一部分。具有融入型动机的学习者通常表现出对该种语言下的文化真诚的兴趣。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些工具型的目标如找工作而学习。融入型动机学习者是主动的学习,而工具型动机学习者则是被动的学习。具体来说,有些高职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因为真正喜欢这门语言,并希望通过英语学习了解英美文化,和外国人进行交流,即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多地是出于融入型动机。也有学生表明学习英语是为了工具型目标,如通过大学英语过级考试,找到一份好工作等。除此之外,还有看美剧,听英文歌,阅读原版书籍等。当然也有学生表示因为英语是大学必修课,所以不得不学习。

结合前面对高职学生交流意愿的分析可以看出,动机和交流意愿有一定的关联。融合型动机越强,交流意愿越高;反之,工具型动机越强,交流意愿越低。英语课堂交流意愿低,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学习动机是工具型,即学习英语是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是被动的学习过程,因而极大地阻挠了其英语课堂交流意愿。相反,如因融入型动机而学习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高,交流意愿也高。

四、交流意愿与课堂焦虑感

焦虑感和不安,挫败,忧虑及自我怀疑紧密相连。MacIntyre认为外语学习焦虑主要由三方面构成:一,交际恐惧,即学习者无能去充分表达他们的想法或观点;二,害怕负面的社会评价,这主要因为学习者想要给他人留下积极的社会印象;三,测试焦虑。前两方面因素是影响高职生英语课堂交流意愿的主要原因。

交际恐惧主要是由高职生英语水平有限造成。多数高职生因英语基础差,语法,词汇薄弱,导致英语交际能力较差,不能充分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其次,一些同学有较强面子观念,怕因说错英语而遭到同学或老师的取笑,羞于用英语交流。Peng(2007)认为面子观念主要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重礼仪,因而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为了保全面子,在交际场合,他们通常会采用回避政策或者保持沉默,这也是遵循儒家所提倡的行为准则如三思而行,沉默是金。因而高职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交流意愿不高也有可能是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五、结语

综上,英语课堂交流意愿除了受自身英语水平的局限,还跟学习动机,课堂焦虑感,面子观念,课堂氛围,教师的教学模式等多方面因素相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开展丰富课堂活动,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过渡;同时多给学生鼓励与支持,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并建立学生的自信心,以此来逐渐恢复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课堂交流意愿。

参考文献:

[1]MacIntyre, (1998).Conceptualiz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L2.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2:545-562.

[2]Kang, S. J.(2005). Dynamic emergence of situational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second language. System, 33: 277-292.

[3]Jian E. Peng.(2007).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the Chinese EFL classroom:a cultural perspective. London: Bloomsbury,pp 251-269.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
大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英语教学注入活力
非约束条件下成人在线学习动机量表编制
论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述评
学习动机及方法与学科成绩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