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译:那个“不会演戏”的龙套红了

2018-09-14王新同

新青年 2018年9期
关键词:龙套张译红海

王新同

燃到爆的《红海行动》自上映以来就备受影迷关注,票房更是一路逆袭,已经拿下超32亿的惊人成绩。出演蛟龙突击队队长“杨锐”的张译,也一下刷爆朋友圈。很多人并不了解,就是这样一位演技爆棚的演员,早些年曾被认为“不会演戏”, 导演甚至说“你不要演戏了”。为此他跑了10年的“龙套”。既不是小鲜肉也不帅的他,是如何实现人生逆袭的?

早些年曾被认为“不会演戏”

张译1978年出生于哈尔滨市,父母都是老师。高考时,怀抱播音梦的他以一分之差错失北京广播学院,后来只好以自费生的身份加入哈尔滨话剧院。1996年冬天,张译看到了两台话剧,感动得在现场流泪,他震惊地发现,戏剧可以靠它的情境触及一个人的心脏。学了半年,张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话剧,开始到处找话剧剧本,一位老师建议他去北京,“天天都能看话剧”。

于是,18岁的张译只身从哈尔滨来到北京,参加了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的考试。等通知的夏天显得燥热无比,他住的地方又是顶层,屋顶被太阳晒得特别烫。张译汗流浃背地坐在床上数着所剩不多的钱,估算着自己还能扛多久。

幸运的是,最终他被战友话剧团录取了。1997年,团里拍电视剧,战友们都成了主演,张译还是龙套,每天在剧组头也抬不起来。有一次演出结束,大家都喝了好多酒。喝高了的导演搂着张译说:“你是个好孩子,你得学习、努力!” 张译含着眼泪不断点头。导演又接着说:“但是,可不要再演戏了。”导演走了,张译愣愣地站在原地,想哭。

太多的人奉劝张译别再做这行,说他不会演戏,应当另择他路。因为文笔不错,领导便让他当会议记录员,以及写各种材料,后来又开始写剧本。当时不流行电脑,所有材料都是用手写的。几年下来,累计的纸张高达一米半,他中指握笔的地方都塌下去了。领导劝他,说反正你也演不了戏,转文职当干事也是一条出路。

无奈那时张译已爱上表演,他不停地跑剧组。结果“跑了5年剧组,递出上千份简历,一个角色都没捞着。”张译说他平均一天能跑一两个剧组,只想以此来证明自己可以当演员。

期间,因没戏可演,张译也写剧本,短剧、话剧、小品、电视剧。他的作品甚至还登过《剧本月刊》,在全国拿过银奖。2003年,张译一度想过放弃表演,改行做编剧。写得最尽兴的一回,把自己感动到深夜里跪在地上痛哭。然而,已经写了18集的剧本最终却未能投拍,协议终止,他真是欲哭无泪。

10年跑“龙套”,出演《士兵突击》扬眉吐气

2004年,正当他觉得可能连编剧这个工作也做不了的时候,却意外接到一个剧组副导演的电话。那部电视剧叫《民工》,康洪雷导演,张纪中做制片人。虽然《民工》这部戏没有给张译带来想象中的翻天覆地,但却让他正式开启了盼望已久的演员之路。也是这部戏,让导演康洪雷看到了张译的闪光点,这才有了后来邀请他出演《士兵突击》中的班长史今,这个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士兵突击》让26岁的张译扬眉吐气。这部剧播出后,他穿着大裤衩出门买鸡蛋,结果被人认出来,他提着鸡蛋兜头就跑,女孩儿在后边猛追,结果跑得太急,鸡蛋在树上撞碎了,张译红着脸继续跑,蛋液顺着网兜往下滴。而在此之前,他已心酸地跑了10年“龙套”。

到了2009年,康洪雷导演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又让张译的演技再次得到认可,此时,已经没有人再说“张译不会演戏了”!

不过,这些角色虽让人印象深刻,却都不是主角。对此张译说,“我自己非常清楚,我是非常好的‘二传手,不是主攻。但‘二传手承上启下,也很美妙。”

在冯小刚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莲》里,张译饰演法院庭长贾聪明,尽管才几分钟戏份,却演活了一个为了仕途无底线谄媚的小公务员,在一众男演员中尤为出彩。张译说他对这个角色之所以理解到位,就是因为生活中真正见过这种人。“一顿饭工夫,对别人的称呼就变了四次:最开始领导长领导短,过一会儿变成‘王总‘李总,后来开始叫老大,最后结束时假装喝多,就直接叫‘哥‘你是我哥。”把这类人的表现往角色身上加,就有了神形兼备的贾聪明。

都说演员忌讳表演时改剧本,但张译说他演每部戏都会改剧本。因为当过编剧,表演时他能从角色中跳出来,以客观的第三方角度看表演,一旦发现感觉不对就找原因,看问题出在哪。“如果是剧本有问题,那就要改。”

《追凶者也》里有一场戏,张译饰演的杀手董小凤要去追杀一个小混混。他跟着小混混上了大巴车,在颠簸中,与旁边的一位女乘客靠着睡着了。结果等他醒来,小混混早已下车。气急败坏之下,董小凤扇了女乘客一巴掌。这一幕,观众笑得最大声。

其实一开始剧本中并没有扇巴掌这个动作,张译觉得董小凤睡着了的情节虽然有趣,“但没有那么好玩”。“怎么才能更逗、更符合他当时的心情呢?打自己肯定不行,打司机也不行,谁让他睡着了打谁,那就是旁边的乘客大姐了。”张译把自己的想法跟导演曹保平一说,曹保平笑弯了腰,最后出来的效果特别好。在这个被誉为贡献了年度最佳群众演员的电影中,导演曹保平称张译负责了很大部分的幽默搞笑担当。

2015年9月19日,张译还凭借《亲爱的》里韩德忠的角色,获得了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这是他获得的第一个专业性大奖。当时颁奖嘉宾念到张译名字的时候,他抖了一下,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赴非洲拍《红海行动》,骨折后穿“免负重靴”硬抗

从长相上看张译并不帅,甚至可以说有点普通。然而,就是这张大众脸,让他在表演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当演员十几年来,他在电影和电视剧中演绎的角色几乎没有重复的类型,民工、士兵、刑警、杀手、煤老板、文人等等,千人千面,演啥像啥。陈凯歌赞张译“戏比天大”。 杨树鹏更直言,“不管你要什么戏,张译都能给你。”

这与他对表演的走心密不可分:他給角色写人物小传,像做解析几何一样画下人物的命运走向图,为角色设计标志性的动作和台词。用他的话说,就是“用工匠精神演戏”。这一点,颇受林超贤导演赏识。所以,2017年在拍摄他执导的《红海行动》时,他一下就想到了张译,并邀请他出演男一号蛟龙突击队队长杨锐。

电影《红海行动》将也门撤侨的真实事件搬上银幕,讲述了蛟龙突击队临危受命,前往非洲解救中国人质的惊险过程。为真实再现故事情景,影片大部分外景选择了与也门风景类似的摩洛哥进行拍摄,许多大场面镜头甚至选择在偏远的荒漠无人区拍摄,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张译特意带了菜种子,想在那边能吃上最爱的火锅。不料却被非洲的天气给坑了,他种了28盆菜,种了两个多月,最后却都死了。

虽然种菜失敗,但在拍戏方面张译是一刻不敢放松。在北非拍摄中,张译无惧烈日、沙暴,这里白天地表温度超过40度,他经常需要趴在滚烫的沙子上完成各种动作;在沙漠拍摄时,扬沙经常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一场戏拍下来,感觉肺泡里全都是沙子。”

张译说,为了真实还原战争场面的残酷,林超贤导演在拍摄中摒弃绿幕和特效,一律使用真炸药。冒着随时可能被爆炸碎片击伤的危险,整个剧组可以说是用生命在拍戏。在拍爆破戏和后半部分的坦克戏时,噪音大、人声小,逼得林导不得不鸣枪为号,来指挥现场,这彪悍的工作方式在国产片中也算绝无仅有了。

剧组在北非取景近四个半月,张译在拍摄时不仅遭遇过如暴雨、龙卷风、沙尘暴等极端天气,让他感到最困难的是开拍没多久就摔伤骨折。“在摔倒的一瞬间,就听见非常清脆的一声爆裂,我就知道骨折了”。极端痛感过去之后,张译觉得颇愧对导演,因为他知道男一号摔伤对一个剧组的打击太大了,“因为你一个人要面临耽误500至800人的工作,这种压力很难承受。”

骨折后的第三天,张译和医生一起想到了一个办法——穿“免负重靴”来帮助行走,“穿上后能把受伤的脚踝箍住,所有力量集中在小腿,基本可以一瘸一拐地走路了。”之后,在非洲的红海片场,总能看到一个坐着轮椅或是拄着拐杖的“瘸腿”演员。张译脚踝骨折无法站立,冒着巨大风险,穿上定制“免负重靴”坚持拍摄,演戏时他则要突破胆量把拐杖扔掉。

从陡峻的高山到荒芜的沙漠,从繁华的城市街头到落寞的古城老巷,《红海行动》剧组辗转近十个地区。本着“血战到底”原则,影片几乎每隔三分钟就有一次炸裂式对决。张译的“玩命”,也激励了其他队员。他说,“蛟龙”们在这部戏中对自己可谓“狠”到了极点,爆炸、高空坠降等戏份亲自上阵,为追求真实效果,海清在一场戏中感受到了爆炸带来的非常大的热浪,把整个人都掀翻了,手也流了血。

黄景瑜在经过几十次从30米高空“跳楼”拍摄后恐高症不治而愈,蒋璐霞则表示每次爆炸都发生在离自己不到一米的距离,好几次她都觉得自己的胳膊被炸掉了,每次喊卡后,她都会赶快摸摸自己的手还是不是完整。

张译曾“控诉”导演,最大的缺点就是24小时连轴转,最长的一次连拍了20个小时。他说:“有一场爆破戏,爆破组在前面准备,我们跟着摄影机过去时,虽然做足安全措施,但还是有被爆破的石头溅伤。枪炮无情,拍摄中的战火、炮弹都是真的。每次导演喊卡,我都有种捡了一条命的庆幸感。”其间,张译还曾经历摔伤,以及被毒虫咬伤。

2018年大年初一《红海行动》上映后,自上映以来就备受影迷关注,票房更是一路逆袭,已经拿下超32亿的惊人成绩。作为男一号的张译,也因演技精湛,一下刷爆朋友圈。历经心酸磨难,这个“不会演戏”的龙套大器晚成,终于红了!

猜你喜欢

龙套张译红海
40公里与5个字
古镇中的小池塘
春天的小船
Summer Holiday
龙套熬成“咖”
第七章 炙热的红海