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在德育中的作用分析

2018-09-18曾小兵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农村小学德育

曾小兵

摘 要:班级文化建设应以务实的态度开展,依据班级内外的特点,创建出与教书育人目标相匹配的富于特色的班级文化。以班级文化的丰富内涵,渗透德育,以促进学生全面、积极地发展。结合教学经验,浅谈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在德育中的作用分析。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德育

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给人以舒适、温馨的感觉,更能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班级文化建设还能极大丰富德育的内容,在学生日复一日的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入。

一、制度建设营造德育的阵地

制度附加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属于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同理,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特有形式。一个班级的性格,可从其班级管理制度中体现出来,而处于不同班级制度下的学生群体,亦有着不同的学习习惯及行为模式。通过完善班级制度建设,能有效发挥出班级制度中的德育功能,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及感受到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及原则。笔者所教学的农村小学四年级,班级中有不少学生的父母外出工作,学生的日常生活由祖父母或外祖父照顾。老人带孩子有着不一样的教育思维及倾向,有的爷爷奶奶对孩子非常的溺爱,学生平时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更有甚者,当天气不佳时,学生居然借口不想上学,或者在爷爷奶奶的劝说下“姗姗来迟”。对于这样的行为,自然需要强化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小学生应当具备及遵守的行为规范。此外,班级制度建设应落实“松紧并序”的基本原则,强调并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在完善班级制度时,以“班会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大胆发言,如对于不交作业、上课说话、上课睡觉、上课玩手机等行为,应该如何处理及避免。去掉其中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内容,相对应地增加、补充遗漏的部分,以确保制度的运行能与学生的学习及校园生活相得益彰。

二、环境建设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

在一天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内度过,因而优化班级的环境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班级卫生需要得以保障,窗明几净的学习环境对于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不言自明。干净舒适的班级环境也能感染学生学会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涤荡心灵,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应分门别类地建设班级文化角落。比如说,组间班级“小小图书馆”,可采用多种方式丰富班级里的图书馆。现在农村地区也覆盖了互联网信息技术,而现行泥沙俱下的网络环境,无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存有安全隐患,网络游戏容易让学生沉迷,网络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潮,也极易腐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变得懒惰,幻想不劳而获。为此,教师要重视对书籍内容的把控及甄选,引导学生读好书、读经典,在丰富学生阅读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黑板报是建设班级环境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应组织学生每周更换一次黑板报主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全权负责。发动学生从确定黑板报的主题,到版面设计,到内容填写、绘画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习主题精神,提高与同伴合作能力,与他人分享意识等。教师墙壁上还可以设置“班级日迹”,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班级中发生的有意义或有趣的事记录下来,如学生参加體育竞赛获奖,拾金不昧等,在“班级日迹”中写上教师及同学的祝福,激励学生,作为德育的来源及素材。

三、素质建设引导德育的发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无疑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释放自身魅力,以自我的行为举止感染学生。不难想象,一个玩忽职守,充满消极思想及职业倦怠情绪的教师,不能让学生们肃然起敬,也无法得到学生们的尊重。相关研究显示,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十分明显,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及褒奖,喜欢教师关注自己。出于年龄特性,小学生乐于在同伴中表现自我,富于竞争意识,对事物具有强烈的一探究竟的欲望。为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性,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比如说,针对有学生上课迟到的问题,教师除了以班级制度约束学生以外,还需要与学生“共同进退”,比学生更早来到教室,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和自己一样,因而能起到极大的鼓舞作用。身教益于言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行为,远比多次的理论灌输更为有成效。学生违反班级制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不是体罚,更不会伤害到学生自尊,如表演一个节目等),同理,比如说教师上课时接听手机,或者是手机经常响铃等,也会受到一定的处罚。师生之间关系的平等,对于学生人格塑造大有裨益,学生不会觉得教师“高高在上”,而是可以平等地和教师对话,继而可以平等地与他人对话。

在班级文化建设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应摒弃传统僵硬的思想理念,与时俱进地开展德育的渗透、引导工作。作为教学工作者,应秉承有教无类的原则,关爱学生,关注学生进步,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郑英.构建班级文化,引领学生成长[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6).

[2]康永邦,李雪梅.基于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转型与创新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7(19).

编辑 岳松伟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农村小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独立学院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