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时代点赞

2018-09-22丨王永生

遵义 2018年18期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丨王永生

改革开放四十年,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高校教师,又作为一个派驻到基层驻村的扶贫干部,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深刻地感受到了政策的好转、时代的变化,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体悟着国家富强昌盛的幸运。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万千。

我于1988年——改革开放10年后出生于河南省叶县,生长在豫西伏牛山下一个平凡的乡村,从记事开始,故乡和童年都是比较萧瑟昏暗的。

听父亲讲当年我家几辈贫农,可谓是根正苗红,革命后爷爷是村里的农会主席,新四军过来时闹得很红火,以至于父亲很早就参加合作社,后来当生产队长。可惜那个年代的贫困和灾荒并没有给这位老人一个欣慰的归宿,据说爷爷走的时候想吃一块萝卜,都没能如愿。爷爷走得早,我和母亲都没有见过。至于奶奶,听母亲讲是童养媳,一人拉扯我父辈四人,那时候大伯带着他的俩兄弟,去拉煤挣生活。姑姑换亲娶了伯母,爸爸放弃名额送叔叔去当兵,才娶到了婶婶。

这是上一辈的曲折坎坷,也是多数农民的缩影,那时候不但没有改革开放,广大人民群众还挣扎在没有解决温饱的生存线上,浮夸风、大跃进、“文革”、停课、饥荒等词汇,是父辈们的记忆和讲传的故事。

1978年,在我出生的十年前,党中央确定实施改革开放,建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探索和发展。但是改革真正的春风吹到乡村,还要一段时间。我就清晰地记得出生于1988年的我,一直到上小学前家里还没有用上电,一直到读初中,才买了一台二手的黑白电视机——当然,这与我幼年多灾多病,因病致贫有关。

一两岁开始我就因为肺病、脑炎等问题曾在省内外各大医院看病,最长的一次是住了三个月的医院,加上前后几年陆续的吃药打针,把家底花得一干二净,把父母榨得一穷二白。那时候没有医保,也没有各种救助,只好借钱借粮食,没有办法时就卖了房子,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后来姥姥把我接走寄养,才算勉强养活大了。

终于,身体好起来,回家上小学了,还记得村里到处都在抓计划生育,找不到人就拆房搬家具;还记得学校让回家动员父母交公粮,不然就不让读书……这都是改革开放二十年后,1998年前后的事情了。

慢慢地,市场经济开放了,各种工厂企业多了,农民外出打工方便了。小时候就记得父亲常年在市里一家水泥厂打工,因为腐蚀性强,手上全是牛皮癣,也正是因为父亲的苦力和付出,家里才有了电视机,才有了1997年在电视上看香港回归的记忆。那年读五年级,老师让写了作文“一国两制”、香港回归,似乎从那时起,一个小小的孩童才对国家和政策有了初步的认知。

后来就是迎接新千年,跨入新世纪。2001年,我要去县城读初中了,几多懵懂几多新奇。清晰的记得有次作文课,语文老师讲朱镕基总理关注教育的事情,说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云云。但是上学依然要交学费,吃饭依然要交粮食到食堂换取饭票。不像现在义务教育免费,而精准扶贫户一直到大学都有各种优惠措施。

影响国人尤其是农民记忆的是2006年我上高二时,胡锦涛总书记免除农业税,中国农民祖祖辈辈都要交公粮的时代彻底结束了!不仅如此,后来种地还发补贴。使人感受到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国力真的是强盛了,中央还连续下发一号文件关注“三农”问题,农民的获得感不断增强。

2008年,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发生了许多大事: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许多事情和背后的国家举动,都向世界彰显着中国的逐步强大和软硬实力。

这一年,我也进入了大学,走到外边的天地,以更客观和理性的知识与角度审视国家。我在大学入了党,当了学生干部,创办了校园文学刊物《风华》,出版了文集《同学少年》,假期里打工游走全国十多个省市,视野得到了开阔,心境得到了提升——因此,考入大学至今的十年,是中国深刻变革的十年,也是个人根本转折的十年,这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里程碑式标志,巧合的是这段历程正是2008至2018的十年。

大学毕业时,我一腔热血去了新疆和田,算是新疆最远的地方,从河南过去乘火车需要72小时,可谓是狂沙路万里,关山月朦胧。在那里适逢党的十八大召开,我们在校门口值班,聊天时热议十八大的一些新提法,老师们最感叹的是习总书记那句“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接地气的承诺。还有中央常委们第一次亲民的简历宣传,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们,无疑是一个欣喜的开始!

可惜,没有在新疆呆多久,因为气候和身体的原因,一年之后便离开了,开始北漂生涯。北京,是一个令人百感交集的都城,承载着中国人的各种情结,每天上演着不同的喜乐悲欢。我应聘了一份图书编辑工作,工作时间说是朝九晚五,但实际的上下班时间却是朝五晚九。在每天近三个小时的地铁上,在层层叠叠的天桥上,我看着像蚂蚁一样潮来汐往的人群,常常心生感叹,有多少人找到了梦想?每一粒种子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了吗?仰望天空,真的是雾霾蒙蒙,自己的人生走入了低谷。

学生参观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

就在那个迷茫的冬天,大街上的LED屏播放着习总书记上任以后的第一次元旦致辞,清新而又接地气的语言,深刻地打动了人心: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成功总是属于积极进取、不懈追求的人们。简单的话语从领袖嘴里说出来总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又充满力量。

后来回到河南老家,在培训机构工作之余,我又不断学习、不断寻找新的机会。机缘巧合,看到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的招考信息,翻阅遵义的资料,有句话最打动我“会议之都,转折之城”,我太需要转折了!在一个雨后清新湿润的早晨,我来到这片红色热土。专试结束后,马上去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去的路上,车过娄山关时,心中隐约升起一股豪迈,我可能要在这里了!

果不其然,不久后就接到了单位的录用通知,我苦苦追寻的事业和远方,在80多年前主席的大转折之地,都得到了解决。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我无处安放的青春也在这里得到教赎。

进入单位后,先后在党政办和宣传部从事文字材料工作,对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对改革开放有了更深切和系统的学习及体会,对全党全国全社会发生的变化感同身受,愈加相信和感恩这个时代。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遵义,先后去了花茂村和苟坝会议会址,2017年党支部学习时曾追随习总书记的脚步去走了一一趟,对那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寄语深有体会。于我而言,则是“贵州姑娘河南郎,他乡总要成故乡”,现在我已经结婚生子,扎根遵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回想三代人的人生轨迹和机遇:爷爷想吃一口萝卜而不得,父亲能够打工供养一个大学生,我又靠自己努力和各种考试,取得一份有价值的工作——这其中,必须要有富强的国家,要有稳定的大环境,要有公平的社会制度,公民才有获得感。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招,党的十九大总结得好,我们国家一步步的由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不断在改革上取得新进展,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激荡百年的民族复兴梦想一定会实现!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2018年的春天,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我又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来到正安县小雅镇桐子坪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从书香校园的教书先生到灰尘仆仆的基层工作者,从刚刚做父亲的小年轻到成为大小是个干部的“第一书记”,从上学时被扶贫到现在出来给别人扶贫……更是体会到党和国家2020年实现同步小康的庄严承诺,体会到习总书记“奋斗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的真理名言。

现在,精准扶贫进入了关键冲刺期,“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住房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四场硬仗开展如火如荼,“春风行动”,“夏秋攻势”,循环相继,改革开放四十年,民生工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群众所得到的红利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时代,真好!

站在桐子坪的山顶上,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脱贫攻坚工作,仿《山坡羊》小令一首: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桐子坪里盘山路。渺云雾,志踌躇。

脱贫攻坚正好处,但愿人间不再有苦。人,不辜负;心,不辜负。

猜你喜欢

改革开放
见证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感同身受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给煤炭高等教育带来了春天
“数”说煤炭工业改革开放四十年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