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音协组织词曲作家赴紫阳采风并召开创作研讨交流会

2018-09-20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紫阳县安康市陕南

2018年5月26日至29日,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组织词曲作家赴紫阳采风创作,省音协党组书记、主席尚飞林,陕北民歌表演艺术家、省音协顾问王向荣,省音乐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党永庵,省音协副主席、省戏曲研究院创作研究室主任薛天信,省音乐文学学会副会长葛玮,省音协副秘书长、创评部主任、《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主编侯玉峰等一行17人参加了为期4天的采风活动。

本次采风活动以“讲好陕西故事,谱写时代乐章”为主题,采风团先后参观了向阳镇富硒茶观光园、五省会馆、焕谷硒茶小镇,在茶山间聆听了紫阳民歌传承人夏清华、王安银、何耀信、苟祥芳、黄杰等现场演唱的《搭对台》《盘歌》《对花》《撒花调》《送饭调》等紫阳民歌,随后在城关镇新桃村何家大院开展音乐采风交流。

5月28日下午,召开了紫阳民歌创作研讨交流会。紫阳县副县长张宗军出席,紫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锦政主持会议,安康市音协、紫阳县音协、紫阳县文化馆等部门领导、当地文艺工作者参会。

省音协主席尚飞林强调:“民歌的发展需要氛围和气象,老百姓需要的东西才能够发展。紫阳是一方歌唱的土地,在这里有很好的基础和前景。陕南民歌的传承发展,首要是解决民歌工作者的生存问题。”他希望采风团团员吸收这方土地上的伟大文化、吸收民歌的冲击力和影响力,继承弘扬民歌元素,创作出一批好作品。

随后,安康市、紫阳县文艺工作者就陕南民歌、紫阳民歌保护传承的现状及发展建议进行了发言。安康市音协主席刘秉平说:“紫阳是文化大县,民歌文化和茶文化是紫阳的两张文化名片。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有专业的团队,今后应尽快将专业队伍培养起来,保证紫阳乃至陕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与会采风团员分别结合各自的专业领域为陕南民歌的发展给出了建议和意见。其中,陕北民歌表演艺术家、省音协顾问王向荣以陕北民歌的成功案例为参照,他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上世纪70年代5首陕北民歌精品为陕北民歌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些歌的广泛流传与跟时代的紧密结合分不开。陕北民歌在内容上推陈出新、在唱法上不断变化,陕南民歌也应该集中力量整合优秀的东西,与时俱进打造精品,唱好新时代的新民歌。”省音乐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党永庵说:“我在安康工作过20年,我的很多歌谣体作品与紫阳民歌的哺育有关。安康地区有很多基层的文艺工作者,这些年收集整理了很多陕南民歌,但仍需要继续挖掘抢救。陕南民歌需要展示的舞台,它就像一块璞玉,等待着人们去雕琢。”

紫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锦政充分肯定了与会专家的发言,他在总结讲话中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深挖紫阳民歌内涵,进一步保护推广;研究形成《紫阳文化大繁荣实施意见》,成为指导性措施;建设专业的人才队伍,抓好落实工作;各部门形成合力,用足用好省音协资源,共同促进陕南民歌发展。

猜你喜欢

紫阳县安康市陕南
唠叨
小小的月亮
我想摘下天上的星星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一个毛绒玩具就能拉动脱贫?——紫阳县新社区工厂助力脱贫攻坚
一个深贫镇的“预习课”——紫阳县毛坝镇“重眼下脱贫更重长久致富”
用好一把“叫鸡米”——紫阳县毛坝镇盘厢河流域壮大村集体经济
小口径岩心钻探技术在陕南地1井施工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党建地图·陕南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