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中段神话故事的教学策略初探

2018-09-18王丽吉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王丽吉

摘 要:人民教育出版社中段小学语文教材共收录了七篇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内容充满了想象,语言上生动活泼,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很鲜明,十分受学生喜爱。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神话故事“神奇”的这一大特点,从故事的结构、情节、语言、人物这四大方面展开教学。同时,落实复述是中段神话类文本教学的重要目标。以《盘古开天地》为例进行中段神话故事的教学策略初探。

关键词:小学语文;神话故事;教学策略

神话故事教学是小学中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中段语文课本中共出现七篇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文成公主进藏》《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这七篇神话故事在整个中段语文课文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很大,但是,他们作为神话这一文体出现,却十分受学生喜爱。可是,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采用对待普通文本那样的阅读教学策略来教授,从而不能很好地挖掘该类文本的价值。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对小学语文中段神话故事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下面将围绕小学语文中段神话类文本《盘古开天地》一文进行探讨。

一、小学语文中段神话故事的教学价值

《盘古开天地》这则神话故事出自《山海经》,讲述了一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讲述得十分清晰,通过三个部分,把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首先课文讲述“天和地还没有分开”这一背景,通过盘古清醒后天地变化的不同然后叙述盘古所做的事情,最后描述盘古倒下后发生的情景。课文内容充满了想象的传奇色彩,用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盘古伟大的形象,赞颂了他勇于奉献的精神。整篇课文脉络清晰,故事鲜明,十分适合学生进行复述练习。

1.想象神话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神奇,而神奇主要借助于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来表现。这一点十分符合孩子的阅读期待,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想象思维能力。而且,神话故事的情节都是幻想虚构出来的,人物的形象往往具有超能力。例如,《盘古开天地》的情节就充满了想象:创造宇宙,开天辟地,天地变化,盘古倒下。这四处神奇的画面都是通过不同方法来展现情节的想象力。在“创造宇宙”部分,盘古在混沌之中一睡就睡了一万八千年;在“开天辟地”部分,盘古可以抡起大斧头将天地分开;在“天地变化”部分,盘古可以头顶天,脚蹬地,还可以随着天地的升高而长高;在“盘古倒下”部分,盘古的气息可以变成风和云,声音可以变成雷声,双眼可以变成太阳和月亮等。整篇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创造世界的不容易,更可以体会到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神话故事这一“神奇”的特点贯穿整个故事的始终,孩子在阅读时可以充分展开想象,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关注神话语言,展现习作神韵

神话故事的语言很有特色,往往有一定的套用语,而且形象生动,对仗整齐,具有节奏美。例如《盘古开天地》开头就运用了套用语“很久很久以前”,接着又运用了“有一天”讲述这个故事,用“……以后”“……后”来承接这个故事。“盘古倒下”部分,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变化成“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这些语言很有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的积累和模仿。“开天辟地”部分,天地发生的变化“轻而清”和“重而浊”,“上升”和“下降”,“缓缓”和“慢慢”这些词富有规律性,对仗整齐,具有节奏美。

教学中,笔者紧紧关注神话的语言特色,利用练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展现习作的神韵。

二、小学语文中段神话故事的教学策略

吴忠豪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分为两大类,一是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二是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所谓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语文学科本质特征的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类内容的教学可以为其他各门功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则指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这种类型的教学内容不单单是语文学科需要教授的,而应该是所有基础学科都需要教授的,而且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往往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教学神话故事时,主要教学的内容就是本体性教学内容。但是,神话故事的教学有别于其他阅读文本的教学,它有其独特的教学价值。正因为如此,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教学中段神话故事文本。中段神话故事应该注重讲述故事,把这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把品析语言、感悟神奇作为教学的重点。

1.借助想象,简要复述

神话故事是用口头语言代代相传下来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语文中段有复述的要求。结合课文后练习可知,复述是神话故事教授时的重点。例如,《盘古开天地》一文中课后习题要求讲讲这个故事。这一题目指向让学生学会进行简要的复述,培养学生对故事进行概括的能力。随着社会步入网络时代,在互联网上各种视频素材十分丰富。因此在进行神话教学时,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动画片视频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神话故事。

例如在进行《盘古开天地》这节课的教学时,我先播放了动画版《盘古开天地》的一个精彩片段作为课堂导入,然后引导学生观看视频。由于动画片富有趣味,生动形象,因此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起来也更加投入。当学生观看完动画片后,我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对学生进行提问,问学生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有的學生说:“盘古醒来后,天地一片混沌。”有的说:“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地。”……我将学生所说的用板书记录下来,然后再细致入微地为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除此之外,在教学前也可以让学生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让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也更利于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再如,教师也可以用小视频的形式,呈现这样一个画面: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1丈,10丈,100丈,1000丈——

师:此刻,盘古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还在不断地长高,让我们抬起头来,仰望盘古,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哇,实在是太神奇了!我已经看不到盘古的头,盘古的身子了,我只看到一堵好大好大的墙在我面前不断地长高,长高!

生:盘古一定也看不见我们了,我们在盘古的眼里一定比蚂蚁还小很多吧!

想象和幻想是神话创作中最基本的特色,而想象又恰是孩子最擅长的一种思维游戏,他们往往会身临其境,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教师应顺应童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小视频,创造机会,把握机会,和孩子们一起经历神奇,获取一次神奇的神话体验。

2.借助练笔,展现神韵

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师可以尝试用小练笔的方式,引导学生作一些仿写或者写下自己浅显的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里的小练笔,是指学生发现教材写作方法的前提下进行仿写或者在有所悟的基础上写下自己的想法,是他们的思维片段,寥寥数语,一般不超过百来个字。

《盘古开天地》教学时,我出示下列句子:

(1)左手持凿,右手握斧。

(2)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学生通过反复揣摩不难发现句子运用了对偶的写法。对偶让句式整齐,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更为文章增光添色。因此我以此為契机,让学生进行课堂练笔,仿写上述句子。正所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只有通过阅读才可以让写作更加驾轻就熟。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让阅读和写作教学相结合,通过阅读促进学生的写作。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学生读《盘古开天地》后,也写下像这样抒发内心感受的小练笔:

(1)虽然盘古倒下了,但是盘古却永远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活在我们的心中。

(2)盘古为了战胜自然,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我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也会像盘古一样顽强拼搏!

(3)盘古抡起斧头,猛劈猛凿。他的勇气和果敢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当我碰到应该做的事情时,我也会鼓足勇气,毫不犹豫地去做……

班里还有一个作文角,学生用便签纸写小作文,然后贴在那里。课间,互相阅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作文,却体现出了学生独特的思辨能力。学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积累人生的经验与对世界万物的客观认识。

3.借助演出,感悟神韵

电子科技时代,电影、电视、游戏占据了孩子们太多的时间,接触戏剧的机会少之又少。神话教学中,也可借助小演出,即让学生尝试依托神话“剧情”,发挥想象,做一回小编剧。

《盘古开天地》中,盘古的一“撑”就可以化作一个小剧本用来演一演:“盘古就是一个巍峨的巨人,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他们重新合拢。”其中“撑”字的教学处理我是这样做的———

师:让我们学学盘古做一个撑的动作?(全班跟着盘古一起撑)

师:大家想象一下,一定要用力,天地要合拢的。大家用力!坚持住!

(学生用力“撑”,体会撑的不容易。坚持撑)

师(创设情境):大家想想,一年,盘古他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与地之间。一百年,盘古还在坚持。一千年过去了,盘古他头顶天,脚踏地,撑在天与地之间。只有盘古一个人撑天地,多么孤单寂寞,他依然头顶天,脚踏地。

(学生坚持撑,有的学生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有的手臂已弯曲……)

师:同学们,请你们谈一谈自己撑的感受。

生1:举了这么一会儿,我就受不了了,太累了。

生2:盘古这一撑就撑了一万八千年,真不容易。

生3:没有陪伴,一个人撑,多么孤单寂寞呀。

师:这一撑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

(出示填空)这是____地撑,是____地撑,是____地撑,是____地撑……(孤军作战,毫不气馁;身心疲惫,毫不懈怠;天长日久,毫不泄气。)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悟了“神”的形象,体会了“神”的力量,激发了对“神”的幻想。

演出结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盘古开天地》中的“撑”,这个“撑”字有几个层次的意思。“撑”需要用力;这一撑撑的时间很长,是长年累月地消耗,是坚持不懈地撑;它还是一个人饱含孤独之苦地撑;这一撑还是心甘情愿地撑……从而,学生会发现盘古为了战胜自然,创造新天地,不畏艰辛的创造精神和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

总之,小学语文中段神话故事的教学需要教师把这类课文当作一个载体,结合其教学价值点,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让我们的课堂更有效。同时,要让学生真正从神话学习中辨出神韵来,并受启发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获得人生前行的方向感,则还需与多种形式的神话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凯伦·阿姆斯特朗.神话简史[M].重庆出版社,2005-11.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