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融合

2018-09-18刘必胜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位小数点竖式

刘必胜

【案例背景】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能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基础上正确计算。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要想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需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知识,将所学知识前后贯穿,从而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考虑到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融相通性,笔者决定尝试将两个知识进行沟通联系,并立足于“建构数学知识序”的角度进行教学。

【案例描述】

片段一:在融合中引入课题,激发矛盾。

1.复习铺垫

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从一道整数加法题开始。(出示:256+3=)

师:在这里,3与谁相加?3为什么非得与6相加?

生1:因为3和6都在个位。

生2:因为3表示3个一,3个一只能和6个一相加。

2.引入新知

师:如果给这两个加数分别添上小数点(出示:2.56+0.3)就成了一道小数加法,它的结果又是多少?

生1:它的结果是2.59

生2:它的结果是2.86

师:结果到底是多少呢?看来,3与谁相加是关键。

【点评:在导入环节,通过256+3和2.56+0.3两道算式的引入,主要实现了“复习”与“引入”的两个功能。一方面,在256+3中,通过“3与谁相加”“3为什么非得与6相加”的两次追问,学生理解到:相同的数位有着同样的计数单位,因此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另一方面,在2.56+0.3中,学生根据直觉经验和整数加法的迁移,分别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果2.59和2.86,在“3与谁相加”的矛盾中,激发了学生探究小数加法算理和算法的需求。】

片段二:在融合中深化算法,同化知识。

1.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即是小数点对齐

出示:7.777+0.002= 7.777+0.02= 7.777+0.2=

师:没有竖式,你会口算吗?

学生运用前面剛刚得出的算法,分别口算出结果:7.779、7.797和7.977。

师:在这里,三题长得差不多,都有7和2,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呢?

生:因为2所在的数位不同,第一个2在千分位上,只能和千分位上的7相加;第二个2在百分位上,只能和百分位上的7相加;第三个2在十分位上,只能和十分位上的7相加。

师:是的,让我们来看相应的竖式计算过程。

出示:

师:在这里,正因为2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计数单位也不一样,所以结果也各不相同。看来,相同数位对齐很重要,要做到相同数位对齐,关键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2.理解可以把整数看成是小数

出示:7.777+2=

师:它的结果又是多少?2和谁相加?

生:7.777+2=9.777,2和个位上的7相加。

根据学生的回答,对齐前面的三道竖式,出示相应的竖式。

师:相同数位对齐时,这里的2没有小数点,怎么办?

生: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心里面把2看作2.0,这样它就有小数点了。

3.理解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一致性

师:让我们回过头来看黑板上的两个竖式。

师:在整数加法中,这里是3和6对齐,也就是末尾对齐;在小数加法中,这里是3和5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表面上来看,好像很不一样,内在的道理是不是一致的呢?根据小数的性质,把256和3的后面添上小数点,它们其实也是小数点对齐的。整数的小数点就藏在个位的右下角,因此整数加法的末尾对齐和小数加法是一致的,都可以看作是把小数点对齐。

【案例反思】

一、思想先行:确立整体观的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确立整体观的教学理念。一方面,只有教师确立了整体观的教学理念,他才能主动地去寻找知识间存在着的那些“实质性的联系”,从而能够立足于教材的整体,全面把握各知识内容,即把握各知识点延伸、发展的“序”。另一方面,只有教师确立了整体观的教学理念,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类似的实质性联系”。在一节课的内容编排中,通常只需强调某一知识内容、突出某一知识点。但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突出本节课的例题与练习,学生学到的可能只是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从而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沟通联系,进而难以将所学知识同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后续知识的累积,学生很容易出现知识的混淆和认知的偏差。

二、行为跟进:关注知识序的建构

1.解读教材:立足整体,把握知识的序

在教材编排中,通常是把数学知识的整体划分成一个个知识点,从而呈现出以点为单位的符号系统。因此在教材解读中,教师要处理好数学知识的整体“序”与一节课的局部“点”之间的矛盾,从而能够将局部“点”放到整体“序”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解读,进而能够立足于知识整体,把握各知识自身发展的“序”。

2.运用教材:灵活创新,突出知识的序

在对教材深度解读的基础上,我们应灵活创新地运用教材、设计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例子引发我们对教学设计的推敲、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也就是说,教师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时要有整体结构意识,要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相关的“知识序”。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妨通过对知识点融合式的“立点求联”中,实现对相关知识序的有效建构,从而让知识鲜活起来,让学生不仅感觉数学好学,而且能够学好数学。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数位小数点竖式
小数点添在哪儿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相同数位相加减
分清数位 照“位”读写
你了解“数位”吗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对齐数位 看前顾后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