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多学科联合会诊的应用实践

2018-09-20赵禾高岳林马芬

智慧健康 2018年22期
关键词:申请单病历医师

赵禾,高岳林,马芬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 100016)

0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对疾病研究的不断探索,人类疾病谱及复杂程度发生很大变化[1]。临床分科不断细化,一个疾病往往跟多个专业都有关系[2],单一专科难以同时满足疑难危重患者或合并多种疾病患者的综合诊疗需要。面对这种形势,国内外大型综合性医院已普遍采用多学科合作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 ,MDT)诊治复杂疾病[3]。该模式是指由医院组织相关学科,针对疑难病例进行临床多学科联合讨论,并制定最佳个体化诊疗方案。目的就是根据患者病情结合专业特点从不同角度综合制定出最佳治疗方案[4]。

我院核心制度中要求,MDT是由临床科室主任提出,邀请与疾病诊疗相关的临床科室参加,医务处负责组织协调,在会诊申请提出24小时内完成。医务处设置医疗质控专员负责会诊记录和系统后台审核工作。近年来,我院住院患者中疑难病例患者会诊量增多,多学科联合会诊人次逐年增加,伴随着我院电子病历系统(Electronic Nedical Records,EMR)的会诊模块日臻完善,我院在原有流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容、细化流程、明确分工、提高效率,顺利在EMR上线MDT模块。现对我院在此基础上实施的疑难病例会诊情况进行分析,并就工作中的一些体会进行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实施的MDT病历数据为研究资料。其中,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未实施电子病历多学科会诊模块和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电子病历多学科会诊模块,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0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鲜明,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针对性比较。

1.1.1 对照组情况

会诊科室主管医师完善病历摘要,手工填写会诊申请单,交由主任医师审核签字后,主管医师将申请单送至医务处。医务处审核后再复印多份送至各相关受邀科室。受邀科室副主任及以上级别医师参加联合会诊并在会诊申请单上手工填写会诊意见并签名后归档至病历,会诊完成。

1.1.2 试验组情况

会诊科室主管医师填写电子版申请单,向多科同时发出会诊申请,发送至主任审核后,医务处从EMR后台系统审核通过,受邀科室副高以上级别医师即可收到电子病历提醒,并有权限查看患者病历及HIS、PACS等相关信息,参加MDT。会诊结束后,各专家在电子病历中填写会诊意见并签名后归档至病历,会诊完成。

1.2 数据采集方法

在EMR中导出数据,利用Access作为会诊病例基本信息记录软件,采集申请会诊科室、申请医师职称、申请原因、受邀会诊科室、会诊时间、会诊医师姓名、职称、患者基本信息及诊断等。其中,会诊时间从发出会诊申请到会诊完成为止,以小时为单位。

1.3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作为比较分析软件,对资料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构成比等指标进行描述,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对比差异鲜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好转率高于对照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会诊时间比较

由数据结果可知,试验组MDT时间用时(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在病历书写质量评分上的比较(例,±s)

表2 两组在病历书写质量评分上的比较(例,±s)

组别 例数n 联合会诊用时试验组 100 5.7±3.7对照组 100 14.7±2.5 t 18.616 P值 <0.01

2.3 会诊科室分析

由数据结果可知,申请科室19个,申请次数排序见表3。其中,综合ICU申请人次最多;受邀科室25个。受邀次数排序见表4。其中,综合ICU应邀次数最多。

表3 MDT申请科室排序前5位

表4 MDT被邀请科室排序前10位

3 讨论

医院建立有效的多学科协作机制是规范医院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服务、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途径。MDT依托医院各专业力量,对于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5]。

3.1 对照组时间和人力消耗大,病摘无法全面展示患者病情,仅靠会诊时段讨论,诊断不全面且需多次沟通,影响会诊质量。试验组实现了无纸化信息传递。并将 HIS、PACS对接EMR,将病人诊疗过程全方位展现,便于专家查看[6]。做到了简化流程、即时发送、信息全面。

3.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00例试验组患者好转率89%,高于对照组76%;诊断符合率93%,高于对照组83%;死亡率8%,低于对照组14%。试验组MDT时间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临床治疗效果看,医院诊治疑难危重患者的能力在逐渐提高,可见MDT有助于提高综合医疗服务水平[7]。

在会诊科室的分析中,申请科室及受邀科室,综合ICU最多,说明MDT中危重患者比例较高。受邀科室中,影像科及药剂科进入前十,对提高医师的读片和诊断水平以及合理用药有积极作用,让临床和医技科室良性互动,降低了专业和临床思维的局限性,优化诊疗效果。

3.3 综上所述,MDT模式依托EMR的技术优势,有效提高诊断率、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缩短会诊时间从而达到提升医疗质量的目的。医务人员在学科和专业学术方面有了更好地了解和互补[8],推动学科交叉发展,从而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促进学科发展[9]。从医院发展的角度来说,MDT有利于完善诊疗规范,提高医院的诊治水平,降低医院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良性运转[10]。

猜你喜欢

申请单病历医师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强迫症病历簿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临床输血申请单不合格项目分析及应对措施
我院检查申请单流程设计与应用
PDCA循环在输血申请单规范填写管理中的作用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
医师为什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