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便运算”不“简单”

2018-09-18汪湘群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简便运算简单

汪湘群

摘 要:简便运算就是利用运算定律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学好简便运算,不仅能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运算定律;简便运算;简单

简便运算是“数的运算”的组成部分,是小学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简便运算,就是灵活运用各种定律、法则,使计算简便。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简便计算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计算简便之目的,反而成了学生计算的“拦路虎”。

一、简便运算“爱”你不容易!

经统计分析,学生出现简便运算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定律混淆,張冠李戴 如:0.25×(0.4+40)=0.25×0.4×40

2.只知其形,不探本质 如:683-299=683-300-1 25×43=25×40+3

3.侥幸心理,印象凑整 如:845-127-263=845-(127+263)=845-400

4.思维定式,遇题就“简” 如:2015-15×4=2000×4

5.不辨特征,简单模仿 如:240÷(20+4)=240÷20+240÷4

二、简便运算为何不“简单”?

(一)“简算”依据选择不正确

运算定律的使用是实现计算简便的重要一环,然而由于学生对一些运算定律没有做到真正理解,在使用时不能有效选择,造成了错误。

(二)“简算”过程理解不准确

在教学中,教师一般都要求学生写出简便运算的具体过程,便于了解学生到底是用什么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然而,这种做法也容易让学生产生简便方法“不简便”的感慨。

(三)“简算”意识形成不强烈

简便运算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优化意识,然而我们的学生却缺乏主动运用运算定律实现计算简便的积极性。在计算时,如果题目没有要求简便运算,很少有学生会想到用简便方法。

三、“简便运算”其实也“简单”!

如何让简便运算教学真正地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爱”上简便运算?

(一)提前渗透,打好“简算”基础

渗透定律。很多教师在没有学习运算定律之前,都会回避简便计算,这样就错过了很多渗透简便意识的机会。我们要改变错误观念,在平时教学中要进行简便计算的渗透,为简便计算的专题学习奠定基础。

渗透思想。简便运算不仅是计算方法的优化,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途径;不仅是计算技能的体现,也是解决问题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渗透简算的方法,更要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优化意识。

(二)注重引导,掌握“简算”本质

1.以学促导,主动探索运算定律

在运算定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猜测—探究—验证—得出规律—应用”等环节教学,有效设计,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如《乘法分配律》教学中,我设计了学习单,让学生主动探究“乘法分配律”。

(1)猜测:下面两个问题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答?为什么?

(衬衫每件38元,裤子每条35元,连衣裙每条65元)

问题一 买3件衬衫和4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问题二 买5条裤子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2)探究:请分别用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验证:

①你能把这两种方法的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②你还能写出类似的算式吗?

③你有什么发现?

(4)得出规律:

(5)应用:(略)

2.以优促简,合理运用运算定律

在简便运算中,经常会出现一道题目有多种简便方法的现象,这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简便思路,并在对比交流中引导学生找出最简便的计算方法。

如:在125×48的计算时,学生出现了下面几种方法:方法一:原式=125×(40+8)=125×40+125×8=5000+1000=6000(运用乘法分配律);方法二:原式=125×8×6=1000×6=6000(运用乘法结合律);方法三:125×48=6000(直接列竖式计算)

(三)注重应用,提升“简算”效果

1.分层设置习题,巩固“简算”技能

(1)基础练习。通过一些简单模式题,让学生能直接运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及时掌握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本技能。

(2)强化练习。对学生不容易掌握的一些简便计算,应及时组织强化训练。如一个数加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的简便计算,学生对补数的处理往往容易混淆。针对这一难点,我进行了如下的强化训练。337+997简便方法:把( )凑整成( ),( )加( )要( )( )。通过训练,可以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多加要减”“多减要加”等简便计算的规律。

(3)对比练习。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运算定律、性质,可设计几组形式相似而实质不同的对比习题。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抓住这些运算定律的本质特征。

(4)变式练习。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变式题,鼓励学生创新,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促进学生简算技能的提高。

2.巧用错误资源,突破“简算”难点

学生的错误是他们思维过程最真实的暴露。在教学中我们不但不能回避学生的错误,反而应巧用错误资源进一步展开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展学生的思维,突破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往往会搅乱学生的正确感知。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可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结合具体的情境加以理解,再次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感知简便计算的优越性。

总之,只要学生心中有“简算”意识,并掌握一些“简算”的技巧与方法,“爱”上“简算”并不难,实现“简算”也“简单”!

参考文献:

潘旭东.对简便运算的简测与思考[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0(9).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简便运算简单
小学高年级简便运算中的常见错误与解决对策
敲开幸福的语文课堂
追求“简单”的绝对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