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路径探索

2018-09-14潘国亮

关键词:海峡西岸

潘国亮

摘 要: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愈发强调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协调性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一环,也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探索。本文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型农村建设为例,介绍海峡西岸经济区当前发展状况,新型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新型农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型农村建设;海峡西岸;协调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6-0045-03

农村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途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征途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我国农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也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开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型农村社区作为试点社区,是我国农村建设的重要参考,对未来我国全方位的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目前我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状况简介

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引入,农作物自然灾害得到控制;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水泥路的修筑数量直线增加,农村交通正逐步改善;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增加,洪水引发的灾害减少,农民财产损失大幅下降,同时,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使得农民的就业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农民人均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对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热情很高,他们正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配合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管理。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各方面建设项目越来越多,已建成各项居民住宅、配套设施、旅游房、学校及医院等,还有许多项目仍在建设中,一系列的建设引发的投资效果显著,外资投入量逐年增长,推动着海峡西岸经济区乃至整个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建设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意义探究

(一)有利于促进两岸经贸往来

海峡西岸的东部是台湾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完全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台湾地区对接,占据着极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在此进行新型农村社区,无论是对两岸的经贸往来还是文化交流都意义非凡。

隨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对外通商口岸不断扩大,两岸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动新型农村建设,有利于大陆与台湾地区关系的更进一步发展。新型农村建设有利于两岸的产业交流,两岸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在各行各业间的深度交流,实现发展的共赢;有利于农业合作的展开,通过把海峡西岸农村社区的农副产品,生鲜制品、传统美食以及技术生产经验带到台湾地区,把台湾的特色果蔬品种、人才引进到大陆地区,互惠互利,促进合作交流;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通过旅游的方式,传播各自的饮食文化、生活习俗来推动两岸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大科技教育交流,吸引人才往来,增大科技教育资源的共享范围,促进共同进步。

(二)有利于加快农村改革

我国经济总体发展速度很快,但发展中却出现众多的不均衡现象,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总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之一。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使经济的发展能够日趋稳健,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思路。

我国农村发展历史悠久,发展历程在每个阶段都各有其特点和表现,就当下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的意义而言,它有利于加快农村的改革步伐,是解决目前阶段海峡西岸经济区面临的农村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一大举措,也是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新型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改革的进行,以此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为我国农村总体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试点到全国农村范围内的推广,广大农村地区可以借助自身优势,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对外融资困难

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传统小农经济所导致的农业结构的单一。众所周知,海峡西岸耕地面积少,可用土地资源本就不足,且开发成本高,单一化的农业结构不仅使这部分珍稀的耕地资源不能因地制宜、合理的利用,还阻碍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普及面极其狭窄,标准化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农产品的销售由于缺少合理存放与加工,浪费严重。

交通不便利,与外部接连的道路普遍不发达,这使得信息传播速度跟不上,从而缺少了与外界所必需的交流,不能将最新的农业信息传达到农民当中,农业生产受阻,同时,农业投入的技术、资金不足,农业发展缺少资本,对外融资困难,非农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到位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问题,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地理、交通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政策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广大农村中的普及程度还没有那么高,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不到位——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基础设施、贫乏的文化活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发展的经费严重不足,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处于相当劣势的地位,在一些偏远地区许多农民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接触最多的仍然是传统的农业劳动。

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到位,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阻碍,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

(三)农民思想观念未能及时转变

虽然在新型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一直受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仍严重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由于优秀人才不能及时的引进,先进的思想理念不能及时传播,农民教育事业始终处于弱势;信息化科技创新落后,基础教育水平偏低,农民再教育水平无法提高,进行再教育的难度加大,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阻碍着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农村管理方面,农村管理方式较城市而言明显落后,低素质劳动力总量大,且农村剩余劳动多,农民就业问题长期处于不稳定阶段,收入的不稳定性,使得农村的其他副业经济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固然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但放眼整个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农村更缺的是高等知识性人才。

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正在进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他也都一一暴露出来,如产业结构虽多种多样但发展层次却参差不齐;周边工业结构不完善,各种污染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自主创新力度不大,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新型农村社区之间的发展存在差距;新型农村的规划建设角度不够吸引投资;管理存在缺失等,这都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亟待问题。

四、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建设对策探讨

(一)确立以农村为中心,以农民为主的全方位发展体系

无论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还是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其根本落脚点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当确立以农村为中心,以农民为主的全方位发展体系,时刻把农村农民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

新农村建设动力来源于农村,受农村的经济关系和组织关系的影響比较大。我们首先要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农村地区进行深入了解,因为建设农村,离不开农民这个中心,在充分了解农村的现状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农村发展道路进行规划,从而确定新型农村的建设方向,主要发展的产业,相对农村而言可选择性的产业,以及如何协调不同产业的复杂关系。建设新型农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经济状况,因此农民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动力来源,建设新型农村需要农民的加入,要鼓励农民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投入到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中。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资注入

基础设施建设是其他一系列建设顺利展开的前提,是农民现有土地和资产建设的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在于让农民有社会保障,生活便利,收入稳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包括建设社区医院、幼儿园、小学中学、与生活配套的菜市场、道路交通、养老体系、敬老体系等。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带动区域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总量占比大,不同地区的发展各有千秋、特色鲜明。农村地区若要发展壮大,增加对海峡西岸经济的贡献量,第一件事就是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加大对农村交通建设方面的投资,包括海运,铁路,公路等。海峡西岸经济区靠近大海,有纯天然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大地区港口建设,增加海运,同时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公路交通网,打通与我国珠江三角洲和上海经济圈之间的道路,借助交通推动海峡西岸农村的“走出去”。此外,新型便捷的“物流园”是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新型农村社区也需要不断完善物流系统建设,提高运输效率。

(三)发展特色产业,注重产业结构的多样化

海峡西岸属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丰富,发展的可能性强,经济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新型农村社区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沿海区域资源优势,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经济发展,要正确定位自己发展的方向,进行合理的规划,彻底用好每一寸资源,构建成一方特色产业。

构建以特色产业为主,新型产业为辅的农村建设体系。海峡西岸毗邻大海,新型乡村旅游业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一大特色所在,要积极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以此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入。同时,鼓励农村小型企业的发展,解决劳动力浪费、劳动力剩余等问题,使当地农民的收入有所保障、有所提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增大服务业、旅游业等新兴产业的比重,使其在新型农村社区彻底扎根,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马车。

(四)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努力提高开放水平

新型农村建设若想取得更长远的持续性发展,必须“走出去”,打开对外窗口,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要不断加强对海峡西岸各个城市经济连接,发挥海岸海港的作用,实施一体化自动对接,推进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市场、基础设施对接,提升与台港澳合作水平,采取铺网式发展措施,激活经济主动脉;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科学的发展方式和正确的政绩观引领前进的步伐。

五、结语

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海陆空资源丰富,开发空间大,发展前景好,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更是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添翼”。海峡西岸经济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当从全局出发,既要各方面综合考虑,又要追求有秩序有层次有前瞻性的发展——立足长远,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推动教育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引入,使新型农村建设充满力量。以小见大,中国新型农村建设也应该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多方经验的,权衡利弊、考虑长远,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黎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2〕陈莉,冯占春.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内部控制要素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13,6(11).

〔3〕杜华章.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差异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10,3(12).

〔4〕张婧阳.驱动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成长的能力要素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10,3(24).

〔5〕肖倩,颜雪梅,王贝,等.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宜城市为例[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09,2(21).

〔6〕秦亮,杨永强.陕南商洛地区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策略探讨[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09,2(21).

〔7〕王秀丽,郑新奇,苏高华,等.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08,1(13).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猜你喜欢

海峡西岸
海峡两岸高职教育评估监测的比较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财政支持对策
国内外城市群发展协调经验对海峡西岸城市发展的启示
海峡西岸经济区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
“海西”开发奏凯歌——福建省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述
海西经济区基础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浅议
海峡西岸经济区投资环境优化的相关问题探讨
海峡西岸区域资本市场建设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