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α-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效果

2018-09-22周秀琴杨朝艳艾莉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7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干扰素传染性

周秀琴 杨朝艳 艾莉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EB病毒所导致的一种急性或者亚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可累及青少年或者儿童,临床症状主要为: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以及咽峡炎和不规则发热,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病程较长。临床上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一般抗病毒药物以及抗生素无效[1-4]。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更昔洛韦与α-干扰素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并确诊的6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60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患者,研究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10岁,平均年龄(2.2±3.2)岁,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2.5±3.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且入组病例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 肝肾功能不全者;意识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全者;极度不配合以及中途退出者;因药物而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无法耐受者。

表1 两组患者退热时间、肝脾肿大恢复时间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对比 ( ±s,d)

表1 两组患者退热时间、肝脾肿大恢复时间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对比 ( ±s,d)

组别 退热时间 肝脾肿大恢复时间 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研究组(n=30) 3.14±1.63 5.82±1.32 5.12±1.41对照组(n=30) 5.27±2.02 7.82±1.92 7.27±1.86 t值 10.174 11.468 10.426 P值 <0.05 <0.05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静脉滴注,按体质量一次给予5 mg/kg,1日1次,每次静滴1小时以上,连续治疗1周。研究组采用α-干扰素进行治疗,每次30~50 g皮下或肌内注射,隔日1次,持续治疗1周。

1.3 评价标准[6]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退热时间、肝脾肿大恢复时间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资料采用SPSS 18.0系统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退热时间(3.14±1.63)d、肝脾肿大恢复时间(5.82±1.32)d、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5.12±1.41)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综合征,由Epstein Barr等首次提取分离自淋巴瘤组织,因其类似于疱疹病毒颗粒,故命名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7-8]。其以咽炎、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增多、轻度一过性肝炎为主要临床表现[9-10]。其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预后较为良好,但是严重者可并发严重神经系统损伤等疾病,严重者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11-12]。α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以及进行免疫调节的作用,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强化对于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杀伤,同时可加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以及细胞毒活性[13]。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使用α-干扰素进行了治疗,观察临床效果。

本次研究数据表明,研究组患者的退热时间(3.14±1.63)d,少于对照组(5.27±2.02)d,肝脾肿大恢复时间(5.82±1.32)d,少于对照组(7.82±1.92)d,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5.12±1.41)d,少于对照组(7.27±1.86)d,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采用α-干扰素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退热时间、肝脾肿大恢复时间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干扰素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应用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