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教要讲爱心、耐心,更要讲方法

2018-09-18刘式亮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小邓同桌后进生

刘式亮

一、存在的问题

小邓同学,女,13岁,智商不高,记忆力很差,对学习没兴趣,语、数、英学习成绩均不理想。一到四年级期间,语、数、英成绩从没超过60分。她不但成绩不理想,卫生方面也不尽如人意,平时懒于梳洗,显得很邋遢,身上经常有一股异味。朋友不多,平时很少有人愿意和她玩,没有自信。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该生接受能力差。父母没文化,在家里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从小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平时有不懂的问题,父母也不能帮她解决,故学习不理想。

三、教师态度转变

我从三年级开始担任她的班主任和教她的语文。面对她这种因智力因素影响学习的孩子,我一开始对她并不报以任何的希望。因为我教她之前,看到她在一、二年级语、数、英的成绩从来就没超过60分,而且前任老师早就跟我交了底——这孩子没希望了。所以大家都给她判了“死刑”。当时我还想:与其花大量的时间在她的学习上,还不如多花点精力来关心一下她的其他方面。所以一开始教她的时候,她作业做得不好,我不批评她(不过她作业除了抄生字词好点外,其他要动脑筋思考的,她一窍不通);她考差了,我也不批评她。

但有一次我看了她写的一篇日记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她的日记里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刘老师真好,她从来不会批评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她。”我当时看了之后,心里感到很愧疚,她提到的“不批评”,可能就是我对她的关爱了,但我心知肚明,我的“不批评”其实就是对她的放弃。而且那一刻我才领悟到,她只是智商不高而已,她的情商可不低,她也会渴望成功!我的态度转变后,就寻找一切的办法来帮助她,所以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教活动。

四、帮教措施

(一)物色好同桌,發挥合力作用

对于学习,她的父母肯定帮不了她,而且老师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我决定安排一个学习好的同桌来帮助她,因为同桌和她接触的时间多,辅导时也方便。

于是我暗中观察,准备帮她物色一个好同桌。首先我看上了班长,因为她学习好,又是一班之长,叫她帮助小邓是最好的人选了。但过了一段时间,想不到小邓自己提出来不想和班长做同桌了。我问她原因,她又讲不清楚。后来我观察了一下,发现班长虽然是个很负责任的班干部,她会按照我的要求来帮助小邓,但平时她们是没有什么交流的。所以我尊重小邓的选择,继续帮她物色下一个同桌。

找个什么样的同桌好呢?讲学习,其实班里哪个同学都可以做她的小老师。后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找一个真正乐于帮助她的,而且小邓也喜欢的人才行。就这样从三年级一直到六年级,我给她换过不少同桌。因为学生毕竟是小孩子,做事没有恒心,有些孩子帮助她一段时间之后,有些懈怠时,我就又得帮她物色下一个人选了。这样经常换同桌,虽然给我的工作会带来些不便,但对小邓可是有好处的。因为每个孩子性格不一样,特长也不同,这样她就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同学,这对她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帮助。

(二)介绍好读物,发挥书籍的作用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中午休息时间,帮她查缺补漏。因班里其他同学帮她巩固一些基础的知识,我就主要辅导她的阅读和作文。在辅导的过程中,我除了教给她方法外,最重要的是监督她多读书。阅读能帮助后进生学会思考,她思考得越多,她对知识的感受就越敏锐。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越应当阅读。”

为了发展她的智力,我就从课外阅读开始,布置她每天最少读一篇文章。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限定她读书的内容,只要是她喜欢的书籍都可以。到了四年级的时候,随着她识字量的增加,我就买了一些好的书籍送给她看,如《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小故事大道理》等。随着阅读量的增多,她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逐步提高了,而且她在和这些书籍对话时,也获得了一些人生的感悟。

(三)处处关爱,发挥情感作用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爱与责任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是师德之魂。教师可能只是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都会给予学生情感的滋润、行为的激励,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特别是那些缺少关爱、没有自信的学生,教师恰到好处的爱与关心对于这些孩子在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实在是太重要了。

明白这些以后,在生活上,我尽可能地关心她、帮助她。三年级的时候,她留着不长不短的头发,因为不会扎起来,就经常散着,显得很没有精神。我就每天早上帮她绑头发,还买一些发夹送给她。她的头发、衣服脏了,提醒她要勤洗;刘海长了,提醒她剪短一点;指甲长了,要及时地修剪等。慢慢地,她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关爱,从而也对我产生了信赖之情,学习也更积极了。

(四)寻找闪光点,发挥激励作用

居里夫人有句名言:“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所以我积极找出她的优点,并大力地去表扬她,让她和其他同学都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虽然她的作业错漏百出,但她写的字却是工工整整的,作业本也是非常干净,所以我就经常在她的本子上写一些激励性的评价,并拿她的抄词本给其他同学做榜样。还有她写作文有个特点,哪怕是词不达意,她也一定会按要求写够字数。所以每一次写完作文我都会表扬她,如果文章里面有好的语句,我更会故意大力表扬、鼓励她。渐渐地,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做作业也越来越认真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以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得到别人的赞美。但作为学困生,他们更想得到家长与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因此老师更需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让他们在鼓励中产生成就感、价值感,让他们在赞扬声中健康成长,不断前进。

(五)创造机会,激发自我效能动机

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要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要为学困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有更多的成功体验。

小邓记忆力很差,往往今天听写她的词语,第二天她又忘得差不多了。怎样才能帮她把知识记得牢、记得多呢?

有一次,我请她帮我收作业本,没想到她很快就收齐了。看到她效率那么高,我灵机一动:为何不给她个“小官”当一下呢!后来我就利用我们班每天的“互听”(同桌互相听写)制度,請她来做四人小组长,让她检查组员的互听本。这样每一天无形中她就接触了四次生字词,而且作为小组长,她必须认认真真去检查,这样她就能记得更深更牢了。后来,我看这方法不错,她积累的词汇也越来越多了,我又让她兼任组长的职位,督促其他同学背书、听写、完成作业等。这样她在工作的过程中既巩固了知识,又获得了成就感。平时我还寻找其他的机会让她来展示自己,如帮老师拿本子、发本子、发放报纸、擦黑板等。

在这些活动中,她充分体会到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从而也慢慢培养了她的自信心。同时也让其他同学看到她的价值所在,培养大家对她的情感,使大家更乐意地去帮助她。

五、教育效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的一番努力,她和以前相比较,进步可以说是显著的。

学习方面:我从三年级一直帮教到六年级:她从三年级到四年级的第一学期,语文成绩从没超过60分。到四年级第二学期,考试成绩有时能接近合格分数,四年级的期末考试终于及格了。升到了五年级后,有四次考试超过了60分,有一次还超过了70分。到了六年级后,基本上都能超过60分,有三次超过了70分,毕业考还拿到了85分。

卫生方面:不会随地扔垃圾,抽屉里面的垃圾每天都会自觉清理。虽然有些衣服比较破旧,但洗得很干净,整个人看起来很清爽。

德育方面:变得越来越文明有礼、自信,经常主动为集体服务,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常常能看到她灿烂的笑容。

六、教育启示

经过四年的时间,我在转化这名后进生的过程中,感受颇深:

(一)持之以恒

对于这类学生,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操之过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

(二)要有真诚的态度

作为一名教师,在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过程中,都要付出真诚的爱。“要爱每一个学生”,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关爱和关心,我们不能因为成绩或是品行的问题而漠视他们。相反,对于那些问题学生,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关爱,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转化他们,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重视课外的阅读

阅读是一种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迅速地、有理解、有表情地阅读,这是预防治理惰性和学习落后的可靠手段之一……”通过阅读来改变后进生,这不仅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宝贵建议,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用来帮助后进生最有效的法宝。今后我们要尽可能做到,让阅读走进每一个孩子心里,让阅读使后进生快速进步。

(四)方法灵活多样

在具体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要学会利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对症下药,要联合各种教育力量和资源,共同努力。我在转化小邓时,针对她自身的优点,挖掘她的闪光点,给她创造大量表现的机会,并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培养她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激起她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同时,又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共同努力,最终使这名学生,无论从学习成绩,还是文明举止都有了一个比较大的转变。

从这个孩子的身上,让我进一步意识到,作为教师,如何转化后进生,这是一项极为重要也极为艰巨的工作。这需要教师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还要抓住契机,讲求方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N].新教育,1919.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漓江出版社,2011.

[3]班杜拉.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小邓同桌后进生
我的新同桌
换同桌
真诚中的真诚
窗口内外的感动
羡慕我同桌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