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开放课堂: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尝试

2018-09-18周建志

新课程·小学 2018年6期

周建志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因此,常态的以教室为教学阵地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求,也很难实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实践过程。尝试着打造“立体课堂”,全方位、立体化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为有效实施这一策略,思考利用主题开发的形式,整合地方特色资源,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已有知识。通过不同层面、不同方式展示这一主题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主题内涵。

关键词:立体课堂;主题开发;立体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现实中,我们的教学都是以教室为阵地,以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交流为主要形式,因此很难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各领域教学的需求,很难实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实践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打破观念,重新审视课堂教学理念,打造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立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于是笔者想到了立体课堂。

所谓的立体课堂,指的是全方位、立体化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即在教学中,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上学生参与程度大幅度提升,拥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的时间和机会。同时,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外,我们的立体课堂将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动手体验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来固有的学校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走入社会、走进自然,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有效地实现了教学辅导的全方位覆盖,克服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革新了传统教学形式和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资源。

那么,如何才能将综合实践活动课打造成全新的立体课堂,是我们面临的困惑,也是广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老师的疑惑。于是,筆者尝试着整合地方特色资源,以主题开发的形式,整体实施这一策略。

一、确定课程目标,引领主题挖掘

立体化的课堂,必须以多维度的目标作为支撑,才能保证课程内容实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我们根据省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设置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生实际,设立了课程目标,即:旨在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促使学生不断地在“认识自我”“融入社会”“尊重自然”“探究世界”中成长发展。

我们根据这些目标的设定,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和成长的环境,去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有地方特色,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实践研究主题。比如我们在小学六年级的两个学期,分别开发不同的主题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针对这些资料的搜集,我们开发了以“集市文化”“古街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为主题的实践研究活动,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指导用书,方便学校老师教学指导。由于这些内容都来自于我们身边,学生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较多,方便调查实践,也有利于老师的教学管理。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发一些便于学生操作、实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是我们开发课程资源的宗旨。

二、分解主题内涵,拓展立体空间

主题的分解是充实活动内容的基础,具体、合理地分解各项内容,也有利于我们的指导。例如我们对“集市文化”这一主题进行了如下分解:

我们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分解集市文化这一大主题,具体到各课时的操作情况。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同一主题下的各板块教学不分先后,打破传统按教材顺序上课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设计,解放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受教材的约束,多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形成了因需而教、因需而学的新理念。

三、开展立体学习,实施主题探究

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以主题开发的形式,形成了具有学校地方特色的教学资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四大领域,具体的做法是:在一个活动主题的引导下,开发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内容以及其他一些非指定领域内的活动内容。利用立体的学习资源,采取立体的学习方式,综合实施立体课堂的教学,是我们尝试的重点。

(一)立体资源开发,打造立体课堂

针对某一主题,综合开发课程资源,将这一主题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合理开发,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四大领域进行教学。

1.主题引领

丰富多彩的课型教学,都是在同一主题的引领下展开的,因此本单元各课的教学都是为这一主题服务,有明确的主题内容。主题就像一条线,贯穿各板块内容,具有整体性,避免了因满足综合实践活动课四大领域内容而零散地组织教学。如我们设计的“集市文化”这一主题内容,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所有的内容都是和集市息息相关,涉及集市的各个方面内容。原本学生粗浅地认为在集市中就是吃喝玩乐,通过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让更多的学生明白集市的含义,在集市上除了有好玩的、好吃的之外,我们还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集市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广泛地关注集市中的卫生、文明行为、交通等各种现象,进一步加深对集市的印象,从精神层面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2.板块联动

我们在各课的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它们的联动作用,虽然分成各板块的教学,但是每一板块内部都具有连贯性。如我们在“集市大调查”这一板块中,开展了《集市大调查》的研究性学习指导课,接着再开展《集市中的商品》调查实践方法指导课教学,最后针对这一内容开展《小提篮的制作》动手实践课教学。前后课程内容联系紧密,前一课对后一课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探究,又有利于成果的积累和展现。

3.课型灵活

基于“主题引领”和“板块联动”的需求,我们设计的课型灵活多样,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四大领域的整合教学。如:既有《宣传集市》《小小引导员》等项目制作课的指导,又有《逛集市》等实践活动内容。通过这些举措,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各项教学内容在同一主题下展现,以满足学生不同的成长需求;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资源,形成立体的教学空间,打造灵活多样的立体课堂。如针对某一主题,我们开发出了方法指导、动手实践、展示交流等各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