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护理对减少儿童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

2018-09-22张莉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7期
关键词:外科手术延续性家属

张莉香

手术部位感染为外科手术患者最主要并发症之一[1]。儿童因身体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下,发生术后创口感染概率较高,若未及时处理,对患儿后期生长发育及生活品质造成影响。延续性护理秉承“以患儿为核心”的服务原则,帮助患儿及家属提升自我护理水平,其是以循证为指导内容的护理方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2]。延续性护理在诸多领域中均体现出了自身优势,但在预防儿童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影响尚无研究。所以,本文以我院100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开展院内延续性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患者知情并自愿参加,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男患儿68例,女患儿32例,年龄0~6岁,平均年龄(3.14±1.16)岁。其中,疝气修补术22例,包皮切除术15例,阑尾切除术36例,尿道瘘修补术10例,膈肌修补术13例,隐睾下降固定术4例。

排除对象:自身免疫系统病变者、恶性血液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传染病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1.2 方法

1.2.1 手术部位感染检测 开展检测工作之前,应获取患儿配合,对患儿家属说明监测意义和方式。积极掌握手术位置感染样本方式和外科手术部位定义,院方应定期对护理人员开展培训教育。分布人员职务:患者出院后0.5~1个月开展电话随访,对每位患者开展医院感染调查。监控者应当全面了解患者手术实施情况。巡视手术者:对手术者开展巡视工作,了解患者手术实施情况,并与医生约定好换药时间。创建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表:其中包含患儿手术编号,一般资料。记录手术情况:包含手术种类,手术者姓名,麻醉进行方式,使用内镜情况,植入物情况,围手术期内用药情况。记录感染情况:包含标本名称、病原体种类、感染位置、检测方式、药敏实验、标本送检日期等。

1.2.2 术前护理 结合患者具体手术类型,对患者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详细为:(1)对于低蛋白以及贫血患者,术前开展支持疗法,全面保护、科学使用静脉。对于存在体重急速下降者,可开展肠外营养支持。(2)术前电解质紊乱者,应事先补液2~3 d。碱中毒者静滴浓度为2%的氯化铵溶液。倘若患者发生脱水、尿比重上升以及低血压时,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当患者皮肤黏膜正常,尿量在1 ml/kg以上,哭声响亮,生化指标正常后,方可进行手术。(3)对患儿留置胃管,同时抽吸其胃部内容物。手术前4 h禁水禁食。(4)护士记录好患者24 h出入量。使用口周垫接住患儿呕吐物。强化皮肤护理,以免呕吐物、分泌物浸染颈部。全面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和胃肠减压水平,第一时间清洁呕吐物,并为患者更换新的衣物。

1.2.3 术后延续护理 护士为患者家属介绍与疾病相关的知识以及手术方法,使用此法提升其对患儿治疗信心,仔细倾听患者家属提出的各项问题,介绍麻醉方式和手术效果。告知家属配合护理、喂养方式和术后基本护理的要点。以便开展院内延续性护理工作[2]。(1)体位情况:患儿完成手术后,家长帮助护士将其头部固定在一侧,去枕平卧,预防呕吐、分泌物呛入气管,确保呼吸道畅通,强化巡视力度,常规吸氧,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舌后坠、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2)饮食干预:术后患儿禁食6~12 h,次日清晨,家属可喂养患儿,3~4 h喂奶1次。首先使用容量为15 ml的糖水喂食,倘若手术后患儿依旧存在呕吐现象,家长可使用少量多次喂养法完成喂奶,积极控制患儿饮食。部分患儿在术后可能出现程度不一的非喷射性呕吐,时间一般在手术后3~4 d。主要原因为术前胃部炎症、黏膜水肿以及放射性因素导致。持续时长通常在7 d内。呕吐频次和具体量会逐步减轻消失。基于此,护士应当对患儿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在期间内做好营养摄入。避免发生误吸、呕吐,在喂食小儿时应小心谨慎。(3)护士详细记录引流液颜色以及性质、具体量。确保胃肠减压通畅。同时告知患儿家属判断引流液异常的方式,如发生不良现象,应第一时间上报护士和医生。(4)预防感染:家属陪护人员固定,进出病房消毒。减少其他人员探望次数。保持室内温度适合,每天通风换气2次以上。强化营养,提升患儿抵御疾病能力。使用紫外线照射灯在室内消毒。如有必要,对患儿静脉输注白蛋白以及血浆。全面预防交叉感染。护士在对患儿开展各类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无菌原则,积极观察手术切口情况,确保敷料无菌,卫生。结合医嘱,使用抗生药物预防感染,确保患儿得到优质服务。伤口换药工作应由专门医生负责,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解决,方便医生和护士了解患儿病情。

1.3 观察指标和诊断标准

本实验使用原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将手术感染分为3个类别,从轻到重分别为:浅表性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以及器官腔隙感染;分析患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儿护理满意度情况加以调查。详细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项。总满意率=(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0%。

表1 患儿感染类型相关性分析

表2 患儿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 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Spearman’s法进行,分析患儿创口感染影响因素,当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感染类型相关性分析

经Spearman’s分析可知,引起患儿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切口类型(P=0.000),手术种类(P=0.000)以及术中出血量(P=0.000)。感染与手术时长无相关性(P=0.636),见表1。

2.2 患儿家属满意度

护理后开展护理满意度调查,患儿家属对于延续性护理总满意度为96.00%,见表2。

3 讨论

外科手术感染为术后常见并发症,其主要指的是在围手术期/术后修养过程中出现的感染情况。与其他年龄段患者相比,儿童患者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发生外科手术创口感染的概率高,临床处理相对棘手[3-5]。

和以往相比,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各类检验设备的精准性也有所提升,儿童术后创口感染检出率也不断上升。当前,儿童患者手术感染的安全护理成为了人们的关注焦点,使用行之有效的护理方式[6-7],对于促进疾病转归,改善患儿治疗结局来讲,均有一定现实意义。延续性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其为住院护理的有效延伸,通常进行地点为患儿家中。因本实验患者年龄和研究内容的特殊性,故将地点改变为院内病房[8-9]。

使用延续护理法,能够令处于恢复期的患者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减少因病情恶化出现再住院的情况,增加卫生服务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儿童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引致原因有很多,对于进行手术的儿童患者,术前开展感染监控以及优质护理,术后进行延续性护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术创口感染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有助于促进疾病转归。

猜你喜欢

外科手术延续性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自行设计的可调式抬手架在手外科手术消毒中的应用效果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护理干预对骨外科手术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
骨外科手术中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研究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