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训练点应因文体而异

2018-09-18周金玲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语用能力语文素养

周金玲

摘 要:小学课文是有文体的,教师应因体而教,深入解读文本,挖掘作者的表达智慧,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进行言语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得言得法,语用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才会实实在在地提升。

关键词:因体而教;语用能力;语文素养

笔者从平时的教学和参与的观摩研讨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不同学段、不同文体需要挖掘其独特的语用价值,学习作者的语用智慧,并引导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

一、诗歌(文)类:图文联系 发挥想象 感悟大意

课标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想象画面,感悟诗文大意。

【活动设计及反思】

1.观察画面猜诗句。2.根据文字描述猜诗句。3.读诗句,想画面,练表达。(读到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古诗用极简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內涵,再加上古今表达方式差异很大,孩子们往往感觉古诗晦涩难懂,时常望而却步。如何突破?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摒弃以前逐字逐句的生硬理解,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插图和诗句的联系,进而感悟大意,重点词句的理解也能水到渠成。借助有形的画面不仅可以降低理解的难度,消除学生学习古诗的畏难心理,也为学生的言语表达提供了抓手。

二、故事类:内化文本 想象留白 创意表达

课标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指出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活动设计及反思】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九色鹿》为例,一位老师设计的主问题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有哪几位?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老师板书了学生概括的几个四字词语后,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找出体现九色鹿这些特点的关键词句。学生有读有悟。但这样的设计缺乏文体意识,故事类的课文读好了、讲好了,人物形象特点学生自然而然就明朗了。虽然点式的朗读感悟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但从文体的角度看,概括故事、想象空白编故事这种线式的表达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更有意义。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日月潭的传说》:1.明晰故事结构:你能用一个词分别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吗?引导学生提取故事的主要信息,构建语言支架,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为下面练习把故事讲完整作铺垫。2.练习抓住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完整。这里需要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并让学生同桌讲,同桌评。教师给出点评的标准:是否讲得完整、是否像讲故事。这一环节内化了文本语言。3.把故事讲精彩。民间故事没有固定版本,在口口相传中不断被创造丰富。怎样把故事讲精彩?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留白进行想象,如:大尖哥和水社姐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一一克服的?这里也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静想时间,打腹稿、写草稿,还可以以填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支架,降低一些学生的表达难度。然后,小组里比一比谁讲得好,推荐上台展示,评选故事大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徐悲鸿励志学画》讲述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课后问题对我们的教学进行了很好的导向,也是对学生进行语用训练的有效素材。本节课的教学安排了两次活动:1.选择课后第3题中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说短,把书本读薄。2.细读第5节,想象画面,将“不知疲倦”具体化,进一步体会徐悲鸿的“奋发努力”。把故事说长,把书本读厚。为了降低学生的表达难度,可以为学生提供表达支架:双休日,同学们______,而徐悲鸿______;中秋节,家家户户______,而徐悲鸿______……自主练习之后,小组展示,互提建议,比一比谁讲得精彩,再进行全班展示。

故事类课文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既要指导学生练习把故事讲短、讲简单,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也要指导学生把故事讲精彩、讲丰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说明文:挖掘表达特点 迁移训练语用

苏教版三、四年级教材中《云雀的心愿》《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小稻秧脱险记》等,都属于说明文的一种——科普童话,它们通过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孩子们一定的科学知识。这类课文的内容都很简单,蕴含的科学知识和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都不是语用训练点,如何挖掘这类文章的语用智慧对学生进行训练呢?

【活动设计及反思】

以《云雀的心愿》为例:1.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表现人物心情,读好对话时的语气、语调。2.借助文本语言,条理、连贯、生动地介绍森林的重要作用。(1)说话要连贯:借助“可以……可以……还可以……”的句式把森林的重要作用说连贯。(2)说话有条理:自读第10节,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和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有条理地说一说森林是怎样蓄水的。(3)说话要生动:指名读第10和13两节,说说哪些地方写得生动?(比喻句、反问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迁移练习:①改写第4段,加一句含比喻的反问句,该怎么说呢?②用上“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它是_____,它也是_____,它还是_____”的句式说一说。

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发现云雀妈妈的表达特点,然后进行迁移练习,内化为自己的表达技巧,学生在课堂上真学、真练、真成长。

小学课文是有文体的,教师应因体而教,深入解读文本,挖掘作者的表达智慧,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进行言语实践。学生在课堂上得言得法,语用能力才能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才会实实在在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启道.言语特质:语用训练的理性依凭[J].阅读,2017(87).

[2]章芳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抓语用点策略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2).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语用能力语文素养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