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对比研究

2018-09-22王辉张延松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7期
关键词:术式腰椎间盘脊柱

王辉 张延松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手段众多;以往传统手术采用后路开放性手术,治疗局限性较大;而近年来随着技术操作熟练度提高和手术器械更新,微创脊柱外科方案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认可,而作为其中经典术式,经皮椎间孔镜术式亦在我国开始得到普及,并取得令人满意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00例,分组后分别采用开放术式与经皮椎间孔镜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探讨开放术式与经皮椎间孔镜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差异,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00例,根据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经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同时排除其他骨性病变、合并严重钙化、其他原因导致腰腿疼痛及既往腰椎手术史者。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变节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术式治疗,操作参考相关文献[1];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式治疗,即局麻下采用Joimax椎间孔镜完成操作;首先X线辅助下确认病变椎间盘及间隙,在椎间盘水平线上2~3 cm及脊柱后正中线旁10~12 cm进针,穿刺针与躯干矢状面间呈10°~20°角并继续刺入病变间隙纤维环处;向椎间盘中心注射碘海醇+亚甲蓝混合液(9∶1),确认病变椎间盘位置后置入导丝及套管,达纤维环2~3 mm;再插入椎间孔镜以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切除退变髓核组织及神经根周围蓝染组织,最后止血并行切口无菌包扎[2]。

1.3 观察指标

(1)术中术后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2)术后疼痛程度评价采用VAS法[3];(3)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效果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4]。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选择SPSS 22.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经皮椎间孔镜术式是脊柱外科常用微创手术方案之一,其用于腰椎间盘退出症治疗通过建立微创工作通道直达病变椎间盘位置,在摘除髓核同时可对退变椎管内突出组织进行彻底切除,神经根减压效果令人满意[5-6];同时其术中仅需少量或无需咬除脊柱骨质,对于周围组织损伤较小,更有助于维持脊柱完整性,避免椎体稳定性破坏导致多种并发症出现[7]。而传统开放手术因需对部分椎板及韧带进行切除,术后脊柱稳定性明显降低,且极易因手术创伤导致长期腰痛形成[8-9]。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证实经皮椎间孔镜术式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有助于减少手术出血、加快术后康复进程,但可能增加操作难度;而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则表明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相近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相较于开放术式,经皮椎间孔镜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明显降低医源性创伤,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减轻疼痛水平,但可能增加操作用时;而两种术式在改善肢体活动功能方面效果接近。

猜你喜欢

术式腰椎间盘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