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育德”的实践与思考

2018-09-18胡杰敏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德育价值

胡杰敏

摘 要:孩子的发展是现代德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德育工作是以最有价值的内容展开的活动和过程。德育,彰显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既反映了对德育本质和主旨的深刻认识,又反映了孩子在德育过程中地位的准确把握。孩子是德育的主体。以孩子为主体,教师就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关键词:德育准则;德育价值;德育手段;德育阵地

自从当上了天底下最小的官职——班主任,我就成了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千头万绪的德育工作中,我就像是在养花,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不浮躁、不显摆,盼望着孕育的果实是否那么硕大。

思考一:以呵护脆弱的心灵为德育准则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再穷不能穷孩子”,自孩子出生以后,每天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娇生惯养,一呼百应,什么事情都由父母来安排,此时孩子们已经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领域,成了温室里的弱苗,很多孩子缺乏自信心、责任心和感恩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古以来一直是做父母的最大心愿,一旦发现这个愿望不能实现时,就开始对孩子横加指责、怒目相视,对于这种水火两重天的对待方式,被顺从惯了的小孩一般难以接受,如果心理素质脆弱一点,就有可能做出不理智的举动,让大人后悔终生。

每一个人的心灵有脆弱的一面,小孩子的心灵更加脆弱。他们还未经过社会风风雨雨的洗涤,他们的人生体验还很单一,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一些事情会给他们造成自己解不开的心结,一些突发事件会令他们无法面对,他们在这种状态下会做出一些幼稚、偏激,甚至不计后果的举动。面对孩子们脆弱的心灵、不成熟的心智,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加倍关爱他们、理解他们,用心来呵护孩子们脆弱的心灵。

思考二:以孩子的发展为德育价值

孩子的发展是现代德育核心价值的定位,德育工作是以最有价值的内容展开的活动和过程。这种德育,就是让孩子们尊严地在校园里和家庭里生活。这种德育彰显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既反映了对德育本质和主旨的深刻认识,又反映了孩子在德育过程中地位的准确把握。

教师是德育的策划者、设计者和组织者,但是真正“发出”德育需求的应该是孩子,那是因为孩子焕发生命活力的诉求之后才有了德育活动,因此孩子是德育的主体。以孩子为主体,教师就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

可在德育工作的现实中,站在孩子的立场受到了猛烈的冲击,最为突出和严重的是,家长和老师以惯有的思维,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把自己的需求当作孩子的需求,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孩子的兴趣,最终以牺牲孩子为代价实现自己预定的意愿和目标。

而最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一切为了孩子”,最流行、最有号召力的口号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看起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似乎是鲜明的、坚定的,但结果是,孩子缺位,家长和老师越位,最终使孩子与家长和老师决裂。其后果是让孩子“伤”在了起跑线上,“一切为了孩子”应该被改写成“一切为了家长和老师”。

思考三:以提高预见能力为德育手段

孩子的心智不成熟,需要家长和教师要有德育预见能力。当我们对孩子说什么或做什么之前,我们要多想一想他们会有什么心理反应。当孩子遇到了什么事情时,我们要预测下一步可能会发生什么,有可能发生什么。要想提高德育预见能力,我们就要熟悉孩子,他的性格气质、成长环境、人际关系、兴趣爱好等。

孩子与我们家长和老师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常常会发生冲突,而孩子跟我们的冲突,主要还是由我们引起的。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像“一个拥有惊人力量的巨人站在边上,等待着猛扑过去,并把他压垮”。这种描述和比喻其实有的时候并不夸张。“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面对性格不同、错误百出的孩子,我們还是要多一分爱心,多一分耐心。

思考四:以认识和引领学生为德育阵地

只有真正认识孩子和发现孩子、引领孩子,才能坚守德育阵地。长期以来,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空洞的说教,忽视了孩子们心智的培育。

德育工作是要引导学生去体悟人生的意义,热爱生命,正确对待人生;学会交际,正确认识社会;培养理智,做事考虑后果;正确面对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孩子正处于成长时期,需要来自我们的保护,也需要来自我们的引导。孩子们的童年可能是一块糖,也可能是一颗药,现在的环境对孩子提出了种种严峻的挑战。

而今,单亲家庭以及各种“问题家庭”的增多,孩子的心理也悄然发生着变化,产生了心理缺陷与障碍,亲情的淡漠导致情感的偏狭,“问题家庭”导致“问题孩子”的产生,都需要我们重新审视。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奇伟浩瀚。作为一名教师,将心比心,正确地认识学生、引领学生,就能为学生赶走心灵的乌云,带来灿烂的阳光。

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就有关于“教不严,师之惰”的古训,教师对孩子的引领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有丝毫的松懈。我感到我们不能只从物质上满足孩子们,最重要的是应该促进学生心灵的成长,引导孩子转向爱、善、智,我们教师不能忽视德育的核心,忽视真正人的教育,育德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玉艳.提高小学德育实效的途径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5).

[2]张晓兰.新课改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渗透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6(10):5.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德育价值
试论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价值
红色影视的德育价值及其问题研究
孔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当代价值
学校红色文化道德教育价值及其实践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