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生卫生法律教育研究

2018-09-19谭晓莉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2期
关键词:针对性

摘 要 医疗纠纷多发的现实呼唤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医务人员,实习期是医学生医疗行为模式和医疗实践中法律思维模式形成的重要阶段,在实习期加强对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认为对医学实习生的法律教育,应根据实习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育方法,进行师资配置。

关键词 医学实习生 卫生法律教育 针对性

基金项目:1.广州医科大学教育规划项目:医学专业毕业实习生卫生法律教育研究;2.广东省教育厅项目,编号:粤教科函[2014]65号;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共建项目,编号:GD15XGL35;4.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编号:YQ2015131。

作者简介:谭晓莉,广州医科大学法学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卫生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322

近年来,随着患者权利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大量出现,医疗活动中,医疗告知不充分,患者知情同意权被侵犯、违规诊疗、病历书写不规范、医务人员证据意识不够等因医务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导致的医疗纠纷大量发生,实习医学生违规操作、擅自诊疗等现象也不时出现。

医疗纠纷多发的现实呼唤具有較高法律素质的医务人员,实习期是医学生从学生向医生过渡的阶段,是学生把理论付诸实践形成技能和培养习惯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医疗行为模式和医疗实践中法律思维培养和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毕业实习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卫生法律教育,培养学生依法行医的法律意识,养成学生依法行医的行为习惯,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一、医学毕业实习生法律意识现状

(一)医学毕业实习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

毕业实习之前,医学生一般都在学校接受过法律教育,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学校普遍要求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程中有法律知识的内容,有的学校还开设了《卫生法学》或者其他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课程。因此,医学实习生对法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对于卫生法的相关知识也有所了解。

(二)医学实习生在校期间的法律知识储备不够,法律意识达不到医疗执业的需求

尽管学校都为医学生开设了法律相关课程,但是医学生在学校期间法律课程的设置普遍存在教学课时不足、教育方法单一、教育途径较窄以及由之导致的教育效果不好等问题。有统计“如何评价学校医事法律教育的效果”时,只有 12.3% 的学生认为“形式新颖、效果良好”,有 38.3 的学生认为“内容针对性不强”,19.1% 的学生认为“讲课过于抽象,难以激发兴趣”①。一项对北京大学医学部本部和附属教学医院的在读研究生200人进行的法律意识现状问卷调查显示,在读医学研究生的法律意识仍然处在初级阶段,尤其对于那些与医学专业有关、针对性强的法律问题,正确率偏低。②研究生的法律意识尚且如此,本科生的法律意识就更令人堪忧。

二、当前医学实习生法律教育的问题

(一)专业实习任务重,法律学习时间不能保障

医学生毕业实习期间专业实习任务重,再加上学生需要找工作,有的学生需要考研究生,因此,当前医学生毕业实习期间所涉及的法律教育甚少,法律学习的时间不能保障,效果也不太明显。

(二)有些学生仍存在重专业不重法律的意识,认为法律学习不重要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日常功利化的学习目的是引起自身法律知识不足、法律意识欠缺的重要原因。”③有些医学生存在认为法律学习并非自己专业,没有用处,自己的任务是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的片面认识。作为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建设的背景下,在患者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多发的现状下,如果在医疗活动中认识不到法律的重要性,就可能因侵犯患者的合法权益,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医疗纠纷发生后,也不懂得如何保全证据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可能因此给自己带来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三、有针对性切实加强医学毕业实习生法律教育

(一)设置满足学生需求的知识体系

医学实习生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对其进行法律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应当有别于在校生。医学实习生的法律教育内容应当更与医疗实践相关,更有针对性。有调查表明:医学生认为应将《执业医师法》等有关法律课程列为临床实习必修课,而且他们认为教学医院以讲座、案例讨论等形式进行卫生法律教育效果最好,他们对有针对性的执业法律知识最感兴趣。④在实习期的法律教育中,应当让学生掌握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甚至还包括值班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医疗机构的规章制度,具体如《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法律法规的学习,医学生可以了解患者在医疗活动中的权利,知道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义务,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利,避免纠纷的发生。

(二)针对医学生实习阶段的实际情况,适用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

医学实习生不再像在校生一样可以很多时间坐在教室进行集中学习,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临床、医技科室等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观摩、实践、操作等活动,因此对他们的教学方法不同于对在校生的教学方法,应当把专题性的集中教育和渗透式的个别教育相结合,个别教育为主,集中教育为辅。集中教育就是把实习生全部集中到一起进行教育,可以针对新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典型案例或者医疗机构发生的案例讲解、分析,要注意实效性和时效性。集中教育要达到传授法律知识和让学生意识到法律教育的重要性的目的。与集中教育相对应的是渗透于医疗活动实践中的个别法律教育,这是一种长期的、寓于日常的医疗活动中的润物细无声的法律教育,是通过临床医生、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进行的教育。这种渗透式的个别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非常重要,比如带教老师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规定进行书写、修改、保存病历,并对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告诉给学生,学生在书写病历时就会按照法律的规定要求自己,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中,带教老师如果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去学习病历书写的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认识到病历作为证据的重要作用,就能起到很好的法律教育效果。其他的医疗活动中也是一样,如果学生在日常的医疗活动中会有法律意识的弦绷着,会考虑是否可能引起法律纠纷,如果引起纠纷将怎样处理,就可以达到法律教育的目的。比如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注射治疗的时候,要考虑药物是否需要进行过敏试验,如果需要,做完过敏试验后,要注意患者的反映,一旦发生过敏应当及时抢救,如果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应当将注射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及耗材封存。这样,贯穿在临床中的对易出现纠纷环节的法律教育,既能让学生感性认识医疗活动中的法律风险,重视法律学习,也能掌握法律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与实习医院应当就法律教育的问题达成共识,规范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教育方法,在临床活动中贯穿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的教育,学生就会在实习中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

(三)配备适应学生需求和教育需要的,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适应的师资

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最主要的、最经常接触的老师是临床医生和带教老师。要想在实习阶段加强法律教育,良好的师资配置是保障。首先,学校应当配备法律专业老师参与医学生的实习阶段的法律教育。法律专业老师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专题性的集中教育,集中教育的安排在实习前做好规划。因时间限制,对实习生不可能进行太多次集中教育,可以拓宽教育途径,建立网络师生交流平台,让学生就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或者相关困惑通过平台与法律专业老师沟通交流。其次,临床医生和带教老师本身需要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就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环节对学生进行讲解,并告知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处理方法。这对本身就很忙碌的医生和带教老师而言是一个更高的要求,但是,为了达到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预防和避免医疗纠纷的目的,学校和实习医院应当创造条件满足师资配备要求,比如通过在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加强法律教育等方法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的方法达到师资配置要求。

四、结语

为了更好地培养未来的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应在毕业实习阶段加强医学生法律教育。医学实习生可能接触或了解到身边发生的医疗纠纷,这让他们对法律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感性、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其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增加学习的动力。在实习阶段应设置针对性的法律知识体系,拓展教育空间和途径、探索有针对性教学方法,加强法律教育师资配置,实现毕业实习生卫生法律教育的目的。

注释:

①郑砚璐.医学生医事法律意识调查分析.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 18(4).

②甄娜、谢虹、苏静静.对医学研究生法律意识教育现状的调研和思考.中国卫生法制.2010,18(4) .

③姜柏生,等. 医事法学(第 4 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2.

④王茜、马菊华.关于医患沟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医学教育探索.2010(8).

猜你喜欢

针对性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加州鲈烂身病因复杂,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十分重要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援引材料论证要有针对性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秋涝季节要针对性管理苹果园
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脑卒中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