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去双城只为一顿杀猪菜

2018-09-19清风徐

食品与生活 2018年5期
关键词:血肠白肉北站

清风徐

周末晚上与朋友们在群里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大家说好久没活动了,是不是应该在春天里相约一次。有人提议吃杀猪菜,有人附和要吃就吃正宗的,有人便追问,正宗的在哪里?有人说阿城,有人说双城。有人说太远,开车不便喝酒,喝酒不能开车,不喝酒的聚会有何意义?有人跟着玩笑了一句:“咱们可以坐高铁去双城啊!”

正是这句玩笑话,促成了一次乘坐高铁去觅食的旅行。

双城是座古城,满族发祥地之一,曾设县级市,后来规划成哈尔滨的一个区,距哈尔滨市区约 60千米,哈尔滨至大连高铁的第一站,行驶 16 分钟。

次日,一行 8 人,乘坐 G170次,9:22 抵达双城北。

北站距离城区大约 6 千米路程,对于热爱徒步的我们是个好机会——借此消耗体能,等候即将摄入的热量,饭后再徒步回到北站,完美到无需解释。

虽已是春天,但是草还没绿,花还没开,走出车站,一行人五颜六色,浩浩荡荡,给灰突突的小城送来闹春的气息。大约 1 小时光景便进入老城区,看看时间还早,朋友提议去参观下“四野”。“四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的简称,这里曾为解放东北、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仿佛与此行目的不搭调,但就像当年吃饭前向毛主席像敬礼一样,可以让我们懂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晌午时分,终于到了传说中正宗的杀猪菜馆,门面不大,里面空间不小,东北风的装饰。客流量的关系,场面有些乱,伙计热情地打招呼,并没有离家 60 千米的生疏感。

且说这杀猪菜,在东北已司空见惯,但做出规模、做出品牌的不多见,原因是它太乡土,也太家常。从前东北农村到了春节前会杀年猪,杀猪的人家就像办喜事,全屯子各家各户都派代表来吃宴席,热热闹闹地吃喝一顿,剩下的猪肉冷冻在屋外的雪堆里,作为全家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荤腥。这一天仿佛比大年三十更有辞旧迎新的仪式感。

据说,“杀猪菜”这名号最早起源于双城,也就是我们慕名而来的这一家。“杀猪菜”是以猪肉为原材料的所有菜品的总称,猪身上几乎所有的部位都能以各种烹制方式做成菜,且各有风味。若列出明细,大约有四五十种,最为著名的要属酸菜汆白肉,高汤、拆骨肉、五花肉,有时也兑几片血肠。现在的这道菜保留了传统风味,酸菜作为它的忠实伴侣,既原配,又标配,无菜可比。酸菜可以缓解高汤白肉的油腻,高汤白肉又可以滋润酸菜的寡淡,如夫妻一样琴瑟和鸣。

血肠算“杀猪菜”的主打,制作血肠的工序有些复杂,小时候看母亲做过。猪小肠用小苏打洗净,用漏斗撑住,灌入调好各种佐料的新鲜猪血和高汤,肠子两端用线绳系紧。下水煮的过程最考验厨师的技艺,时间长就煮老了,时间短又不熟,母亲用一根针去扎,出血了就继续煮,若没有扎出血就得赶紧捞出来了。这样的血肠用利落的刀法切出来,鲜嫩滑润,明晃晃、赤裸裸地诱惑人的味觉。

血肠摆上桌的时候,老牌的东北人一搭眼就看出了这家店之所以聲名远播的原因。七嘴八舌点赞的工夫,手掰肝、皮冻和酸菜汆白肉也上来了。这几道菜蘸着蒜泥吃才好,解腻。手掰肝不蘸蒜的话原味更耐品,据说煮过的猪肝用金属刀具切过后味道就变了。尖椒护心肉、炸腰子、溜肥肠、家常大凉菜陆续上桌,场面一度很安静,5 分钟过后,有人如梦初醒,嚷嚷:“酒呢?酒呢?”

杀猪菜配东北小烧最好,怀旧的感觉。不善饮白酒的人喝啤酒也成,但是万万不能喝红酒,路数不对,叫人笑话。

猜你喜欢

血肠白肉北站
李血肠
李血肠
提高石门县北站运输能力措施探讨
烹饪大师话名肴
摄影
一个人的成都北站(长诗)
液压减速顶在兰州北站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