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的温度,不过是灵魂寻个安放处

2018-09-21

收藏·拍卖 2018年4期
关键词:梅林匠心詹姆斯

不知不觉中,在一路芳菲里也迎来一年展览季的人间四月天。

尽管“新美术馆学”已经极大丰富了展览的层次,但好的艺术仍然是最重要的核心,在确定杂志封面的基调和形态中,意外地被一位英国艺术家梅林·詹姆斯的作品吸引住。他的作品非常安静,筆下所绘的风景看似平淡无奇,却绝不令人乏味。看似恬淡的色调,却是在高级中暗藏着精妙的制作。抽象的鱼形中绘有微小的人物,或是粗犷的原木框架中置入精巧的装饰等,总之,艺术家在宏观与微观中实现自由转换,创作的着力点总是恰到好处地出现在视觉的“需求点”上。

安静,却自有力量。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类“新奇”“夺目”“动感”的艺术形式冲击着早已疲惫的眼球,梅林·詹姆斯的安静却仍然在看尽繁花里给人以灵魂上的震动。没有“炫酷”的视觉效果,也没有所谓的前卫观念,平凡的叙述和深邃的思考,反而能抚慰浮躁的心灵。

起初,并未想到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中力量从何而来,直至在本期对另外一位艺术家许敦平的采访中找到了答案有温度的艺术。

何为有温度的艺术?

多年来玩古、尚古的许敦平享受着古物带给自己的那份宁静,以虔诚的匠心精神进行艺术创作,方能满足他对“慢”生活的追求。或者,换句话说,摒弃心中那份杂念与浮躁,慢工出细活,这样的艺术才具有温度。

也正如前文提及的梅林·詹姆斯,他的创作从不急于求成,一件作品可以仔细斟酌若干年,甚至长达30年之久,又如赏鉴栏月中的螺钿漆盒,呈现在世人眼前的盛世美颜,要依靠一片一片的精致累积,在生活中慢漫打磨。也如人物栏目中的魏良鹏,面对各种世俗诱惑里一直坚持“艺要立德”。

艺术的温度,确实来源于日常的“烟火味”,正如此次专题中的汉代艺术,当一幅幅汉画像的拓片呈现于眼前时,活脱脱如一部两千年前的映像动画:掰手腕斗勇的汉子、埋头六博棋斗智的绅士,小心翼翼专注铁犁牛耕的农夫,无不鲜活地再现汉代社会百态,这些两千年前的景象是如此真实和鲜活;又如汉代的工艺品,强调设计与美感兼备,马王堆汉墓一些用于盛酒食的漆器,写有“君幸食”“君幸酒”等字样,它们常伴漆器案板一同出土,优美的纹饰,温馨的语句,让人联想到何为举案齐眉,何为古人崇尚的温馨。

又如艺术生活里被重新解读的岭南园林,何以历尽千年浮生,也就是灵魂需要一个安放处。

所以,无论是今日还是古时,优秀的艺术从不应是“高冷”和不可接触的,它们就来自于生活的点滴,带着极致的匠心,或是通俗而平易近人的,个中蕴含那份温暖,最为动人。

猜你喜欢

梅林匠心詹姆斯
变狗记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吃梅子
安娜表哥
老艺人的匠心
小飞侠(下)
小飞侠(中)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窗 前
望“梅”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