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育长青之树陈树升

2018-09-18翟希广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兴趣读书

翟希广

摘 要:根据多年的学习体验和语文教学经历,从如何引领学生发现语文中的美,如何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和如何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几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礎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语文之美;读书;兴趣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头脑中活跃着一些零星的想法,做了一些尝试,现在鼓起勇气,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引领学生发现语文中的美,播下兴趣的种子

语文是美的。美,在语文中无处不在。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要善于引领学生发现语文中的美,大胆地赞颂语文中的美。

写字时要引领学生发现汉字的美。有人说,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美。汉字不是僵硬的无生命的符号,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美感。楷书横平竖直,结构严谨,有整齐端庄的美;行书笔画清楚,流畅自如,有轻松活泼的美;草书笔走龙蛇,挥洒自如,有豪放潇洒的美;艺术字精雕细刻,令人赏心悦目,有独具匠心的美。每当我看到一个好字,不管是学生写的还是别人写的,又或者是我写的,我都会毫不吝啬地夸赞几句。我期望用这种最直接、最简单、最笨拙的方法,让学生注意汉字的美,去发现汉字的美。

朗读时要引领学生发现美。我常常对学生说,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就是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朗读时,抑扬顿挫,时而如涓涓流水,时而如大江奔流,时而如平湖之水,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不是音乐却胜似音乐。在课堂上,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时为读好一句话,我会和学生们读上好多遍,尝试好多次,目的就是让学生体味美的语言,读出最美的感情。

课文中有大自然的美:有雄伟的长城,有奔腾的黄河,有迷人的桂林山水,有广袤的蒙古大草原,有北国的林海雪原,有南疆的小桥流水,有乡村的茅屋村舍,有都市的喧闹繁华,有中国的名山大川,也有异国的荷兰牧场、威尼斯水城。这些美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学生比较容易发现的。课文中还蕴含着许多品格的美:《落花生》中,落花生默默奉献、造福人类、不求虚荣,是平凡朴素的人格美;《冬阳·童年·骆驼队》中,小英子用一双好奇的眼睛观察社会的人和事,头脑中闪现着无穷无尽的有趣、可笑、幼稚的想法,是童年童趣之美;《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周密谋划、知人善任、安排缜密,是超人的智慧之美;《景阳冈》中,好汉武松无惧无畏,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民除害,是勇武豪侠之美;《桥》中的老党员,在灾难面前,为了保护群众、不徇私情、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取义,是共产党员高风亮节、崇高品质之美;《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忠于革命、关心同志、舍己为人,是老红军的革命精神之美。我在教学每一课时,都引领学生不断发掘课文中蕴含的美的品格、美的品质,并鼓励学生们大胆地说出自己感悟到的美。

写作中也不缺乏美。学生们认真观察大自然的寒来暑往、四季变化、花开花落、莺去雁来,对周围事物的每一笔精心描绘都是美的;学生们用心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世态炎凉,对人生的每一句真情流露都是美的;学生们追求知识、幻想未来、放飞梦想、大胆探索,迸射出的每一星思想火花都是美的。我一直都在做学生作文的欣赏者,就像一位老农蹲在田里欣赏自己的秧苗。我坚信:只要学生们能不断真正发现语文中的美,体味语文中的美,就是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了喜欢语文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的。

二、跳出课本,拓展空间,使语文之树根深叶茂

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专家们精挑细选出来的,虽然篇篇皆是精品,但由于内容有限,如果单单拘泥于课本,是不利于拓展更广阔的语文天地的,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的。所以,我们要跳出课本,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比如在学习《景阳冈》一课时,最后我说:老虎虽然被武松打死了,但英雄武松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要想了解英雄武松更多、更精彩的故事,请同学们去读《水浒传》原著吧。事后调查,还真有一部分同学在我的号召下开始读起了《水浒传》。再比如,在讲《草船借箭》一课时,我让同学们讲一讲自己知道的诸葛亮的故事,于是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讲了诸葛亮借东风、空城计、六出祁山、七擒孟获、三气周瑜、发明木牛流马等广为流传的故事。学生们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用兵如神、智谋过人的人物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为,学生的本性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他们做的好多事,都是好奇心使然。我们用一两个奇事、趣事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就会引领孩子们跳出课本,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奇妙世界,他们就会睁大好奇的双眼,放开手脚,去求知、去探索。

三、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使语文之树长青不衰

记得在我上中学时,有一位教语文的刘老师,他爱看书,讲课时还爱跑题,讲着讲着就给我们讲起他最近看的书,有声有色,娓娓道来。不知他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跑题”,反正我和同学们都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七侠五义》《射雕英雄传》《丑陋的中国人》等书中的许多故事,并且课下我们也找来这些书读,不知不觉多读了几本好书,获得了读书的浓厚兴趣。这或许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这件亲身经历的事,使我受到了启发:“身教重于言教”,好读书的老师,才能带出好读书的学生。所以我在教学中也效仿刘老师的做法,讲着讲着也过一把“跑题”的瘾,讲到得意处,看着台下一双双明亮好奇的眼睛,我心里暗暗窃喜:说不定你们也会成为我钓起的“大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想,教书者如果能把一本本好书“交”到学生手里、心里,可能比仅仅“教”书更重要。我又想,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可能就是我们要授予学生的“渔”吧。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兴趣读书
我爱读书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