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习课的有效设计“助力”小学生数学素养提升

2018-09-18陈慧珍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有效设计数学素养

陈慧珍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指导下的数学复习课,注重孩子知识点的梳理和罗列,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主整理能力。经过多番实践和研究,归纳出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有效设计可以经过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一:“沧海拾珠”——仔细回顾,全面罗列;步骤二:“彩珠分类”——小组合作,分析归类;步骤三:“串珠成链”——全班汇总,完善体系。

关键词:数学复习课;有效设计;数学素养

一提起复习课,教师往往会认为是做作业、练试卷,或者是先简单地罗列知识点,再进行练习。有的教师虽然知道复习课要帮助学生理清脉络、分清主次、发展智力,但总觉得复习方法单一、缺乏创意,学生学得被动,参与复习的积极性不高。那如何能使复习课的设计有效呢?本人认为,可通过以下以下三个步骤来加强复习课的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整理的水平。

步骤一:“沧海拾珠”——仔细回顾,全面罗列

回顾就是对前面所学的内容再次回忆,是开展整理的第一步。罗列就是把所学知识点呈现出来,要求全面具体。如果把数学知识比作大海,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是大海中那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回顾罗列就是把这些散落的珍珠重新再捡起。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笔者发现以下两种方法能较好地进行罗列。

1.“电影回放”法。对节数少、课时少的单元可采用“电影回放”法。即学生不看书回忆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在脑海中再现。比如“分数加减法”和“图形的面积(二)”,这两个内容少,没有概念性的东西,学生保持记忆的时间也长一些,通过“电影回放”就可以回忆起主要的内容。

2.“阅读法”。阅读法又可细分为两种:a.对节数多课时少的单元可采用“阅读标题法”,即通过阅读每节课的标题,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有粗线条的轮廓。“图形的面积(一)”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b.对节数多、课时多的单元可采用“翻阅”法,即让学生边翻书边阅读每节课作了标记的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较细的再现。“倍数与因数”,由于概念性的东西比较多,学生容易混淆,就可用“翻阅”法罗列概念。

步骤二:“彩珠分类”——小组合作,分析归类

如果说第一个环节是“拾珠子”,那么接下来就是给不同的“珠子”进行分类,标准有很多,可以按大小分,按颜色分,按形状分……学生罗列的知识也像大海里的珍珠一样零碎、分散、没有逻辑性,这就需要学生对其进行分析、归类,并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概括整理。学生在归类整理时可以用文字、图形、数字符号等多种形式,学生采用的框架可以是大括号、表格、圆圈等多种,采取小组合作、自由选择内容的方式进行整理。

1.先讨论再整理。这种方式一般在整理能力培养初期采用这种办法。大家先将要整理的内容应采用哪种整理方式作出选择,阐明这个知识包括哪几方面,又各有哪些知识点,各个知识点间有哪些联系,还可对整理时该怎样填写等作出决定,再各自去整理。这种形式的优点是:给能力好的人提供了表现的机会,给能力差的人提供整理的步骤及要点。但有个弊端容易让能力差的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和惰性。

2.先整理再讨论。这种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主整理能力。学生将各自整理好的作品放到小组里面分别就整理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讨论。讨论时可以是一个学生做主发言人(每次要轮流当),其他学生补充和提问,也可以是每个学生各介绍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这是我们整理中采用比较多的形式。每个人都整理过,各自都有话要说。由于大家的喜好不同,采用的整理方式也不同。这样既拓宽了整理的模式,在交流的过程中又能发现不足之处。

步骤三:“串珠成链”——全班汇总,完善体系

“珠子”分类分好了,那么就可以利用它们串一串,通过各种形式的搭配,让它们成为一条美丽的“珠链”。知识也一样,同类的知识全放一起会显得单调、乏味,如果把它们进行前后联系,好好梳理,那么知识点就会慢慢变成知识链,知识链慢慢变成知识网。学生“作品”中总会有一些不能满足“形成知识系统”的地方,需要将小组交流的结果汇总到全班。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一般选取2至3份),请学生当主讲人讲解,引导其他学生对整理的结果进行观察、补充、质疑,这里教师同样要和学生互动。以学生的整理作品为素材,比较、分析、概括建立起纵向和橫向的联系,通过对整理好的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稳定的知识系统。此外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提炼整理的方法与步骤。以学生的整理作品为素材,比较各种整理方法的优越性和特点,优胜劣汰,进一步向学生传授优良的整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整理能力。这不就是所谓的“一举多得”吗?

综合上述,学生自主整理能力的提高是一点一滴慢慢积累的,对他们的要求也应逐步提高。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思想指导下,复习课的整理能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自主梳理,在为解决问题或弥补自己的不足中学习,让复习整理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真正培养孩子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晓梅.如何上好整理复习课[J].小学青年教师,2005(5).

[2]叶柱.人性回归:数学复习课堂的创新支点[J].小学青年教师,2005(5).

[3]俞正强.数学复习课中的“新”与“乐”[J].小学青年教师,2005(11).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数学复习课有效设计数学素养
以不变的“方法”应对万变的“试题”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探究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习题变式教学在七年级数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不妨上一节错例剖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