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临床疗效

2018-09-22朱礼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7期
关键词:失血性骨盆休克

朱礼明

骨盆骨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性外伤疾病[1-2]。临床中主要采用液体复苏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抢救,但对于不同的液体复苏方式尚存在争议[3-5]。基于此,为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我院以130例患者为例展开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这一阶段我院收治的130例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65例。研究组男35例,女30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为(35.16±10.39)岁;重度休克15例,中度休克23例,轻度休克27例。对照组男37例,女28例;年龄22~62岁,平均年龄为(35.76±10.98)岁;重度休克16例,中度休克24例,轻度休克25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迅速行开放气道,1 min内完成对血压、脉搏、肝肾功能、心电、血样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同时建立2条静脉通道进行快速补液。对照组进行常规液体复苏抢救,主要方法为:及时、足量、快速、早期补液,维持收缩压于90 mmHg的范围;研究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进行抢救,早期输入7.5%250 ml的氯化钠溶液(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于20 min后再次输入,总输入量需小于350 ml),其余补液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当患者收缩压维持于50~70 mmHg时将补液速度减慢,并对补液量进行有效控制。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损伤程度[采用损伤程度量表(ISS)[6]进行评分]、复苏时间、输液量;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血乳酸;同时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例和百分率[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用t检验,若P<0.05,则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ISS评分(分) 复苏时间(h) 输液量(ml)复苏前 复苏后研究组(n=65) 32.41±8.32 13.33±3.22a 1.20±0.41a 2 197±282a对照组(n=65) 32.56±8.23 23.45±5.26 3.45±1.04 2 958±543

表2 两组实验室各项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实验室各项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血乳酸(mmol/L) HCT(%) PT(s) PLT(×109/L)研究组(n=65) 2.11±0.32a 0.52±0.33a 10.21±1.42a 136.33±3.25a对照组(n=65) 3.56±1.65 0.23±0.16 16.45±2.06 103.46±1.24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ISS评分、复苏时间、输液量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实验室各项指标比较

研究组HCT、PT、PLT、血乳酸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抢救成功率、MODS、ARDS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

研究组抢救成功64例(98.46%)、发生MODS 6例(9.23%)、发生ARDS 5例(7.69%)、病死1例(1.54%);对照组分别为47例(72.31%)、24例(36.92%)、26例(40.00%)、18例(27.69%)。研究组MODS、ARDS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骨盆骨折主要与跌倒、高能损伤、暴力撞击等原因有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翻身困难、局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脉搏加快等,且存在较多的骨折并发症状,如膀胱、尿道、神经、直肠损伤或创伤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造成死亡[5-6]。相关研究表明[7-8],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式对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可以减少死亡率,加快复苏,提升抢救成功率,临床疗效确切。

本研究结果显示:复苏后,研究组的ISS评分、复苏时间、输液量、HCT、PT、PLT、血乳酸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MODS率、ARDS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式应用于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中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分析其原因: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处理是临床急救科长时间以来重点研究的课题[9]。维持机体血液的正常灌注,纠正血容量,缓解脑组织的缺氧、缺血状态,防止休克进一步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实施液体复苏的主要目的[10]。相关研究表明[11],常规液体复苏方式通过早期进行足量、迅速地补液处理便可实现抢救的作用;同时亦有研究表明,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抢救有利于加快患者复苏,提升抢救成功率。有学者通过对动物进行实验后指出[12-13],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活动性出血早期实施快速补液的过程中有可能使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使血管口压力差和主动脉提升,增加出血量,进而提高治疗风险。因此,对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式进行抢救效果更佳,有利于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抢救成功率。

综上所述,在骨盆骨折伴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抢救中有效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失血性骨盆休克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甘肃当归对失血性血虚小鼠外周血常规及肝、脾、胸腺指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