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销农产品 助推产业扶贫

2018-09-22文丨

遵义 2018年18期
关键词:商务局专班遵义市

文丨 全媒体记者 陈 涛

新蒲新区新舟镇群乐村胡柚、纽荷尔种植基地(胡志刚/摄)

自“黔货出山” “泉涌行动”开展以来,遵义市以推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东西部扶贫协作为契机,拓展流通渠道为抓手,统筹市内市外两个市场,坚持市县联动共同推进农产品促销工作,助力脱贫攻坚。

搭建流通渠道

2017年初,根据市政府安排,市商务局牵头成立了遵义市“黔货出山”农产品促销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农委、市教育局、市工商局、市供销社、市质监局、市卫计委执法督查支队、市道路运输局、市食药监局、市扶贫办为成员单位。

“根据省委、省政府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要求,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市人民政府进一步强化了农产品促销工作的组织领导,于2018年4月成立了以副市长为指挥长的遵义市农产品促销工作专班,在市商务局设立促销专班办公室,各县(市、区)也陆续成立了农产品促销工作专班。”市商务局农产品促销工作专班负责人袁安堂介绍。

两年来,在推动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方面,遵义市商务局依托农商联动示范县项目(1500万元),重点推进播州区、桐梓县、湄潭县完善冷链、信息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完善农产品流通配送体系建设。

依托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创建资金(8000万元),重点支持黔北物流新城、虾子辣椒城、湄潭茶城、贵州弘泰源商贸公司等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升级改造物流设施,完善城乡配送网络。

依托遵铁集团公司和贵州供销集团公司,推进全市城乡集配体系建设。目前,已规划了12个集配中心,其中,赤水、湄潭、绥阳、凤冈等集配中心项目进入省重点调度项目库,有望今年内建成投用。

投入120万元在中心城区新建了“黔货出山•遵义直营店”6个,要求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新建1—2个直营店。同时,投入25万元在全市25个大中型超市门店设立了遵义绿色农产品销售专区。

2018年下半年,再投入260万资金,在中心城区改建1个公益性本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惠民生鲜超市30家。

针对农产品流通冷链物流设施短板,遵义市制定了《遵义市加快发展冷链物流助推产业扶贫三年攻坚实施方案》,在争取省级扶贫产业子基金的基础上,市商务局整合物流标准化试点、国家级、省级电商示范县等约3.2亿元项目资金全力推动冷链设施建设。

截至目前,全市冷库容量从2016年底14.68万m³增长达到48.06万m³,冷藏车由26辆增加到84辆。2018年8月份,为解决产地型冷库短板问题,组织11个县(市、区)开展了第二批农商互联示范县项目申报工作,预计可再争取省级商务内贸发展资金约1.2亿元投入全市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

为了推动农产品上行,市商务局着力推动电商扶贫行动。截至6月底,全市开设第三方网络店铺达到9441个,企业自建平台194个,快递物流站点1701个,电商服务中心1282个,累计培训人员达51014人。

“初步统计,今年1—6月,全市农产品(含深加工品)网络销售额约7.5亿元。”袁安堂说道,全市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与淘宝、京东、天猫等大型电商平台广泛合作,依托本地80多家重点电商平台大力推进3000多个特色农产品单品线上销售。

袁安堂告诉记者:“为加强遵义农特产品品牌宣传,专班办公室重点对全市地标产品、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等168个重点产品进行收集,编写了《遵义市实施产业扶贫行动绿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推介指南》,并利用重庆•西部农产品交易会、侨交会等国际国内重要展会向国内外采购商进行广泛宣传。”

通过积极申报,目前全市农产品生产企业有中华老字号5家、贵州老字号8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0个,农产品驰名商标17个,贵州名牌产品69个,贵州省著名商标162个,无公害认证产品134个,绿色认证产品383个,有机认证产品60个。全市农产品基地无公害认证面积达617万亩,绿色认证面积21万亩,有机认证面积57万亩。

除了搭建好平台,遵义市还高度重视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在北京、上海举办了“2017黔货出山—遵义绿色农产品北京(上海)行展示展销会”,在市内举办了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中国•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等系列展示展销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广州国际食品食材博览会、北京国际茶叶展、深圳茶博会、重庆•西部农产品交易会、成都糖酒会等国际国内重要展会。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组织和参加重大展示推荐活动44次,现场销售21239万元,现场签约329项,金额约9.26亿元,达成意向销售合作1125项,有力宣传推介了遵义市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产品。

着力市场拓展

如何让农产品更好地走出去,一直是遵义市着力解决的问题。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全市以对内、对外两大市场为抓手,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的步伐。

对内,全市以学校、批发市场、超市等为重点,广泛开展农校对接、农批对接、农超对接活动,有力促进了农产品市内销售。2017年初以来,通过黔北果蔬、金土地、新雪域三大批发市场销售本地生鲜农产品约38.9万吨;全市22家“黔货出山•遵义直营店”及25个大中型超市销售专区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1.3亿元。

对外,袁安堂特别提到“遵品入沪”是一大工作重点。他回忆这两年来的工作,“我们市农产品促销专班同上海商务扶贫联盟签订了‘遵品入沪’合作协议,建立了两地‘遵品入沪’市级层面运行、统筹和推进的联合工作机制。同时,全面落实了9个贫困县经营主体与上海西郊国际、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合作签约,完成了9个贫困县作为沪遵农产品产销对接基地的挂牌,健全了县级层面主体与上海市场主体的产销对接机制。通过试点探索,开辟了上海高校市场,道真密本南瓜、桐梓方竹笋、习水黔北麻羊、务川白山羊、赤水晒醋、竹乡鸡、湄潭翠芽、遵义红、凤冈锌硒茶、余庆苦丁茶等一批在上海市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上海市场关于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和组织化先进经验反馈到遵义生产端,为全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与此同时,全市积极开拓重庆、四川、贵阳、北京等重点目标市场。

在重庆市场方面,2018年初市商务局组织了13家企业赴重庆开展专题产销对接,其中道真与重庆永辉超市达成2000万元生鲜蔬菜销售订单;与西南餐饮食材供应链联盟搭建对接渠道,推荐32家重点农产品生产企业与其开展产销对接。遵铁投公司重庆出省通道重庆九龙坡区上海城贵州绿色农产品店于4月底正式开业,经营主体桐梓县桐货出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重庆设立了22个黔北竹乡鸡专卖店,每月可销售鸡3万只、鸭3万只、鹅5000只……

在四川市场方面,通过赴成都与42家重点企业及采购商进行产销对接,新蒲新区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与四川盈创未来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佳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5600万元销售协议等等。

在贵阳市场方面,市商务局组织各县(市、区)推荐26款特色农产品与沃尔玛超市开展农超对接合作,正安县就通过河口农商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渠道销售生鲜农产品600余吨;目前河口农商互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联系6.246亿元(42.65万吨)订单,全市各级促销专班正在联系企业认购。

在北京市场方面,市商务局通过组织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贵州山珍宝绿色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11户企业赴北京,与北京的中粮集团、华润集团、地利集团、永辉超市等25家大型采购商进行现场洽谈对接,北京分销中心已联系秀珍菇、杏鲍菇、灯笼椒(干)等产品订单2644吨。

如今,遵义的农产品已经端上国内多地群众餐桌,这为全市农业增收、农民致富开辟了新天地,也是全市加强农产品促销、助推产业扶贫带来的可喜成果。

猜你喜欢

商务局专班遵义市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交通运输部成立船员换班工作专班
工作专班泛滥成基层新负担
市区联动,打造丝绸产业新窗口
工作专班何以成为基层新负担?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中国少年先锋队遵义市第一次代表大会闭幕
陕西:成立“工作专班”守护脱贫攻坚“安全线”
温州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司和运行处处长孔令文发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