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路径研究

2018-09-14王翼如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实践路径

王翼如

摘 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立是各高校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新型人才的基本需要,是完善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地讲解书本知识,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音乐、美术)、多角度的进行讲解与操作,并能够从学生这一教育对象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兴趣,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突破,让学生能够全面的接收、吸收社会主义价值观,促进我国意识形态文化的繁荣,促进综合国力的增强,更好地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6-0159-0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的带领下,各高校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重要讲话等的指导下并坚持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简单地说就是二十四方针的实施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所以各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建立与完善,建立新型人才,从而走上富强之路。本文在相关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路径进行相关研究。对此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极其重要,它不仅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核心价值观还是兴国之魂,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以必须对其引起重视并做相关探究。纵观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路程,可以发现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并在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而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也提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三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那么三倡导中的二十四方针就是社会学习、发展、完善的一个基点,可以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时候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创新等的原则,因为为人民服务才是发展的最终目标,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与要求,从而共同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情况(基本特征)及成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在各高校都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通过相关报告发现各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总体来说是健康、积极、向上、理性、多元、务实的,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如过于功利化、自我化等,归纳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趋于理性化:大部分的高校大学生更倾向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民主、科学、公平、和谐)且普遍处于积极的状态中,说明大学生们能够比较理性化并能够分辨是非、判断正误、属于唯物主义。所以就目前而言,高校大学生普遍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说明高校极为重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健全。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复杂化、多元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政策的改善,加上社会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贸易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和非传统观念对我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带来各种挑战,对此处在这一挑战漩涡的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更易,受到冲击。所以相比于以前简单、单一的传统价值观,大学生群体价值观表现为复杂化、多元化并具有一定的兼容性,这也是大学生自身的客观条件决定的,大学生是较有思想的年轻群体,他们通过从自己实际需求出发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容易吸收、接受并探索新思想。再加上许多大学生自身所处的特殊环境、长期以来无成体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会造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复杂化、多元化。

(3)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处理较和諧:通常在进行奉献与索取两种价值选择行为时,行为主体(大学生)易产生矛盾,相关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偏向于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任何一方,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还对社会充满责任意识,很多学生关心国家的发展与强大并且认识到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达与自己息息相关,只有国家强大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发展,前途才更加光明。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导向既不是泛集体主义价值观也不是利己主义价值观,而大趋势是向集体主义的方向回归。总的来说,大学生不仅强调个性解放对自身的重要还重视集体认同的必要。

(4)个体人格价值观非同一性突出:由于贸易全球化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又反过来促进贸易全球化,使得我国社会矛盾冲突更加明显并对大学生个体人格价值观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不少大学生理论观念和实际行为不相符,即个体人格价值观的非同一性较为明显。可见,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理论与实践没有联系好,只是在理论上认识较高或者片面,不能联系实际达到知行合一。如果长期处于知行不合一不仅不利于价值观的学习与吸收,还不利于人格的全面发展与塑造。

(5)其他不足之处:除了以上的几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选择带有一定程度的功利化,大学校园里有少数大学生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影响较大,他们把“当官、发财”作为最终的目标并把奢侈、享乐、攀比作为人生的追求;部分大学生价值主体确立自我化,这部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极强并且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而在集体合作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大局考虑观念、社会整体等方面意识不足。简单的说就是考虑问题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比较自私;有的大学生价值目标确定较短期化、不长远,当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相互发生冲突时,一般选择个人目标,甚至有的学生一旦发现与自己追求的目标、利益不符时就对当前的事没有兴趣。长时间的注重实用化、短期化目标的追求而忽略对长期目标的探索,不容易实现更大的、更有意义的目标,很可能错过机遇。

三、高校音乐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策略和途径

根据当代大学生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情况来看,有必要在该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从而改变其教育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完善和修正,可以选择从高校音乐教育教学这一独特视角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完备,所以针对大学生现状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1)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堂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教学: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还要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意识中就使自己的价值观得到不同程度的完善。“寓教于乐”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让学生在艺术、美妙的音乐中受到感染,在快乐中学习,促进乐理知识与自身价值观的共同进步,从而达到在音乐教育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这一有利的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因为该课堂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可以达到价值观的引导效果。另一方面,要强调的是不同的民族、国家有自身不同的文化,存在差异性,这很正常,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要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居于主流思想的位置。

(2)充分发挥教育对象(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大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他们也是学习的主体,其自身有一定的能力进行自我教育,所以要充分利用其这一优势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大学生可以从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着手,通过自主学习,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身边一切的有用资源(老师、同学、图书馆、电子书籍)进行自我价值观的修正和补充,在音乐的学习中不仅能够学习关于音乐的专业知识还可以使自身的价值观得到提升,做一个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3)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熏陶:高校这一大的环境对学生来说也很重要,高校如果有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氛围,学校的学子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并参与到其中来,所以学校可以要求全校学生在音乐课上举办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音乐比赛、表演等,这是重要并且必要的。所以,高校有必要在学校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促进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整体提高。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这主要是针对学生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这一现状而制定的,由于当代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做到知行合一,所以可以利用音乐教育教学的课堂,从音乐的趣味性出发,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作用在实际学习中,让学生从学习具体的乐曲,从中了解实践的魅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达到知行合一的这一目的,从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

四、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的影响及必要性

如今,随着我国文化、政治的大力发展,不仅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科技、人口等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经济、科技、人口等又不断地反作用于文化和政治,促进经其快速提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而共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可见文化和政治在我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和实践。所以高校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和实践是符合时代的要求,可以很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还可以促进文化的飞速发展,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当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充足的科学依据,从而共同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实现伟大的复兴。

教育不仅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还是重要的手段之一,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时候就不得不提“教育”,提到教育就要讲高校大学生在该方面的教育教学,所以就音乐这一方面的教育教学来看不仅符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修正与完善还创新了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实践,可见高校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大学教育教学的重点与核心之一,这也是大学课程对学生的要求。大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当引导者,所以其教学方法不仅要科学合理,教育态度还要规范负责。在实际课堂教育教学中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并关注学生的思想表现情况,一旦发现与预期偏差较大,要及时纠正并进行耐心讲解。当然在大学生这一方面,大学生应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健全,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想多问,真正地理解價值观的真谛。通过师生两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顾志成.音乐教育双功能的互融互动研究[J].艺术评鉴,2017,24(13):99-100.

〔2〕高红.浅析小学音乐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J].民族音乐,2017,42(01):91-93.

〔3〕李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音乐通识教育融合路径[J].大众文艺,2017,15(02):223.

〔4〕朱瑜.论高职音乐教学中的文化育人[J].科教导刊(下旬),2016,35(10):88-89.

〔5〕徐爽爽.“微时代”音乐资讯的发展对高校钢琴教育的影响[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07):148-151.

〔6〕李小举.浅议初中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立德树人”的视角[J].亚太教育,2016,43(15):34.

〔7〕王靖添.民歌对中学生音乐教育的影响和作用[J/OL].中国培训,2016,34(06):214-215.

〔8〕刘博.艺术的“全景式”模式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01):148-149.

〔9〕房昱.论大学生音乐素质对思政课教育的重要作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3(11):31-34.

〔10〕沈梦洁.浅析音乐教育与德育[J].大众文艺,2015,74(20):246.

〔11〕郭超.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J].安顺学院学报,2015,17(03):87-89.

〔12〕李芸.论多元文化语境中的大学生传统音乐文化教育[J].黄河之声,2015,43(09):14-15.

〔13〕李均凤.论优秀音乐作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高校音乐生为例[J].萍乡学院学报,2015,32(02):104-106.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高校音乐教育实践路径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