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西北地勘经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遇与挑战

2018-09-18张立涛赵青虎

现代矿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西北地区西北矿业

张立涛 赵青虎 陈 杰

(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我国西北地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面积约占全国的31.9%,人口为全国的7.2%,矿产资源丰富,资源潜在价值33.7万亿元,约占全国总份额的36%[1-2]。我国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东部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获得极大发展,社会财富丰厚,人才储备充足,对外交流频繁,开放程度较高,而西部地区受制于内陆型的地理位置,招商引资困难,基础设施不完善,地方人才储备不足,开放程度远不如东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给我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机遇。本研究着重对我国西北地勘经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遇和讨论进行分析。

1 西北地区地勘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为中巴经济带、中蒙俄经济带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能源基地,构成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地方依托,将在发挥地域优势、促进互联互通、提供载体平台和形成发展合力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表1)。

矿业开发已经成为西北五省(区)的支柱产业,截至2006年底,新疆矿业开发占全省工业产值37.6%,居西北五省(区)之首;青海居第2位,占23.3%,其余依次为陕西19.1%,宁夏 7.2%,甘肃 4.4%。五省(区)矿业总产值为2 179.27亿元,2006年矿业产值构成为能源占90%,金属占7%,非金属占3%[1]。

西北地区地勘经济在工业产值中占有较大比重,但可供开发的、规模较大的金属矿产资源新基地甚少,矿产资源严重不足的状况已严重制约了金属工业及其他相关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部分广泛发展的小型矿山不仅资源回收率低,资源浪费极为普遍,而且开采矿种单一,综合回收利用水平十分低下,采富弃贫的掠夺式开采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严重,加剧了西北矿业的严峻形势。

表1 我国西北五省(区)功能定位

西北五省(区)地域上北邻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西靠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资源优势大国,且自身也为国内能源大区,虽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够大量增加有效的陆路资源进入通道,但也更加剧了该区矿业发展困难形势。西北地勘经济面临着矿业开发走势低迷、资金投入锐减等形势,必须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针对国外国内2个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解决部分矿产品资源过剩、生态环境矛盾加剧等问题,实现该区地勘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 西北地勘经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面临的机遇

(1)全方位开放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扩展了我国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的发展空间,我国沿海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产业向国内和国际2个方向转移,可带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西北地区可作为产业国外转移的枢纽带和国内转移的接收带,应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增强对外开放的自主性,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有选择、有条件的进行产业承接,发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进一步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淘汰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地勘行业应以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开展基础性的地质勘查工作,补齐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环境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短板,建立健全相应的服务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2)地区合作机遇和外交机遇。我国西北地区与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中亚五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由于受限于内陆的地缘环境和不便的交通状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将中亚地区建设成连接欧亚的战略通道,将大大扩展中亚各国与外界的联系。兰新铁路、陇海铁路为新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中亚五国和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哈萨克斯坦具有丰富的铁矿石、铀矿、铬铁矿、镍矿,吉尔吉斯坦拥有丰富的汞矿和锑矿,塔吉克斯坦拥有可观的有色金属储量,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丰富的金、铋、铜储量[1-2],加强与上述国家的合作,对于弥补国内矿产资源不足、建设西北地区能源和金属矿产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中亚五国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地质勘查程度和矿业开发程度相对较弱,地勘行业应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优化人才结构,强化设备力量,为合作地区提供优质的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服务,大力推广我国绿色勘查开发经验。

(3)全球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战略涉及了除中国以外的64个国家(表2),随着该战略的实施,将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经济共同体。西北地区承担着连接亚欧交通枢纽和能源基地的重任,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为我国西北地勘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表2 “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

3 西北地勘经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面临的挑战

(1)政治风险。与我国西北地区相邻的中亚国家处于亚欧大陆的中心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外域大国在此角逐;各国民族多样,各族之间历史问题遗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稳定。中亚各国基础设施陈旧,彼此经济合作不顺畅[3]。此外,“一带一路”建设也将面临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政治文化的影响。

(2)安全风险。广袤的欧亚大陆自然条件多样,人烟稀少,地勘项目工程选址一般位于人烟稀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的地区,作业安全风险较大;如何面对突发情况、如何对参加地勘项目的外国职工进行岗位安全教育,都要预先考虑。另外,在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地质勘查能力有限,缺乏大量勘查资料,导致地勘项目开展存在较大的风险;部分国家和地区政治不稳定,非政府武装和极端分子活跃,也给地勘项目的有效开展带来了较大影响。

(3)经济风险。“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相当一部分项目具有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尤其是地勘行业,更是一种投资周期长的经济活动,投资过程中是否盈利以及遇到何种风险,投资前均需进行严格评估。地勘项目开展过程中,还会面临各国政局变动引起的资金无法回收或被无理取消叫停的风险。目前,中东局势等地缘政治形势恶化,导致该地区大宗矿产品、能源价格走势不稳定,增加了地勘经济投资的风险。目前,由于我国地勘单位资金积累不雄厚,如若实施“走出去”战略,将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如何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技术力量,有效吸引投资,降低风险勘 查投资,也是地勘单位亟待解决的问题。

(4)法律风险。截至2016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 600亿美元,贷款余额超过1 100亿美元。虽然各国为了自身发展利益,在能源合作、矿业勘查开发方面积极参与了“一带一路”战略,但为了本国利益,也为了各国投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平衡发展,各国都会对投资进行或多或少的限制。矿产资源对各国的发展都有不言而喻的重要价值,一般在容许勘查开发的情况下,都会在控股比例、投资主体、履行要求、审批程序等方面加以限制。此外,矿业勘查开发还会遇到劳工法律风险、环境保护法律风险以及法律不断变化的风险[3]。

(5)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活动对合作国家和地区造成的环境影响以及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风险。矿业勘查开发往往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或周边环境造成影响,若无法及时有效的与当地民众进行沟通协商,且未能予适当的补偿,极易影响项目的顺利开展。此外,地勘项目开展时,所有的项目参与者应尊重当地的文化与风俗习惯,尽可能降低项目开发的道德风险。

4 结 语

我国西北地区是“一带一路 ”战略实施的核心区,西北地勘经济在西部工业产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发挥地勘单位作用,促进地勘经济发展。本研究详细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勘经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进一步发展我国西北地勘经济,大力实施地勘单位“走出去”战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西北地区西北矿业
西北地区支护桩施工技术应用概述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一座西北小城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西北不惑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黔西北行吟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