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曲康唑胶囊近红外定性鉴别模型的建立

2018-09-18吕晋王黛莹崔庆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吕晋 王黛莹 崔庆德

【摘 要】 目的:建立药品伊曲康唑胶囊近红外定性模型,以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方法:在OPUS的Setup Identity Test Method 模块中,取7745~4425cm-1谱段范围的漫反射光谱,采用一阶段数+矢量归一法(平滑点17)对数据进行前处理后,建立定性模型。结果:正、伪品的近红外光谱图谱存在较大差别,所有正品均能被正确识别。结论:此方法建立的品牌模型,能快速鉴别该品牌药品的真伪,并可应用于日常监督中的药品初筛,以提高药品抽样命中率。

【关键词】 伊曲康唑胶囊;近红外光谱;定性模型

【中图分类号】R284.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6-0022-04

Abstract:Objective Establishment of a itraconazole Capsules near infrared qualitative model of brand drug Itraconazole Capsules produced. Method In module of Setup Identity Test Method in OPUS, the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um of 7745~4425cm-1 spectral range is taken, and the qualitative model is established after preprocessing the data by phase number + vector normalization (smoothing point 17).Results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near infrared spectra of the positive and false products. All the positive products can be identified correctly. Conclusion The brand model established by this method can identify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brand quickly, and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initial screening of drugs in daily supervis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hit rate of drug sampling.

Keywords:Itraconazole Capsules;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Qualitative Model

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NIR)介于可見光谱与中红外光谱区间的电磁波,波数范围约为12000~4000 cm-1。主要是由O-H、N-H、C-H、S-H等含氢基团振动光谱的倍频及合频吸收产生,谱带宽,重叠较严重,而且吸收信号弱,信息解析复杂。由于该技术方便快捷,样品无需进行预处理,适用于在线分析及现场筛查等,在制药过程控制、药物分析、中药分析及打击假劣药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称为斯皮仁诺,是系统性抗真菌药,对常见的真菌, 如念珠菌和曲霉菌口服有效,也是目前国内外临床用于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最重要的三唑类衍生物的抗真菌药物,临床用于皮肤科、妇科、眼科和系统性真菌感染,是治疗“真菌感染”的良药。由于该品种在全国的生产厂家较少,利润空间较大,市场销售价格较高。一些不法分子把目光盯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斯皮仁诺上,外包装仿冒十分逼真,通过肉眼很难鉴别。近年以来,在市场上发现了多批次的假冒产品,笔者根据近年市场制假贩假的特点,收集了该品种的近红外光谱图,根据正、伪品近红外谱图的不同对斯皮仁诺进行初步筛选,然后进行实验室确认,以提高阳性率的检出。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Matrix-F傅里叶变换车载近红外光谱仪(含手持光纤探头,布鲁克公司的OPUS5.0光谱处理软件,德国布鲁克公司);LC-2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电子天平(梅特勒AE100)。

1.2 材料 伊曲康唑对照品(规格:100 mg,含量为99.2%,批号:100631-201402,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乙腈为色谱纯,其余所需试剂和试药均为分析纯。正品伊曲康唑胶囊(批号:170613161、170614162、170207070,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伪品伊曲康唑胶囊(批号:160419389、170113171、160408510)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支队提供,经协查函确认为假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结果验证 本品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BDS 3μm或效能相当的色谱柱)为填充剂;以乙腈-0.02 mol/L硫酸氢四丁基铵溶液(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5 nm,理论板数按伊曲康唑峰计算不低于3000,伊曲康唑峰与相邻杂质峰之间的分离度应符合要求记录色谱图(如图1所示)。

结果显示,正品伊曲康唑胶囊(批号:170613161、170614162、170207070),含量分别为101.5%、102.0%、102.3%,伪品伊曲康唑胶囊(批号:160419389、170113171、160408510),含量均为0.0%,证明伪品中不含有效成分伊曲康唑,均判定为假药。

2.2 近红外光谱采集 测试条件:分辨率为8cm-1;样品累积扫描次数为32 Scans;背景累积扫描次数为32 Scans;光谱范围为12000~4000cm-1。每批次的6粒样品测定6张光谱。测试方法为将光钎探头顶住泡罩,隔铝塑直接测定。环境条件为温度20℃,湿度65%。

2.3 光谱图预处理方法的优化及不同差异 利用OPUS软件所提供的光谱图预处理方法,以阈值(D)、标准偏差(Sdev)和平均光谱距离(MD)为指标,探索伊曲康唑胶囊模型参数经不同预处理方法所产生的影响后,将原始光谱和不同预处理的光谱图进行比较发现,该品牌药品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法(平滑点17)的预处理方法较为合理。阈值(D)、标准偏差(Sdev)和平均光谱距离(MD)均较小,正品、伪品的区分度较高,对样品的预测结果较其他预处理方法所得结果较为准确。

2.4 定性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根据正品、伪品谱图的区别,通过不断优化谱段、分层处理、平滑点和因子选择,采用Selectivity Report方式验证,选择性S值是用来考虑模型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最终模型的S均大于1。此模型验证结果为S大于1,阈值大于匹配度,均能将所有品种全部区分,建立品牌伊曲康唑胶囊近红外光谱定性模型。本研究方法建立的模型参数为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的预处理方法,平滑点数为17,特征谱段为7745~4425cm-1,光谱距离计算采用标准化法。

3 讨论

3.1 建模条件的评价 通过OPUS5.0光谱数据分析软件,样品在特征谱段为7745~4425cm-1范围内,利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的预处理方法(平滑点数为17)进行处理后,逐一比较分析正品和伪品参比光谱的匹配值,待测样品光谱与参比光谱不匹配。

3.2 原辅料的改变对谱图的影响 药品的近红外图谱是原料和辅料的叠加图谱,不管是原料改变还是辅料改变,近红外图谱都将发生改变,由于工艺改变或原辅料变化、物料配比造成的樣本差异,可反映在近红外图谱上。不同厂家生产的样品,因其生产工艺、原辅料等方面的不同,均会造成近红外光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同一厂家生产的样品,在其生产工艺较稳定的前提下,则近红外光谱具有明显的同一性。

3.3 模型的评价 由于“一厂一品一规”的定性模型具有高专属性和高灵敏度,同一品规的药品,所建立的模型对所建模型的企业品种具有专属性,若企业改变了生产工艺或原辅料,所建模型均会提示“不通过”,在打击地下窝点的制假贩假中起着关键作用,故笔者选取品牌厂家生产的品牌品种建立定性模型,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发现其仿冒药品或药品质量方面的显著性差异,而对于如伊曲康唑颗粒、伊曲康唑分散片等相关的三氮唑类药品没有专属性与适用性。

3.4 模型的有效性 根据正、伪品近红外光谱存在的较大差异,利用近红外光谱系统及OPUS数据分析软件对伊曲康唑胶囊进行筛查,再对筛查为不合格的样品进行实验室验证,证明利用近红外光谱系统快速鉴别伊曲康唑胶囊真伪的方法切实可行。

综上,通过对特定厂家的品牌药品的正品扫描,确定其近红外图谱,通过比较同源药品近红外光谱特征谱段存在的差异,可以现场筛查发现可疑药品,拓展了近红外光谱药品快速鉴别技术的应用范围,在基层药品打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定性模型鉴别方法直观、操作简单、快速有效、实用,可弥补近红外模型的不足,为近红外快速鉴别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新思路,将药品的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有机融为一体,为执法人员提供合理有效的技术支持,节约检验成本,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77.

[2]张娜.非洛地平及其片剂的杂质研究[J].药学学报,2012(2):93-98.

[3]李盈,杨小川,汪洋.药品快检车近红外系统快速鉴别硝酸咪康唑乳膏的真伪[J].中国药业,2013,22(4): 36-37.

[4]李盈,杨小川.利用药品快检车近红外系统快速鉴别三金片的真伪[J].中国药师,2009,12(6):826-827.

[5]包泳初,瞿挺,熊全美,等.斯皮仁诺(伊曲康唑)胶囊和国内市售同品种制剂的质量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5,15(14):1177-1180.

[6]曾焕俊,韩莹.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近红外定性模型的建立[J].今日药学,2010,20(9):34-39.

[7]杨小川,李盈.利用药品快检车近红外系统快速鉴别感康的真伪[J].中国药事,2009,23(12):1023-1024.

[8]胡昌勤,冯艳春.近红外光谱法快速分析药品[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9]于畅游,刘云飞,张肖宁. 注射用阿莫西林钠舒巴坦钠近红外通用型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物评价,2017,34(1):22-24.

[10]余驰,巩晓宇.近红外光谱法建立防己药材的定性模型[J].中国药事,2010,24(7):679-680.

[11]周瑞雪,张英,郭景文.中药制剂麝香保心丸近红外光谱定性模型的建立[J].中国药事,2016,30(6):593-597.

[12]王宇,黄巧巧,洪利娅.西洛他唑片近红外光谱定性分析模型的建立[J].海峡药学,2015,27(8):50-52.

猜你喜欢

近红外光谱
利用油水稳定化和支持向量回归增强近红外光谱测定油中水分的方法
基于一元线性回归的近红外光谱模型传递研究
AOTF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淫羊藿提取过程在线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