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水河,美酒的河,英雄的河

2018-09-22文丨陈兆平

遵义 2018年18期
关键词:太平镇娄山关渡赤水

文丨陈兆平

一进入四川古蔺县太平镇,赤水河便袒露出她的仙踪。面朝赤水河,身前是壁立千仞,身后是高山奇峰。

赤水河古称“鮿水”,她的源头在云南镇雄,又名“大涉水”、“安乐水”,唐代又叫“赤虺河”。“此水奔流似飞箭,缚筏乘桴下蜀甸”,两千多年前,楚国危亡时,庄峤率国人远走云贵高原,走过这汩汩淙淙的赤水河,成了史上第一个云南王。明代的成都人杨升庵被贬,也由川入滇,经由叙永县的摩尼镇至雪山关,路经赤水河时,他看见过乱石穿云、惊涛拍岸的画面。

裹挟着云贵高原瑰丽的色彩,赤水河汤汤流淌在深山巨谷中,端午后,重九前,河水赤红,其他时节便清冽透明。赤水河沿高山峡谷逶迤入川,在二郎滩渐渐缓了下来,河的两岸,一边是贵州仁怀的茅台镇,一边是四川古蔺的二郎镇;河的两岸,酒旗迎风,茅台与郎酒,名满天下。所以,赤水河又叫美酒河。

站在赤水河岸,两岸的迤逦风光尽收眼底,飘香的美酒也扑鼻而来,醉眼朦胧处,一段英雄岁月如河水般汹涌而来,来自一幅史诗般的画卷。

赤水河,被永远定格在历史的风云里——

1935年1月27日,寒风凛冽,中央纵队和红三军团抵达贵州土城镇,与尾追而来的川军两个旅在青杠坡一带遭遇。第二天拂晓,青杠坡战斗打响,川军遭受重创,红军也有不小伤亡,后来得知情报有误,红军迅速撤出战斗并连夜架设浮桥。第三天,红军渡过赤水河,迅速向四川叙永、古蔺进发,此为一渡赤水。2月9日,红军各部先后赶到扎西集结,“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整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2月18日至20日,红军在二郎滩、太平渡二渡赤水,向黔北的桐梓急进,并以一个团的兵力吸引追兵。当时,敌军企图围歼红军于娄山关。2月24日,红一军团先头部队攻占桐梓,敌军退守娄山关。后来的三天,经历几场激战,红军击溃进攻娄山关之敌,并占领遵义。3月16日,红军在茅台镇西渡赤水河,再入川南,这便是三渡赤水;21日晚至22日拂晓,红军在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东渡赤水河,此为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红军纵横驰骋在川、黔、滇边境,迂回穿插于数十万敌军重围之中,不断创造战机,有效歼灭敌人,从而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创造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

伫立在二郎镇的天宝洞,远看娄山关,近观赤水河。峡谷之间,赤水河缓缓流向太平镇,逶迤下泸州,随后浪花千叠,入合川,奔长江,东流大海不复返。

再次回到太平镇,要去看太平渡。

站在太平渡那座纪念碑前,目光止于碑顶。纪念碑碑身呈塔型,碑的基角为三角形,它指明了红军当年二、四渡赤水的方向。纪念碑的下边便是汤汤而流的赤水河,那一块偌大的老鹰石仍在河水里岿然不动,很多年前,因老鹰经常在这块巨石上栖息,当地人便叫它老鹰石。当年,红军渡赤水时,河的对面是一片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便于红军隐蔽作战,而纪念碑的这一侧则是一片竹林,红军战士就地取材,破竹结绳,一头拴在对面山上一颗大马杉树上,一头栓在老鹰石上,竹绳将四条小船紧紧相连,船与船之间架起梯子,将从当地百姓家征集而来的门板搭在梯子上,红军队伍就从上面渡过赤水。

当地还有传说,当年红军在搭建的浮桥上渡赤水时,毛泽东就把他的马拴在老鹰石上。当时,一代伟人一定轻抚过这河中巨石,并感谢它的庇护,让红军渡过天堑。我慢慢靠近老鹰石,抚摸着它坚硬的身躯,感受着它的坚毅。此时,它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个红军战士永远的雕像。河还是那条河,水已不是当年的水,站在老鹰石旁边,目光扫过河面直抵对面,仿佛看见了大队红军从河上匆匆而过,看见了当年的短兵相接,听见了太平阻击战的枪声和炮声。

炽热的阳光蒸烤着大地和河水,我身上的衣衫已经湿透,草香在河边弥漫,清爽的草香入鼻入肺。那就是1935年早春二月的草香吗?那是娄山关飘来的草香吗?我贪婪地呼吸着、冥想着,领略着那一年的落寞与激情。不知道纪念碑上飘飞的英魂是不是和我一样的感觉,今年的春天是经过那年的早春而来。恍惚间,我甚至感受到了当年的先烈们在赤水河上奔跑、倒下以及向上的力量。

赤水河流到太平镇,便与从古蔺河交汇。太平古镇依山势而建,鳞次栉比,青瓦木楼层叠错落,典型的清代民居,充满古朴的韵味。很早以来,太平镇就是川、黔商旅聚散之地。乾隆十年,赤水河航线开通。贵州缺盐,四川出井盐。川盐从赤水河入黔,一时间,赤水河水运好不热闹,太平镇也因此而兴盛。

近年来, 遵义市委、市政府加大生态治理的投入 ,如今赤水河水质常年优良。

红军四渡赤水,有两次是从太平镇的渡口过河,三次转战于此,留下700多件文物和许多传奇故事。于是,太平镇又多了一段金戈铁马的历史。

1934年腊月,红军队伍首次进驻太平镇,不明真相的群众纷纷逃离,留在镇上的人也对红军心存疑虑。红军开仓放粮,杀肥猪分给群众过年,“红军对太平镇人有恩,他们开仓发盐分粮,让穷人直起了腰。”听说红军对穷人特别亲,逃离的群众纷纷返回镇上,打开家门迎接红军。红军过赤水河时,他们自愿拆下自家的门板和楼梯在河中搭建浮桥。

当年,红军四渡赤水历时72天,在古蔺县境内就转战54天,当地老百姓打心眼里拥护这支英雄的队伍,先后有800多名古蔺青壮年参加了红军。

如今的太平镇留下了历史的烟云,成为一个旅游小镇。走在小镇的石板路上,最喜那吊脚楼,它的正屋建在地上,厢房一边靠在实地上与正屋相连,三边悬空,仅靠柱子支撑。红军总司令部旧址内的吊脚楼就是杰出代表。走在长征街,还能看见红军当年写的标语。偌大的小镇,红军遗址多达八十七处。街道两旁的老房子门楣上大都挂上了“红军住址遗址”标志。住在街上的大人和小孩,都能讲出几个有关红军当年的故事。

90岁的车盛寅白发鹤颜,精神矍铄。红军进入太平镇那一年,他才9岁。他回忆说,红军到了太平镇,挨家挨户敲门,“老乡们不要害怕,红军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的队伍。”车盛寅的父亲将信将疑打开了门,看见红军战士整齐地坐在门前的地上,时值寒冬腊月,红军将士们衣衫单薄……

车盛寅还记得,有两个红军战士到他家买了两个烧饼,用的是苏维埃纸币,并叫他的父亲赶快到镇上的红军银行去兑换成银币。父亲半信半疑,让车盛寅去兑换,并很快将银币兑了回来。父亲很感动,对车盛寅说,“要是川军的队伍来买饼子,不光不给钱,如果讨要饼子钱,还会挨打。”

四渡赤水后,红军巧渡金沙江,越五岭,跨乌蒙,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最后到达陕北吴起镇,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后来,红军的队伍走了,车盛寅渐渐长大了,他成了一名地下党员。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参与建设了古蔺县的多座电站。1986年,车盛寅正式离休,却总想找点事情做。于是,他腾出一间临街的屋子,开展“红军故事天天讲”活动,不仅要给游人讲故事,还免费为听众准备了盖碗茶,殊不知,这一讲就是整整30多年。

赤水河仍然在流淌,流过太平渡,流过二郎渡,流进永恒的历史画卷中。

一幅苍茫、恢弘的历史画卷矗立在中国大地,茫茫的画卷,茫茫的中国啊,茫茫的长江与黄河。永恒的、立体的、壁画般的画卷,一直在你的眸子里,一直在我的眸子里,熠熠生辉。在这幅画卷里,太平镇是不朽的小镇。见证过当年红军渡赤水的黄桷树,依然苍翠挺拔。六月的阳光下,一缕缕淡淡的水雾从赤水河岸边的草丛、树枝间浅浅蒸腾,有鸟群在不经意间从眼前掠过,飞向远方。面向赤水,我回想起河岸边的旧时战场,战场附近的太平镇,太平镇上那精巧的吊脚楼,适合住进一个热爱河流的人,一个热爱文字的人,更要紧的是,楼上还要有四川的腊肉和花生米,还得有半瓶茅台酒或者郎酒。

猜你喜欢

太平镇娄山关渡赤水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娄山关》
湛江太平镇引进金融活水浇灌“三农”
娄山关花海
创新体制机制 增强内生动力加快打造新生小城市
中部地区特色小镇要素分析
解说娄山关
四川最早的乡土文学
忆秦娥 ·娄山关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通信保障
对四渡赤水前后红军军事转折问题的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