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性主义电影的自我救赎

2018-09-21宋德辉

戏剧之家 2018年19期
关键词:女权平等自由

宋德辉

【摘 要】女性主义电影的出现也是女性权利的表现和象征。是女性性格和形象的强调和张扬。在这些电影中女性不再是承担电影中被看和被满足的附属品,而是作为一个与男性平等的生命个体并且以人的权利存在的群体形象,女性主义电影也是向男权社会发起反抗的人权追求。

【关键词】女权;自由;平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9-0118-01

一、阳具崇拜

在电影中,电影化的定性反映着社会中定型化的态度。无论是最具代表性的美国西部片还是走在科技尖峰的科幻片,这些电影多数都以牺牲女性形象为前提来获得叫座的票房。至高无上的英雄主义以心系世界的胸怀来维护“妇女是低劣的”这一弥天大谎。即使是葛丽泰·嘉宝和玛丽莲·梦露这样生产于明星制度光环下的女性形象也逃脱不了好莱坞根本体制下对女性形象赋予色情消费的命运。

电影《七年之痒》中梦露用双手遮挡飞舞的裙摆这一形象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图征,并被复制了千万回。而且也很好地激发了观众窥探心理作用下对肉欲的追求。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最强调的是性的作用,尤其是男性性根的作用。其“俄狄浦斯情节”[1]最能说明这一点。同样在拉康的符号理论中,阳具[2]也是最为重要的能指。他认为,阳具能指示一切表象,观念及象征的前提[3]。这就说明了阳具本身具有产生欲望的无穷力量,它也是形成自我的最具生产性,最贪婪和最活跃的能动力量。

二、反统挑战

在拉康看来,眼睛关注的是符号系统的秩序,而凝视追求的是一种自恋式的幻想。[4]拉康在镜像理论中阐释了人具有自恋心理。这就说明了人不但对自己有迷恋,而且对构成主体凝视的欲望对象也会产生迷恋。在电影中,女性就成为了这种被凝视的对象,她不但使观看影片的观众产生迷恋而且使电影故事文本中的人物产生迷恋。

从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中,许多优美地女性形象都是阳具的代替物,她们的作用是激发和满足男性观众的窥淫癖和恋物癖的需要,而且观众的角度跟电影“缝合”[5]在一起。这大抵是一种被男性统治的观影世界和意识形态。但是,到了六七十年代对于后结构女性主义的理解,首先要从男性与女性的性差别来看,男性与女性在器官上的差异使男性和女性都不是完整的。女性会有“阴茎羡慕情节”,男性会有“阉割焦虑情节”。[6]拉康说人不必根据自身的性别特征来确定人的实际性別。正如在“黑色电影”中,为了给观众提供幻想的空间。女性扮演的主动角色是与自身形象不相符合的男性暴力元素为主,使女性的邪恶力量最终招致惩罚。

在女性主义电影中,女性拥有更多的自由可以自己选择并成为拥有话语权的主体。所以也必然承担责任。这一种带有伪装异性的面具实际上是对缺失的掩盖。朱迪丝·巴特勒认为装扮异性是一种对异性标准的肯定。所以,在女性主义电影中女性虽然占据主体地位,但仍然是对父权制的效仿。就像拉康所说:“女性并不存在。”

三、力求平衡

在一个由性的不平衡安排的世界,看的快感被分裂成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这是社会意识形态被历史长时间作用的结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从各自封闭的空间中脱离出来,尤其是女性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地位。

《泰坦尼克号》一见钟情的伟大爱情虽然以悲剧落幕。但是导演却塑造了一个勇敢坚强的露丝。她不被世俗束缚,敢于追求自己的人生,这是人格的胜利与精神的富足。后女性主义经历了女权主义、女性主义来到了女权主义的终结阶段。突破了从表面上争取自己的权利,更加集中关注引人注目的男性意识争权。在电影中,露丝摆脱了等待被人选择和抛弃,成为自己话语权的主导者。

同样由卡梅隆执导的科幻大片《阿凡达》在故事的结束部分上升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的政治高度。男主人公放弃权利尊重自然与女主人公勇敢保卫家园的表现,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是打破了观众墨守成规的“成见”[7],将观众从固守的男权思想,“胜利”的无上光荣和美国固有的霸权主义中解救出来,改变了观众的“前理解”。

当然女性的救赎也存在一定的困惑,尽管这些女性都是倔强的角色,但她们仍被男性阻碍。换言之,斗争的结束,女性斗争者与男权达成妥协,并不是赢得真实的自由,而是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并不是为了取代男权而是渴望与男权平等。[8]

四、结语

纵以观之,当前的女性主义电影能够突破了经典好莱坞时期对于女性在影视中的观赏地位,观众也能够用较为客观的视角来看待女性形象。女性也趋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履行起所该承担的义务。但是对于女性是否正真地解放,或者女性主义电影就是女性从此走向了独立的统治和管理。对于这一点,女性主义电影的自我救赎表现出了女性性根上的局限,女性电影展示了女性顽强拼搏的原因并不是为了接替父权制的统治,而是为了突出自身的存在感。她们的胜利是力争与男权意识达到平衡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中国电影出版社.

[2][6]伊丽莎白·赖特.拉康与后女性主义[M].后现代交锋丛书.

[3]朱迪斯·巴特勒.后结构女性主义与伦理思想[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志敏.现代电影美学基础[M].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08.

[5][法]奥蒙,吴珮慈.当代电影分析[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05.

[7]贝拉·巴拉兹.电影美学[M].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10.

[8]徐培芝.女性的救赎——女性视角下的卡梅隆电影[M].

猜你喜欢

女权平等自由
向警予的女权思想
这样的“女权”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114年前,女权先锋与两则征婚启示
社会主义女权和自由主义女权: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妇女运动内部的共识与分歧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