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35例临床观察

2018-09-18李若蒙常冬梅王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李若蒙 常冬梅 王悦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小儿功能性腹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和妈咪爱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腹痛消失时间、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及复发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能较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与体征,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儿功能性腹痛;加味逍遥散;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246.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6-0063-02

小儿功能性腹痛是儿科常见的胃肠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以脐周为主出现疼痛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厌食等胃肠道表现[1]。因其病因较为复杂,临床表现不明显,且反复发作,给患儿及家属带来严重困扰,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以对症止痛缓解症状为主[2]。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儿科门诊治疗的小儿功能性腹痛患儿7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5~13岁,平均(8.1±2.3)岁,病程7个月至2年,平均(1.5±0.3)年;治疗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4~12岁,平均(7.6±2.1)岁,病程6个月至2年,平均(1.2±0.5)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6年罗马委员会制定的《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Ⅲ诊断标准》[3]中有关功能性腹痛的诊断标准:①腹痛疼痛症状至少每周1次,病程持续2个月以上;②疼痛部位多位于脐周、上腹部或无特定范围;③疼痛性质为非特异性间断发作,发作间歇期无任何表现;④腹部检查时可出现脐周按压痛或无明显异常。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4] 纳入标准:①年龄≥2岁且≤14岁者;②病程在6个月以上;③患儿依从性好,能配合治疗者;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年龄<2岁或>14岁者;②肠道外疾病引起的腹痛者;③腹腔内存在器质性疾病者;④合并有心脑、肝肾等功能异常者;⑤神经疾病或精神性疾病者;⑥不能按时服药或拒绝服药者。⑦对服用药物成分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心理疏导及嘱咐予以合理饮食,以清淡、流质等为主,多食用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对照组给予口服消旋山莨菪碱片和妈咪爱治疗,山莨菪碱片(北京中新制药厂,国药准字:H13022208),每次0.1mg~0.2mg,每日3次口服。同时配合服用妈咪爱(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37),每次1 g,每日2次水冲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逍遥散治疗,药物:当归10 g,白芍10 g,柴胡12 g,茯苓10 g,炒白术10 g,生姜6 g,薄荷6 g,木香6 g,青皮6 g,陈皮6 g,甘草6 g。饮食积滞者加焦三仙6 g;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6 g;恶心呕吐者姜半夏5 g;便秘者大黄3 g。每日1剂,水煎服,分3次服用。两组均治疗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如下[5]。痊愈:患儿腹痛等临床症状完全缓解,连续3个月内无复发;显效:患儿腹痛等临床症状缓解,发作次数及疼痛持续时间有所缩短;有效:患儿腹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及疼痛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患儿腹痛等临床症状均无改善,或加重。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腹痛消失时间及复发率对比 治疗组腹痛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其远期疗效,治疗组复发率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功能性腹痛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多数专家学者认为与患儿心理因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胃肠道功能失调等有关,导致胃肠痉挛进而引起腹痛的发生。目前西医多采用心理疏导,解痉止痛等对症治疗,虽然近期疗效尚可,但远期疗效不佳,停药后易反复发作。

该病属于中医“腹痛”范畴,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胃功能虚弱,又因小儿病理特点为肝常有余,脾常不足,易受内外界因素的干扰,易导致肝失调达,横乘脾土,进而损伤脾胃,出现肝脾失调,不通则痛,而发腹痛。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为根本治疗大法。

消旋山莨菪碱片具有外周抗M胆碱受体作用,可松弛肠道平滑肌,进而缓解疼痛[6]。妈咪爱是一种肠道益生菌制剂,含有屎肠球菌和枯草杆菌2种活菌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能促使形成肠道正常菌群,抑制肠道致病菌群,调整肠道环境,从而降低肠道通透性,修复受损的肠黏膜,纠正肠道功能紊乱,改善肠道功能[7]。加味逍遥散方中当归、白芍、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养血和血之功效,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生姜温运和中,薄荷疏散郁遏之气,木香、青皮、陈皮具有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用使肝脾调和而治疗本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腹痛症状消失时间及复发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江育人,朱锦善.现代中医儿科学 [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5:152-158.

[2]谢胜,周晓玲,韦金秀,等.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9):20-21.

[3]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11(1):761-765.

[4]帅粉荣.温脾健胃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5):178-179.

[5]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3-118.

[6]傅宏义.新编医院药物大全[M].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273.

[7]杨锡强,易著文.医学科学[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